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

罗洪铁 等 著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罗洪铁 等 著  

页数:

384  

前言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是教育部重大课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研究”的最终成果。  丛书的基本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当代社会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基础,以我国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发达国家相关学科知识为借鉴,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在探索、形成有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体系,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与科学化,培育大学生良好德性与非智力因素,与智育紧密结合开发人才资源。  丛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并根据大学生的这一根本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能实现。成长成才是大学生发展的主线,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既是个体不断学习、选择、提高的自主性过程,也是个体不断认识、适应、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一切领域都呈现学科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所有群体都有开展竞争与自主创新的诉求。

内容概要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处在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成长,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才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韵知识,对大学生成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成才相关概念的内涵、当代大学生成才的背景与使命、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演变、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现状、国外大学生成才的理论与实践、大学生成才的矛盾与心理状况、大学生成才的向度和维度、大学生成才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大学生成才的社会认同与社会价值以及大学生素质测评等。

作者简介

  罗洪铁,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才学研究与教学。出版独著2部,合著40余部;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人才》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11项。代表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人才学原理》、《中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研究》、《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人才论》等。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一、大学生成才相关概念的内涵(一)人才的含义、类型和本质属性(二)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开发的内涵(三)大学生成才的含义、类型二、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一)专业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二)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阶段(三)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阶段三、研究大学生成才的价值(一)研究大学生成才的理论价值(二)研究大学生成才的实践价值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背景与使命一、当代大学生成才的背景(一)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国际背景(二)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国内背景二、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历史使命(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二)大学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三)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第二章 大学生成才的指导理论与学科理论一、大学生成才的指导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成才的理论(三)科学发展观二、大学生成才的主要支撑学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成才(二)高等教育学与大学生成才(三)人才学与大学生成才第三章 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一、近代高校的出现与大学生群体的形成(一)近代高校的出现(二)近代大学生群体的出现二、民国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演变(一)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政策的演变(二)国民政府时期高校的类型和规模的演变(三)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和类型及特点三、革命根据地大学生群体的演变(一)革命根据地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政策(二)革命根据地高校的类型和规模的演变(三)革命根据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和类型变化四、新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演变(一)新中国成立17年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五、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群体的演变(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二)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三)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六、我国大学生群体演变历史的当代启示(一)国家办学指导思想和政策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成才的关键因素(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大学生成才提供物质保障(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条件(四)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支撑(五)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和自我修养的加强是成才的基础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成才的时代特征一、大学生群体竞争成才(一)大学生群体的结构(二)面向世界竞争成才(三)面向社会竞争成才(四)大学生个体间竞争成才二、大学生学习成才(一)大学生自主学习成才(二)大学生合作学习成才三、大学生择业创业成才(一)大学生择业成才(二)大学生创业成才第五章 国外大学生成才的理论与实践一、国外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取向要求(一)国外大学生成才的德育目标要求(二)国外大学生成才的业务目标要求二、国外大学生成才的政策保障体系(一)保障大学生成才的法律及政策(二)国外大学生成才的经济资助体系(三)国外大学生成才的管理模式三、国外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途径(一)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二)加强职业训练,提高实用技能(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化培养(四)鼓励自主创业活动四、国外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一)切实贯彻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成才(二)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保障大学生成才制度化(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成才(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领域,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五)加强创业教育和引导,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第六章 大学生成才的矛盾与心理分析一、大学生成才的矛盾(一)自发成才与自觉成才的矛盾(二)片面成才与全面成才的矛盾(三)依赖成才与自主成才的矛盾(四)侥幸成才与持久成才的矛盾……第七章 大学生成才的向度和维度第八章 大学生成才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第九章 大学生成才的社会认同与社会价值第十章 大学生素质测评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人才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人才定义的探索也在深入。叶忠海教授给人才是这样下定义的:“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这个定义,在继承和保留王通讯定义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其意义概括起来讲有两点:第一,提出了“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这样的限制词,这一提法规定了人才劳动的社会性。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无论是他的成长、他的劳动,还是他的贡献,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强调这一点,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也有助于认识一定社会条件会给人才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带来某些局限性,使我们能一分为二地认识人才。既要看到他在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作的超越常人的贡献,也要看到由于时代的局限,给人才的内在素质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上造成的缺陷。第二,强调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定义提出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人才能够对社会发展作出某种较大的贡献,素质是其内在依据。没有良好的素质,就无法作出较大的贡献。这两点克服了王通讯给人才所下定义的不足,把对人才内涵的探讨推进了一步。  以上两个关于人才的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深化认识人才的内涵和促进人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学者的贡献在人才学理论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但是,人才学的理论不断地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以上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其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强调人才是以创造性劳动来为社会作贡献的。作这种强调,其方向是对的,但表述的内涵不准确。我们判断人才对社会作贡献的依据是他的劳动成果而不仅仅是创造性劳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