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后治史丛稿
2010-3
人民出版社
金冲及
530
无
过去我曾出过几本论文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理论学习文库《金冲及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五十年变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都是从几十年来陆续发表的文章中选编而成,每本有个主题。这以后,虽然自己早已年逾七旬,还陆续写过一些文章。此外,还有很少几篇是以前写的,但因编选体例而没有收入前面那几本文集中。这次,承人民出版社的好意,把它们选编成这本书。 本书选人的文章,大体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中国历史通论性的,如《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传统文化三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几个根本问题》;第二组是专论性的,内容都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范围内,长短不一,长的有三万多字,短的只是“千字文”;第三组是关于治史方法的,大多是在一些会议上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讲话,或接受采访时的谈话记录;第四组是怀念和回忆,怀念是讲一些尊敬的师友,回忆是讲自己。 编成后,书名却使我犯愁。这本文集不像前几本书那样,全书并不是有计划地写,缺少一个集中的主题。如果用一个“某某集”之类的书名,读者仍弄不清楚它讲的究竟是什么。
《七十后治史丛稿》选人的文章,大体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中国历史通论性的,如《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传统文化三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几个根本问题》;第二组是专论性的,内容都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范围内,长短不一,长的有三万多字,短的只是“千字文”;第三组是关于治史方法的,大多是在一些会议上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讲话,或接受采访时的谈话记录;第四组是怀念和回忆,怀念是讲一些尊敬的师友,回忆是讲自己。
金冲及教授,1930年12月生于上海,l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近代史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该领域内取得众多开拓性成就。
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会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退休。2008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中国历史学界继郭沫若、刘大年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人。
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参与党的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主编《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等,其中《周恩来传》和《毛泽东传》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二其他重要著作主要有:《辛亥革命史稿》、《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转折年代——中国的l947年》、《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等。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三题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作为世纪伟人的孙中山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西安事变与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没有过时 ——《甲申三百年祭》笔谈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蒋介石是怎样应对三大战略决战的?新中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新中国的第一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谈谈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周恩来晚年的两难处境 ——《周恩来的晚年岁月》序如何推进朱德思想生平研究邓小平和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中国历程的启示 ——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治学漫谈人物传记中的几个关系人物年谱的编写 ——《张学良年谱》(修订版)序学风问题至关重要谈谈写文章五十年前的回忆杨西光在复旦大学的日子我所知道的冶秋同志中国史学工作的重要领导人后学眼中的蔡尚思陈锡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集》(增订本)序“人生要有追求” ——悼念龚育之同志暗号是送你.一本书同邹兆辰教授谈治学经历难忘的十年答《中国历史评论》问后记
在土地革命时期,党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这对学过党史的人都是常识。但是也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这三次“左”倾,为什么当一次“左”倾纠正以后,接下来又是一次“左”倾,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原因是什么?当然,这里有主要负责人的原因,有共产国际的原因,但当时党的领导干部甚至党员中大多数人是支持的,这又是为什么?这三次“左”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我们可以考察这三次“左”倾是怎么一次次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左”倾跟以后两次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遭受惨重失败后发生的。当时国民党在全国进行了大屠杀,一共杀了31万人,其中共产党人有26000人。在那种情况下,党内就出现了第一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主义。它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全国各地,不顾当地的主客观条件,都要求起来暴动,谁不暴动就是机会主义,而且认为党的任务就是最后在全国实现总暴动。众所周知,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力量遭受严重摧残,大量工会、农会被解散,工人农民运动也消沉下去。国民党的统治,在北伐战争以后得到了一个暂时的稳定时期。从1928年国民党军队进入京津以后,一直到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国内的内战停了下来。全国的交通恢复了(包括几条大铁路)。民族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很多人对国民党抱有希望,因为它还打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旗号。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顾条件搞全国的总暴动是不适宜的。
过去我曾出过几本论文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理论学习文库《金冲及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五十年变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都是从几十年来陆续发表的文章中选编而成,每本有个主题。这以后,虽然自己早已年逾七旬,还陆续写过一些文章。此外,还有很少几篇是以前写的,但因编选体例而没有收入前面那几本文集中。这次,承人民出版社的好意,把它们选编成这本书。本书选人的文章,大体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中国历史通论性的,如《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传统文化三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几个根本问题》;第二组是专论性的,内容都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范围内,长短不一,长的有三万多字,短的只是“千字文”;第三组是关于治史方法的,大多是在一些会议上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讲话,或接受采访时的谈话记录;第四组是怀念和回忆,怀念是讲一些尊敬的师友,回忆是讲自己。编成后,书名却使我犯愁。这本文集不像前几本书那样,全书并不是有计划地写,缺少一个集中的主题。如果用一个“某某集”之类的书名,读者仍弄不清楚它讲的究竟是什么。
《七十后治史丛稿》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无
历史终究回归真实
绝对的全新,正版的书籍
作者功力颇深,但观点有些过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