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

边家珍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边家珍  

页数:

320  

内容概要

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本书在广泛参酌古今学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以宏通的学术视野,从经学视角观照中国古代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现代的学术风貌、学术品格、思维方式等,考察分析了经学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通经致用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经学传统与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等重要问题,对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的学术文化影响及优劣得失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提出了不少富于开拓性的新见解,说服力强,对于理解、把握经学传统及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些论述对当代学术文化建设也不乏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边家珍,男,1965年生,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辽宁省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有《诗经诠译》(合作,大象出版社1997)、《汉代经学发展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汉代经学与文学》(华龄出版社2005)等。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一些学术观点为海内外研究者引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

书籍目录

导 论第一章 经学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 地理、疆域与土地制度 二 “大一统”观念与专制王权的形成 三 宗法礼制与“孝”“忠”观念 四 商周天命观念与民本思想的发展 五 夷夏观念的形成及内涵 六 政教合一与史官文化传统 七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八 “经典”形成的文化动因第二章 经学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学术品格及方法论特点 一 “经学”与“儒学” 二 经、道、圣、王之关联 三 述而不作、引经据典与述中有作 四 “师法”、“家法”观念与章句之学 五 经学阐释传统与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六 “六经注我”的解经方法论 七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科学 八 经学思维方式的评价问题第三章 通经致用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 源于“史官文化”的经典旨在致用 二 汉代通经致用的成绩 三 宋代解决社会危机的通经致用 四 王阳明“经学即心学”的致用意义 五 清代经学的致用取向 六 经学传统与科举制度 七 通经致用对文学观念的影响第四章 今文经学的得失及其学术文化影响 一 今文经学的形成及其学术史意义 二 谶纬与今文经学之关联及其影响 三 《春秋》公羊学夷夏观念的影响 四 《春秋》公羊学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五 今文经学的“素王”改制、革命论第五章 经学的考证、疑辨传统及其学术价值评估 一 古文经学重训诂、尚考证的特征 二 经学史上的疑经、辨伪传统及其学术文化影响 三 从求是、求道等方面看古文经学对于思想史的贡献 四 古文经学对史学、文学的影响 五 古文经学的学术文化影响及价值评估问题第六章 从经学传统看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 一 经学的危机与西学的兴起 二 《春秋》“夷夏之辨”在近代的流变 三 经学偶像的破坏与西学观念的传扬 四 “六经皆史”说与近代学术观念的转变 五 科学方法与传统经学方法的碰撞与融通结 语主要参考文献后 记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以经学传统为支点与视角,探讨古代学术文化形态的特质及优劣得失。经学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探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问题如果不从经学传统人手,就很难把握其根本,就难以理解其本质之所在。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从总体上把握经学传统与古代学术文化将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中的一些探讨能为当代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 PDF格式下载



对于了解经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的关系很有帮助,因为对中国学术史感兴趣,选了这本书,至于这本书在这个专题领域的地位,不熟悉,无法置评。


还没看,
不知道怎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