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权益论

姬振海 主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姬振海 主编  

页数:

281  

内容概要

《环境权益论》这本书通过归纳、提炼和探索研究,构建起了环境权益的一个理论框架。针对我国缺乏环境诉讼法律依据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环境诉讼模式选择和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提出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考虑到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从诉讼发动、案件审理、程序规则、判决执行等多个层面来予以架构。这些思路在富有前瞻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的可行性。

书籍目录

前言导言第一章 环境权益概述 第一节 环境权的提出及研究困境 第二节 环境权益的提出及合理性分析 第三节 环境权益的内容第二章 环境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生态学基础 第二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经济学基础 第四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社会学基础 第五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学基础第三章 环境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环境权益保护基本原则概论 第二节 环境权益特别保护原则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四节 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相统一原则 第五节 环境责任原则第四章 环境权益的政府保护 第一节 规划手段 第二节 行政管理手段及创新 第三节 经济手段及创新第五章 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 第一节 传统诉讼系统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和机制构建第六章 环境权益的社会保护 第一节 公民环境权益的自我保护 第二节 企业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 第三节 民间环保组织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社区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 第五节 学校对环境权益的保护 第六节 公众媒体对环境权益的保护第七章 环境权益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 环境权益国际保护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权益国际保护机制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环境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环境权益保护的生态学基础  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体,其数量巨大。所有这些生物以及受到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称作生物圈。生物圈的存在是地球上特有的现象。生物圈的分布位置是大气圈的下层,土壤圈和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厚度在20公里左右。但是大部分生物个体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等圈层的交界处,可以形象看成围绕地球的一个生命膜。这一带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在此非常活跃,是维系人类生死存亡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组成的高度有序、高度进化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能量的提供。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经绿色植物吸收,合成有机物,除了供自身消耗外,还进入生物循环,为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提供需要的能量。第二要有适宜生物圈内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各种生命体自身的代谢活动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其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使蛋白质变性或因细胞间隙的水冻结对细胞产生机械性损伤。第三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其体重的大部分是水,而且生命过程中的所有代谢活动均以水为介质。第四要有构成生物有机体以及提供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各种化学元素、化合物,如氧、氮、磷、钾、钙、铁、硫以及二氧化碳等。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于距今约32亿年前。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如今已被科学家命名的生物的种类140万种,而实际存在的物种数估计为l000万种以上。按照各种生物的特点和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可分为五界。第一是原核生物界。主要是一些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蓝藻,其特点是细胞结构简单,遗传物质DNA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备核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第二是原生生物界。是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的另一类单细胞为主的微生物。其特点是细胞核具核膜,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生物。第三是真菌界。也属于真核生物,其特点是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生物,以各种孢子进行繁殖。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第四是植物界,是真核多细胞生物。其特点是具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是食物的生产者。第五是动物界。为体内不含光合色素的真核异养生物,躯体构造复杂,是食物的消费者。自然界中的所有的生物个体并不是也不可能单独生存,其真正的生存方式是以同一物种的多个个体或不同物种的多个个体组成种群或群落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这样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就被称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的支持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各种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承纳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各种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诸如清新空气、洁净水、优美景观等生态服务。  地球表面的各种发育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都可概括为生物成分或生命系统和非生物成分或环境系统两大部分,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生物基本成分。其中,生产者指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将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各类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初级产品——糖类。糖类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用来建造自身。这些有机物也成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一切异养生物的食物资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自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为生的,没有生产者也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成分,太阳光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能量来源,太阳光只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并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消费者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通常又可将其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和寄生动物。人类属于杂食性消费者,且是最高级的消费者。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尸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不能循环,整个生物圈将不复存在。非生物环境也就是非生物成分,通常包括能量因子和物质因子,以及与物质和能量运动相联系的物理和气候条件。其中能量因子包括太阳辐射能(光能和热能)、化学能、潮汐能、风能、核能与机械能等;物质因子包括岩石、土壤、水、空气等基质和介质,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物质,如化碳、水、氧气、氮气等空气成分和氮、磷、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及无机盐类等,还包括一些联结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此外还有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压、风等物理条件和气候要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场所和空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生物成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生存直接依赖于生物圈提供食物。人类食用的粮食、油料、肉类、乳类、蔬菜、水果、饮料都来源于生物。曾经有近3000种植物被用做人类的食物,还有7500种可食性植物。人类食用的动物也有数十种。食物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人类食物的稳定性。生物圈除了提供食物外还具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功能。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物种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和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化及各种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就是说,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其中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最基本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差异,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基因由于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或自身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突变,继而引起个体的变异,使物种个体之间出现形态、生理、生态多方面变化,这种变异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也是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对所有物种而言,遗传多样性对维持物种延续、适应周围生存条件、抵抗不良环境与灾害都是十分必要的。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体现物种之间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链中的基本环节,它在不同的时间跨度内,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处于不断地变异和发展的,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所以物种被称为是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其中的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靠各种类型的生物来完成的。当出现生物多样性降低,某些物种消失时,传递链条被打破,平衡被破坏,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功能失调,严重时整个系统甚至瓦解崩溃。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的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栖息地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由于地球生物圈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表现出高度多样化,因此生态系统的类型也相应极其复杂多样。在各地区不同物理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都保持着各自的生态学过程。即使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内部,其生态环境也往往会存在差异,群落也可以是由不同的种类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多样,表现出的功能不同,在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也很不一致,因而可以出现生态系统内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层次外,还有景观多样性。它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及各景观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因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权益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