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关系英国学派

张小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小明  

页数:

3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际关系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 of intei·national relations)①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形成于冷战时期,并且长期在美国话语霸权之下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冷战结束后其在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地位与影响呈现不断提高和增大之势。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者开始有意识地介绍和评价英国学派,特别是在21世纪初期,相关作者群更有队伍日益壮大之势。本书旨在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阐述与分析英国学派有关国际关系理论探索的思想之旅,其中包括英国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学派特色以及英国学派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论述,等等。对我来说,撰写这样一部学术思想史著作,实属一个逐步走近英国学派的漫长过程。因此,在本书的前言部分,我想先谈谈自己如何从无意识地接触到英国学派的著作到有意识地研究英国学派的这段思想历程,然后再向读者介绍本书写作的基本思路。

内容概要

国际关系英国学派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产生于冷战时期并且长期在美国话语霸权之下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学派日益为国际关系学界所关注。本书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以英国学派有关国际社会的理论思考为主线,阐述与分析该学派的思想之旅,论及英国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核心人物的思想观点、理论与方法特色等问题。同时,本书也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特别论述了英国学派有关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思考,并且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之旅可能给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提供的启示。

作者简介

张小明 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国际政治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经在美国、英国、瑞典、日本以及韩国等国访学。著有《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冷战及其遗产》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书。译著有《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以及《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走近英国学派第一章 英国学派思想之旅的开启 第一节 “英国学派”还是“英格兰学派”? 第二节 查尔斯·曼宁与英国学派 第三节 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与英国学派 第四节 英国学派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成员第二章 马丁·怀特的国际理论 第一节 从和平主义者到理性主义者 第二节 对国际社会的深度思考 第三节 国际理论的三个传统 第四节 国际体系/国际社会的历史比较第三章 赫德利·布尔的国际社会理论 第一节 从学习哲学到研究国际关系 第二节 “国际社会”概念的清晰界定 第三节 国际社会理论的系统阐述 第四节 对国际社会扩展的理论思考 第五节 探索国际社会中秩序与正义的关系第四章 当代英国学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约翰·文森特对不干涉原则与人权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冷战后当代英国学派的学派意识 第三节 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国际社会思想的分野 第四节 对经典英国学派理论的批评与重新阐释第五章 英国学派的理论特色 第一节 以国际社会为研究主题 第二节 坚持理性主义思想传统 第三节 走“中间道路”的理论倾向 第四节 英国学派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第五节 英国学派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第六节 英国学派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第七节 英国学派属于一种“多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第六章 英国学派的方法特色 第一节 两种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分野与共存 第二节 英国学派坚持传统主义研究方法 第三节 英国学派参加传统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的大论战 第四节 英国学派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学转向” 第五节 英国学派研究方法特色的哲学基础 第六节 从传统主义到多元主义?第七章 英国学派的中国观 第一节 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社会的历史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扩展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国际社会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然而,尽管存在不同的看法,迄今并没有人否认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在英国学派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早期英国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大多与这个委员会有关,而且英国学派的许多重要著述也是直接源于该委员会的,该委员会还先后主持编辑了两本英国学派重要的论文集。所以,我们在了解英国学派思想之旅的开启时,的确需要关注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在构建英国学派这一个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彼德豪斯学院院长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教授和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马丁·怀特等人一起在剑桥大学创立了跨学校、跨学科性质的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会。今天人们往往把英国学派视为与美国主流学派具有很大区别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英国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却是在美国人倡议下建立的,并得到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洛克菲勒基金会当初决定资助建立这样一个组织,是因为该组织在1954年资助美国一批著名的现实主义者,成立一个讨论国际关系的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委员会①,该委员会的成员肯尼思·汤普森(Kenneth T'hompson),希望在英国也成立一个相关组织。英国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长期从事外交史研究,并且坚持传统研究路径和崇尚现实主义理论,颇受美国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的学生与同事肯尼思·汤普森的欣赏,巴特菲尔德和汤普森两人私交很好。②于是,汤普森向巴特菲尔特询问英国学者是否也组织起一个类似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委员会那样的机构,专门讨论国际关系理论问题。③从1954年开始,汤普森与巴特菲尔德就此事交换了多封书信。

后记

我在走近英国学派、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对他们怀有感激之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领导、师长和同事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我的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是袁明教授和王缉思教授为我从事英国学派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术休假制度以及香港实业家梁国贞女士的慷慨资助,让我获得了在英国访学一年、专心致志地研究英国学派以及撰写书稿的难得机会。王其芬老师为协助我办理英伦之行的手续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伦敦经济学院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LSE IDEAS)的文安立教授(Ame Westacl)、迈克尔·考克斯教授(Michael cox)、斯维托泽·拉扎克博士(svetozar·Razak)以及蒂哈·弗拉努洛维奇女士(Tiha Franulovic)等人为我在该中心的一年访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我也很荣幸自己见证了该中心的成立并成为了该中心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高级访问学者。伦敦经济学院的巴里·布赞教授、克里斯托弗·柯克教授、克里斯托弗·休斯教授、彼得·威尔逊高级讲师,牛津大学的亚当·罗伯茨教授、安德鲁·胡里奥教授、罗斯玛丽·富特教授,威尔士阿伯瑞士威斯大学的菅波英美教授、尼古拉斯·惠勒教授,曼彻斯特大学的威廉·加拉罕教授,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布鲁尼诺·韦格齐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江文汉教授,以及赫德利·布尔的夫人玛丽·布尔等,接受了我的采访或者给我提供了其他帮助。我也得到过伦敦经济学院的岳健勇、崔顺姬、吴倩兰等人的帮助。全国高校社科文库的评审专家,人民出版社的刘智宏、张芬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关系英国学派 PDF格式下载



也许是因为这本书不好找的原因 买来打开包装一看 有一个黑色手指印记 显然是在仓库尘封多年的样子 打开书看上面都有被晒得泛黄的印记 真是够沧桑的 不过好在寻了好久终于把这本书找到了 不会耽误我过两天的开题 书的纸质也不错 整体比较轻便 颜色看上去也不刺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