第一图书网

翻譯雜談集

高明 正圓工作室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正圓工作室  

作者:

高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序
时间总是在专注的时候过得飞快,做翻译、搞网站、写文章都是需要专心的事情,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笔者已经跨入了而立之年。葡萄牙的一位哲人说过,人这一辈子要做三件事:写一本书、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想想目前的情况,真是惭愧,至今“一事无成”。
惭愧之余,笔者非常希望从第一件事做起:写一本书。然而,如果不是粗制滥造之“大作”,写一本书又谈何容易?笔者在五年之前就退出大学教师之列,因此已经没有为评职称而写书的压力;目前作为一名小翻译,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也过得舒适自在,更用不着靠写书来挣钱。因此,如果要写一本书,就要写一本好书,哪怕有生之年只写一本书,也一定要让后人在读这本书时有所启发,有所受益,有所感悟。
之所以要写一本翻译方面的书,是因为翻译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行业,而笔者从事翻译工作十年来有太多的体会和感受,很想整理出来,让翻译学习者少走弯路。笔者认为,翻译的学习也应当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的中国翻译圈子太重理论,而不重实践,大部分高校中的翻译课仅侧重理论。笔者参加2010年“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作为嘉宾回答某高校翻译老师的问题时明显感到:这位老师根本就没从事过真正的翻译工作!于是,可?攵庵址肟慰隙?“不痛不痒”、不能“一针见血”。这就好像是没跑过 “马拉松”的人永远不会了解“马拉松”与“长跑”的区别,而这些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马拉松”只是一种“长跑”,用教“长跑”的方式教学生跑“马拉松”,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译者,像笔者这样的译者在中国估计有几十万。但是在这几十万的翻译大军中,能把翻译体会和感受加以总结写出来的实属凤毛麟角,能写而且又想写的人愈加少矣。在当今商业翻译时代,一点点的经验和升华都是“核心竞争力”,更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笔者在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可能是犯了“好为人师”的老毛病,希望不要因此招惹同行非议,但非常欢迎与同行就本书中的观点和理念进行讨论,以此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其实,自2004年2月成立“翻译中国”以来,笔者就开始写翻译方面的文章,并在此网站上发表,介绍自己的翻译经验、翻译理念和一些关于翻译的观点。但是苦于中国网络上无视版权的现状:笔者的文章在网络上被“无情”地剽窃,成为其它翻译网站“原创作品”,甚至大量的好文章被无良之人修改成他们的软广告,心中的悲愤之情难以表述,不满之情无处申诉。
因此,笔者自2009年开始逐渐远离网络,转而在澳门的报刊上发表关于翻译方面的文章。文章发表之后,除可获得小小稿费之余,心中还有一丝满足和快慰。经人提醒后顿悟,为何不把这些文章集结成书呢?随着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此愿望越发强烈。于是,经过半年的筛选、求证、修订、加工,笔者终于把在网络上和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整理成了这本书。
本书命名为《翻译杂谈集》是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很杂,有口笔译实践、翻译观点、翻译技术、翻译技巧、翻译圈现状,还有翻译历史研究。书中各文章都独立成篇,围绕同一个观点进行论述。笔者在重新组织这些文章时务求每篇文章都结构完整、每个观点都鲜明得体、每个论点都有根有据,除了一些介绍翻译基本概念的多余文字以外,尽量不说或少说废话,笔者最怕浪费读者的时间,因为那等于“图财害命”。
翻译本来就是“杂”家,仅商业翻译所涉及的领域就是人类的全部工作,很少有人能“大而全”地把翻译系统地总结出来,一些总结了部分文学翻译领域的先行者们都为此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因此,笔者在这里“杂谈”一下,虽不能让翻译学习者“一叶知秋”,但纵然能“管窥一斑而见全豹”,笔者的心意尽尽矣!

作者简介

高明,“翻译中国”网站创始人。2001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科技英语专业。曾经在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担任英语老师,转业后曾在葡萄牙新闻社工作。 2004年5月获得中级英语翻译资格证书,在电脑辅助翻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多次为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学生、澳门理工学院翻译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辅助翻译方面的讲座,并为北京的多家翻译公司提供“电脑辅助翻译”培训。目前已经从事英中翻译十年,2009年定居澳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譯雜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