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扩研究

姜青青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姜青青  

页数:

35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内容概要

马扩何许人也?  相信许多读者哪怕是对于历史比较偏爱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确实,马扩是一位让人感到很陌生的历史人物,但是,在南宋史的研究中,他又是一位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并细加探究的人物,因为,马扩的一生,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让我们感知历史,同时又被这段历史所感动。 第一,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的一个“缩影”。他是北宋王朝从“海上之盟”一步步走向深渊、走到南宋偏安一隅这一惨痛巨变的全程“目击者”,他一生的经历也是这段祸乱历史的缩影。他阅历广泛,见多识广,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到过宋、辽、金这三个王朝的京都,与三个王朝的君臣都打过交道;他曾凭藉自己的胆识和口才,经历过外交谈判这样艰难的政治活动,也因为自己是武举出身,具备高强的武艺,而经历过喋血沙场这样惨烈的军事战斗;他见证并实践了北宋与金的重大外交事件“海上之盟”,也亲历了如“收复燕京”、“靖康之变”、“苗刘兵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受到过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赞扬和褒奖,也受到过金国名将粘罕的威逼和侮辱;他曾与辽国领兵大将耶律大石(即后来的西辽王朝建立者)有过直接的接触,也曾随同阿骨打的金军一起进攻燕京;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曾与多方军事首领或军队有过直接往来的人物之一;后来金军南下,他曾多次率领河北义军与金人血战,并率领宋军渡河北上,与金人有过数次殊死激战;他经历了惨痛的国破之变,也承受着与亲属天各一方的痛苦;他坐过自己一方的大牢,也曾作为金人的俘虏而被囚禁和软禁;在南宋之初的“苗刘兵变”中,他被宋高宗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贬斥到遥远的穷山僻壤;南宋初期因为金齐联军的大兵压境,他又被高宗朝廷重用而参与了关涉行在临安城安全的江防和海防事务。可以说,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名将,都没有这样复杂的经历,也没有这样完整的“全景”式的历史记录。 第二,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中的一个“细节”。马扩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就一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来看,马扩在当时是极少有人可与比肩的。他的地位及其经历,从一个非常适中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这段历史丰富而又生动的细节。他出使金国、缔结“海上之盟”时与金人的斗智斗勇,出使燕京时与辽朝群臣的唇枪舌战,滞留金营时与金人君臣的不卑不亢,金军南侵前夕对于边防形势的预见,五马山抗金的不屈不挠和不懈努力,以及南宋之初对于灾变之因的一针见血的分析,等等,都有具体详细的对话、对答或行动来加以表述,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细节”,这种历史的真实感又让人体会到历史的生动感。 第三,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中的一个“强音”。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是旷古罕见的民族灾难和历史巨变,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化空前发达的国家突然瓦解,一个承平百余年的王朝转眼破灭,两个皇帝被曾经的盟友俘虏,半壁江山沦陷敌手,大半个中国陷入空前的灾难祸变之中,无数的人民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这一事件给历史留下了极为悲惨的一页,但同时也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悲壮的英雄史诗。马扩,就是这段英雄史诗中的一个非常特殊和不能忽略的“强音”,在国家和民族处于最危险关头时候挺身而出献身抗争救亡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出使金营,还是出使辽朝,他的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辱使命以及折冲樽俎的抗争精神,在宋朝的“弱国外交”中,展现出罕见的强者风采。无论是受挫于金人,还是在本朝横遭冤案、身陷囹圄或贬官远放,他依然奋争不息、奋不顾身,这种九死靡悔的执着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马扩的人格和品德,足以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爱国爱家,自强不息。 本书希望能通过对马扩事迹的深入考察、客观叙述和公正评价,为南宋史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姜青青,1960年出生于杭州,籍贯云南。198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杭州网总编辑,主任记者,杭州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2007年任杭州市“三评西湖十景”活动组委会评审专家组专家,现任杭州市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特聘委员。曾获得省市级以上新闻将三十多个及2004年度杭州新闻奖(人物奖)。文史类藏书丰富,曾获2000年杭州市首届十佳藏书读书家庭称号。著有“中国茶文化丛书”《数典》、长篇纪实散文《丝绸之路万里军团》、宋人传记文献《马扩事迹编年》和文化史随笔《一品茶趣》等。

书籍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初使海上 崭露头角 第一节 百年恩怨,再起风云突变 第二节 马植叛辽,揭开巨变序幕 第三节 恢复幽云,难舍历史情结 第四节 浮海北渡,宋使出生人死 第五节 一波三折,初结海上之盟 第六节 首次使金,马扩一举成名第二章 冒险使辽 舌战群雄 第一节 宋朝践约,启动伐辽战争 第二节 童贯失措,马扩冒险使辽 第三节 舌战群雄,说动辽朝称藩 第四节 宋军败绩,马扩前功尽弃 第五节 脱险而归,力行亡羊补牢第三章 折冲樽俎 孤身入燕 第一节 马扩抗辩 直指借兵之患 第二节 再使金营,宋使艰难谈判 第三节 宋军再败,马扩孤身入燕 第四节 百万赎金,金人节 外生枝 第五节 靡费巨资,宋朝换得空城第四章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第一节 金主病亡,盟友反目成仇 第二节 张毂之死,宋朝授人以柄 第三节 割地未果,马扩屡言备边 第四节 天祚被擒,再倡防患未然 第五节  山雨欲来,最后一次使金 第六节 金人败盟,童马分道扬镳第五章 两陷牢笼一再举义 第一节 突遭诬陷,身陷真定大牢 第二节 金军破城,马扩意外逃脱 第三节 领袖义军,血战沙场被俘 第四节 五马山寨,再举抗金大旗 第五节 突出重围,南下扬州求援 第六节 绝援绝水,喋血五马山寨 第七节 兵怯将懦,马扩兵败清平第六章 浮沉宦海蹭蹬余生 第一节 三千余言,痛陈时局之弊 ……第七章 英雄帮事 几度述说附录 马扩年谱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初使海上 崭露头角第一节 百年恩怨,再起风云突变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夏末时节蒸腾的暑气尚未出现褪落的迹象,一股在这个季节十分罕见的北风忽然从天而降,从辽东半岛直下渤海,呼啸而南。茫茫大海中,两艘起航于辽朝蓟州(天津蓟县)原本往东航行欲往高丽国的大船,居然被这股突如其来的狂风“强行”扭转了航向,在海面上划出了一个右转往南的弧线,意外地闯入了宋朝登州(山东蓬莱)管辖的海域,然后一头靠上了他们始料不及的彼岸——驼矶岛。这是一个非常适宜避风的海岛,向南与大陆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十公里左右。这群原来是为了避难而出海的辽朝人刚刚摆脱惊涛骇浪,还来不及庆幸自己终于逃过一劫,就碰上了一批驻守岛上负责巡逻海疆的宋朝水兵……这场偶然发生于宋徽宗政和七年六月(辽天庆七年,金天辅元年,1117)的飓风非同寻常!它让两艘海船的既定航线出现了“拐点”,更让中国三个王朝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拐点”。它带来了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带来了一场旷古罕见的历史巨变。它也使得《马扩研究》主人公马扩这位刚刚进入仕途,尚处于较低位置的人物得以参与这场风云际会,并且在随后的风云激荡中崭露头角。七月四日(庚寅),天气即将入秋,在东京(河南开封)的徽宗皇帝赵佶,忽然接到来自登州守臣王师中的一封紧急奏报:在登州近海驼矶岛,近日发现两艘辽人船只,经查,两船共有男女老幼二百人,由辽朝蓟州汉人高药师、曹孝才以及一名叫郎荣的和尚率领,原为躲避战乱而欲往高丽,不意突遭大风,漂至我登州境内。这只是事情的由来,王师中当然不会为这点小事惊动了圣驾,这里面一定还有“机要”之事。果然,奏报中接下来的内容让徽宗眼睛一亮:这些辽朝汉人详细叙说了一场正发生在渤海以北地区辽金之间的战争,从东北而来的女真族军马与辽军争战累年,争夺土地,现已打过辽河之西。如今渤海以北从苏州(辽宁金县)、复州(辽宁复县)至兴州(在辽宁沈阳至铁岭间)、沈州(辽宁沈阳)、同州(在辽宁铁岭至开原间)和咸州(在辽宁开原东北)等地的大片辽朝国土,“悉属女真矣!”


编辑推荐

《马扩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第一,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的一个“缩影”。他是北宋王朝从“海上之盟”一步步走向深渊、走到南宋偏安一隅这一惨痛巨变的全程“目击者”,他一生的经历也是这段祸乱历史的缩影。他阅历广泛,见多识广,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到过宋、辽、金这三个王朝的京都,与三个王朝的君臣都打过交道;他曾凭藉自己的胆识和口才,经历过外交谈判这样艰难的政治活动,也因为自己是武举出身,具备高强的武艺,而经历过喋血沙场这样惨烈的军事战斗;他见证并实践了北宋与金的重大外交事件“海上之盟”,也亲历了如“收复燕京”、“靖康之变”、“苗刘兵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受到过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赞扬和褒奖,也受到过金国名将粘罕的威逼和侮辱;他曾与辽国领兵大将耶律大石(即后来的西辽王朝建立者)有过直接的接触,也曾随同阿骨打的金军一起进攻燕京;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曾与多方军事首领或军队有过直接往来的人物之一;后来金军南下,他曾多次率领河北义军与金人血战,并率领宋军渡河北上,与金人有过数次殊死激战;他经历了惨痛的国破之变,也承受着与亲属天各一方的痛苦;他坐过自己一方的大牢,也曾作为金人的俘虏而被囚禁和软禁;在南宋之初的“苗刘兵变”中,他被宋高宗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贬斥到遥远的穷山僻壤;南宋初期因为金齐联军的大兵压境,他又被高宗朝廷重用而参与了关涉行在临安城安全的江防和海防事务。可以说,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名将,都没有这样复杂的经历,也没有这样完整的“全景”式的历史记录。第二,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中的一个“细节”。马扩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就一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来看,马扩在当时是极少有人可与比肩的。他的地位及其经历,从一个非常适中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这段历史丰富而又生动的细节。他出使金国、缔结“海上之盟”时与金人的斗智斗勇,出使燕京时与辽朝群臣的唇枪舌战,滞留金营时与金人君臣的不卑不亢,金军南侵前夕对于边防形势的预见,五马山抗金的不屈不挠和不懈努力,以及南宋之初对于灾变之因的一针见血的分析,等等,都有具体详细的对话、对答或行动来加以表述,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细节”,这种历史的真实感又让人体会到历史的生动感。第三,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中的一个“强音”。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是旷古罕见的民族灾难和历史巨变,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化空前发达的国家突然瓦解,一个承平百余年的王朝转眼破灭,两个皇帝被曾经的盟友俘虏,半壁江山沦陷敌手,大半个中国陷入空前的灾难祸变之中,无数的人民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这一事件给历史留下了极为悲惨的一页,但同时也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悲壮的英雄史诗。马扩,就是这段英雄史诗中的一个非常特殊和不能忽略的“强音”,在国家和民族处于最危险关头时候挺身而出献身抗争救亡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出使金营,还是出使辽朝,他的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辱使命以及折冲樽俎的抗争精神,在宋朝的“弱国外交”中,展现出罕见的强者风采。无论是受挫于金人,还是在本朝横遭冤案、身陷囹圄或贬官远放,他依然奋争不息、奋不顾身,这种九死靡悔的执着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马扩的人格和品德,足以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爱国爱家,自强不息。这是作者写马扩研究的初衷,我觉得作者达到了这个标准。


还没看呢,看完再说


应该说略有失望。作者对马扩史料收集得还是蛮全,但这书只是普通的叙述而已,还谈不上研究。


看过《金瓯缺》之后对其中的主角——马扩——产生了很大兴趣,但是苦于史书上的记载很少,自己也不能确定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是否真实,真实度又有几层?于是不断地去搜索一些有关那个时期的资料,但是纵说纷纭,每个人对人物、对历史的解读都不一样,却有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资料加以佐证。偶然之下看到了这本《马扩研究》,于是便毫不迟疑地买了(刚下单就发现降价了,有点小郁闷,不过为了能尽快拿到书,还是不计较了。)昨天中午拿到书,花了一天时间细细读来,终于把小说《金瓯缺》中一些不确定的事件理清楚了。而且这本书虽然书名——《马扩研究》——看似很枯燥很学术性,但是里面的内容还是很有故事性的:作者不是照搬文献记载上的生涩的古文,而是给予了翻译与解说,读起来津津有味,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对话,确实体现了马扩其人的机智与忠勇;难能可贵的是,里面的一些关于那个时期的地理位置以及行军路线的一些插图,画得很清楚,……总之,看过《金瓯缺》的读者,不妨把这本书买来看看,绝对值!另外,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这本书纸质实在太差,纸面粗糙,不光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