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上下)

蔡方鹿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蔡方鹿  

页数:

12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著作都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上下)》(作者蔡方鹿)为其中一册,包括了宋代以前中国经学的发展演变、疑经思潮与宋学的产生等内容。

作者简介

蔡方鹿,1951年10月生,四川眉山市人。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出版《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四十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通论
第一章 宋代以前中国经学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经学概论
  一、关于经学
  二、“六经”与孔子
  三、经学史上的派别
  四、儒家经典的流传演变
  第二节 经学的起源和影响
  一、经学的起源
  二、经学的影响
  第三节 汉学及其演变
  一、西汉今文经学
  二、东汉古文经学
  三、汉末郑玄之学
  四、魏晋王肃之学
  五、南北朝经学
  六、隋唐经学
第二章 疑经思潮与宋学的产生
第三章 由宋学到理学
第四章 宋明理学的发展演变、理论构成、基本特征及其经学观
下篇 分论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经学与理学
第六章 南宋时期的经学与理学(上)
第七章 南宋时期的经学与理学(下)
第八章 元代的经学与理学
第九章 明代的经学与理学
结语 经学理学化在学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影响及其现代观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张载“太虚即气”的气本论哲学体系里,气是最高范畴,道和理则体现了气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它们不是在气之上的本体,而是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哲学体系内。关于道,张载指出:“由气化,有道之名。”道是“气化”,即物质性的气运动变化的过程。离开了气,离开了气的运动变化,则无所谓道。关于理,张载指出:“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途,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的聚散变化虽有多种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各种变化之中都存在着“顺而不妄”的条理即规律,这就是理。可见道和理均不能离开气而独立存在。张载的这一思想也遭到了程朱的批评。朱熹指出:“纵指理为虚,亦如何夹气作一处?”朱熹反对张载以气言理,他主张理应该凌驾于气之上,而不应把理与气夹作一处。张载坚持“太虚即气”的理论,批判“虚生气”、“有生于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解说《易传·系辞》,提出了气兼有无的思想。他说:“惟是有、无相接与形、不形处知之为难。须知气从此首,盖为气能一有无,无则气自然生,气之生即是道是易。”这里所说“气能一有无”,即气具有把有、无统一于自身的属性。张载认为,有无相接与有形、无形的关系最难掌握。在这个问题上,张载既反对无生有,虚生气;又反对把太虚与有形的万物直接等同。他说:“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张载的太虚是无形的,万象则是有形的。虽然张载以气之聚散来联系二者,但二者毕竟是有区别的。张载指出,如果看不到这种区别,就不明白万物是怎样产生的,把本原与万物看成互不相关的孤立存在,陷人佛教“诬世界乾坤为幻化”的谬误。为了克服虚生气和把太虚与万物直接等同这两种错误倾向,张载以气本论的观点来统辖有无,即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


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套装上下册)》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学术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上下) PDF格式下载



蔡先生从朱子学入手,进而囊括整个宋明理学。这部著作却从整个中国经学的视域下来研究宋明理学,将宋明理学放在整个宏大的中国学术史范围下来解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经学和宋明理学研究的相当有参考价值的专著,印制精良,价格适中,值得学习收藏!


近年来经学与理学的研究都有所热衷,但象这么经典的好书还是不多哦!


国家哲学社科学术成果,值得收藏。


宋明理学巨著!


真本书很好,不愧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无论从书的内容,还是印刷的质量都是上乘的。就是贵了些。


有点压了,其他还都不错。


速度和书的内容都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