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易学与中国哲学(第一辑)

王新春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新春  

页数:

444  

字数:

4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易学与中国哲学/尼山文库》编著者王新春。
本书的主体部分有四: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及其研究视域与方法:二、《周易》经传与易学哲学天人之学的确立;三、经学大语境下汉代象数易学的哲学文化底蕴与王弼对它的批判超越;四、易学与理学哲学文化价值系统的建构。另外,因与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意识自觉、中华文化的传承及未来走向问题相关,特以《牟宗三先生新儒家视野下的孔子》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作者简介

王新春,1965年1月生,山东胶南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与宋明理学。其中,在提倡以薪的学术视域和方法研究易学与中国哲学方面,位于本学科的前沿。已先后出版过《自然视野下的人生观照》、《周易虞氏学》(精装上下册)、《神妙的周易智慧》、《易纂言导读》等学术专著。已在海内外相关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书籍目录

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及其研究视阈与方法
易学与中国哲学
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浅议当今易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二、《周易》经传与易学哲学天人之学的确立
卜筮与《周易》
哲学视阈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
《周易》时的哲学发微
三、经学大语境下汉代象数易学的哲学
文化底蕴与王弼对它的批判超越
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
哲学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
苟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
郑玄易学爻辰说的哲学文化底蕴
虞翻易学十二消息说语境下的宇宙大化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试论虞氏易学的卦变说
虞翻易学“成既济定说”的哲学文化底蕴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对象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易》路数的新体认
四、易学与理学哲学文化价值系统的建构
胡瑗经学视阈下的《周易》观
邵雍天人之学视野下的孔子
易学视阈下周敦颐的理学建构
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阈下的程颢易学
朱熹的《周易》观
易学视□下的象山心学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船山易时的哲学
五、附 录
牟宗三先生新儒家视野下的孔子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姤卦之流变而通向复卦,表征并符示出了如下之实际意蕴,即在仲夏五月午一阴生息而消去一阳之后,自季夏六月未开始,阴气接续息长,阳气接续消退,历孟秋七月申、仲秋八月酉、季秋九月戌及孟冬十月亥,使得原于地的阴气因渐次息长而致盛大,并由此而令地之阴气通体彻然朗显,使得本于天的阳气因渐次消退而致潜隐,并由此而令天之阳气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阴之下,以致姤卦二至上五爻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五阳由显而转隐;其后,阴极阳生,仲冬十一月子,地之阴气由息而转向消,天之阳气由消而转向息,由此,娠卦初爻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一阴也由显而转隐,终至令姤卦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发生彻底改变,转而为复卦所符示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格局。原本是一阴五阳显,一阳五阴涵摄于此一阴五阳之下;此时则转为一阳五阴显,一阴五阳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 次析临卦与遁卦。 临卦与遁卦相旁通。《临卦》。注云:“与遁旁通。……临消于遁。”作为息卦的临卦,为季冬十二月丑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作为消卦的遁卦,为季夏六月未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就临卦言之,在仲冬十一月子一阳息而消一阴的基础上,二阳息而又消一阴,形成临卦所表征符示的二阳四阴的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二阳息而消二阴,意味着二阳息而显、二阴消而隐,此二阴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阳之下,而并未消失。就临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二阳四阴显,二阴四阳隐,此二阴四阳,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阳四阴之下。因之,此时临卦显,遁卦则隐而涵摄于临卦之下。显的二阳加上隐而涵摄于四阴之下的四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二而隐其四而已;显的四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二阳之下的二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四而隐其二而已。故而,此时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就遁卦言之,在仲夏五月午一阴息而消一阳的基础上,二阴息而又消一阳,形成遁卦所表征符示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二阴息而消二阳,意味着二阴息而显、二阳消而隐,此二阳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阴之下,而并未消失。就遁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二阴四阳显,二阳四阴隐,此二阳四阴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阴四阳之下。因之,此时遁卦显,临卦则隐而涵摄于遁卦之下。显的二阴加上隐而涵摄于四阳之下的四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二而隐其四而已;显的四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二阴之下的二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四而隐其二而已。故而,此时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编辑推荐

《易学与中国哲学》为易学哲学研究领域开山之作,自出版以来,影响及于中外,足以传之后世。《易学与中国哲学》的主韪分中国哲学与易学两部分,每一部分之排列,大体以作者长幼年辈为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易学与中国哲学(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非常精彩的著作,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底与严谨的治学精神


讲的很系统,理论体系很庞大,通俗易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