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
1992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叶灵凤,黄裳
无
无
清初杨光先的《不得已》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关于藏书家的故事
叶德辉《书林清话》
东方望《”书读完了“》:
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最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毕沅等的)《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老舍《读书》
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很幽默:http://baike.baidu.com/view/3975022.htm
某日我坐在医院走廊翻一本关于读书的小册子。今日心情振奋,补录于此。
周作人谈读书:1、“或以为…(北伐之后,革命之后)从此是另一世界,与以前绝对不同,仿佛是旧人霎时死绝,新人自天落下,自地涌出,完全是两种生物的样子,此正是不学之过也。”他说不学,即指不读历史因而无从修炼一副识人眼,认不出今日某人之行事,卑劣宛如当年某人的化身投胎。不由得想起高中读历史教科书中的苏俄历史时,暗自疑惑好久——一场十月革命,俄罗斯民族的人性就一夜巨变,从对我们的领土贪得无厌的北极熊变成了友好邻邦的兄弟加同志。当日的疑问正与上述相同。直到大学自己补课,才明白此乃吾国历史教材的特点。
2、“宜趁现在不甚适宜说话做事的时候,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活书。”正合我当时赋闲家中读宋朝历史的心情。
3、周老师谈入厕读书时不禁畅想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厕所,他就可以携书直入而无憾了——“只要有屋顶,有墙有窗有门,晚上可以点灯,没有电灯白蜡烛亦可,离住房不妨有二三十步,虽然也要用雨伞,好在北方不大下雨。”呵呵,对照今日你我的住宿条件,看来中国的确进步了,厕所条件简直是周老师所不曾想象的,当然,读的书却不见得有周老师入厕时读得多。
陈源:“一个人能说一句自己心腔中的话,胜于运用一百个巧妙的典故;一个人能写一段自己亲见的风物,胜于堆砌一千句别人的典丽妩媚的文章。”这可以挪用为我对好书评(或读后感)与好游记的评价标准。
林语堂:“读书须先知味……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与他随后建议的“读书必须得力一家”,抓住一个合脾气的前辈吃透,正是互补。其知味之话尚有——“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呜呼,此等人一生之心境,实可凭所列之书单窥明。“天下读书成名之人皆以读书为乐。”“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中国大学毛病甚多,总括一句……就是看书时不自由,自由时不看书。”
叶灵凤引用小泉八云的话“不要买那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与其读一百部好书,不如将五十部重读一遍。”此固是精读揣摩之乐。GZ曾说,最PF我刚读完一本书,可以立马又抓起来重读。呵呵,夸得人很受用,当日午饭时就忍不住把叶灵凤的话复述给她。
孙犁说“可作些文言小文…对写白话文,也是有好处的。”此乃识得汉语之味者的见识。
小册子是GZ当年从太原带来广州的,九几年的旧书,盖着“**书缘”的印章,没成想05年出了新版。书被我用笔在上面划了线,照例自然落下埋怨,“你划了我的书,我再读时就会被你影响…还要想你为什么划。你说不准我折你的书、倒着扣你的书,那你怎么划我的书”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