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雍和宫故事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北京精典博雅旅游图书有限公司 编著 点将唱片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点将唱片  

作者: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北京精典博雅旅游图书有限公司 编著  

页数:

2  

内容概要

  历史上,雍和宫曾是清代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培养了一批批“尊国政、谙例律、知举止”的宗教人才。成为中原联结蒙藏地区的一条宗教纽带。蒙藏地区的多位高僧大德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的千秋佳话。雍和宫还珍藏着众多的法物、法器,以及反映蒙、藏习俗的唐卡、佛像、生活用具等造型艺术品,翻开《雍和宫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雍和宫的皇家气派、多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其沧桑、厚重的历史。

章节摘录

  在清代“稹贝勒府”时期,东书院为贝勒胤稹及福晋读书阅典、赏花观月之所。至雍正三年(1725年),清宫廷将雍亲王府升格为皇家行宫,赐名“雍和宫”,并对东书院的建筑进行了全面修葺。扩建了太和斋、五福堂、如意室,增建了平安居、画舫(船形殿房)、北大门、后延楼、大块文章台以及海棠院园林建筑;并选太湖石垒成假山,开辟水池。雍正帝亲书“太和斋”、“平安居”、“如意室”等匾额,还随景取意撰题了数幅楹联,成为王府内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当雍和宫改建成藏传佛教寺院后,东书院升为行宫,成为清帝到雍和宫拈香礼佛时休息之所。  东书院如意室的西里间,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他在东书院生活了近12载,故对这里感情笃深,晚年后常赋诗抒发对出生地的眷恋之情。乾隆以后的各位皇帝,按“定制”每年最少来雍和宫礼佛三次,即:每年八月二十五乾隆的诞辰和正月初三的忌辰,必须“盛装隆从,威严如仪”地先到雍和宫各佛殿拈香礼佛,然后到东书院向乾隆像致祭;每年五月的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必须“原班原仪”先到雍和宫拈香礼佛,然后至东书院尝新麦——吃新磨的面粉做成的龙须面,即每年夏至“芳泽事毕,临此园少歇、进膳”。  光绪年间,主管全国教务的喇嘛印务处,设在东书院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座精美的建筑连同珍藏的瓷器、木器、字画等宝物被一场大火焚毁,只剩下北部的十三间佛楼和几处假山,余则颓垣断栋,现旧貌均已无存。1995年,为改善雍和宫僧人的居住条件,在东书院后延楼的位置盖起了二层仿古式新僧舍,2001年又在其西面建起了四合院式的僧人新校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雍和宫故事 PDF格式下载



喜欢这样有古老感觉的东东!


以为是一本书呢,结果是一张图,有点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