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

郭树芹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郭树芹  

页数:

262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医学与文学的产生均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涉医文学,顾名思义即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学,或者说在文学中描写了医学知识,是医学与文学联姻的结果,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在总体上还是属于文学范畴。涉医文学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却并非始于唐。郭树芹的这本《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的写作截止唐代,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主要内容如下:传世文献中唐代的词、文、小说类涉医作品;传世文献中唐代的涉医诗;敦煌发现的涉医作品;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反映的医学思想;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文化成因;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涉医文学创作的缘起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医学
一 整体观
二 天人合一观
三 阴阳五行说
四 气本论
五 形神观
六 经脉学说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一 文道观
二 言志说
三 文气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医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一 医学与文学在发生学上的内在联系
二 医学与文学相通的哲学理论基础
三 医学与文学会通的历史文化渊源
小结
第二章 唐以前的涉医文学概况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涉医文学
一 先秦时期的涉医文学概况
二 秦汉时期的涉医文学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涉医文学
第三节 隋朝的涉医文学
小结
第三章 唐代涉医文学的主要内容(上)
第一节 唐代涉医文学总述
第二节 唐文中的涉医作品
第三节 唐五代词中的涉医作品
第四节 唐代笔记小说中的涉医作品
小结
第四章 唐代涉医文学的主要内容(中)
第一节 唐代涉医诗概述
第二节 唐代的药名诗
第三节 与药草采制使用有关的涉医诗
第四节 与饮食疗法有关的涉医诗
一 透疹下热之竹笋(笱)
二 竞春图说桃李杏
三 滋润清肠话柿饼
四 石榴能杀寄生虫
五 诸葛行军称芜菁
六 止血通便数莴苣
七 薏苡蕨菜有妙用
八 椰子槟榔堪解暑
第五节 与医疗技法、方剂、保健有关的涉医诗
小结
第五章 唐代涉医文学的主要内容(下)
第一节 敦煌变文中的涉医作品
第二节 其他敦煌文学中的涉医作品
小结
第六章 唐代涉医作品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
第一节 唐代涉医作品中的医学思想
一 医相同功——悬壶济世利苍生
二 养生保健——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 精研医理——医道精通合天道
四 形与神俱——服食炼药益寿康
五 栽花种药——回归自然大自在
第二节 唐代涉医作品中的文化现象
一 药名中的文化信息
二 诗歌中的仙道人物
三 诗歌中的医药古迹
四 诗歌中的医药民俗
五 文士们的杏林情怀
第七章 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成因及影响
第一节 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成因
第二节 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以人的脏腑气血为基础,二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由于外界的多种因素,可以产生人体不同的情志变化,而情志的异常,则可伤害人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也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在诊断上,中医学也坚持形神兼顾,不仅要了解六淫、饮食等常见病因,而且也要重视心理致病的因素。所以,《素问·移精变气论》主张要“闭户塞牖,系知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还强调注意观察患者七情的变化,以便分析与内脏病机的关系。由于情志因素与复杂的社会环境间有密切关系,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还指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在治疗上,中医学主张身心兼治,因而十分重视精神治疗,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多种情志疗法。如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优……思胜恐”的五志相胜理论,提出了以情相胜法。并根据情志活动有相互对立、相互调控的阴阳属性,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等,提出当情志过激等致阴阳气血偏倾,即可诱导与之相对的情志来矫正其偏。另外,《素问·移精变气论》还专门论述了移精变气法,即通过语言行为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解除或减缓病人的心理压力,借以调整气机,使疾病转愈。祝由就是其主要手段之一,即通过暗示激发人体本能的祛病愈疾能力,用以治疗某些精神情志和躯体的疾患。此外,还有根据《灵枢·师传》所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提出语言疏导法,即运用语言对病人进行劝说疏导,以治疗精神抑郁类病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