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林斤澜小说经典

林斤澜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林斤澜  

页数:

302  

字数:

20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林斤澜,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  在新时期“几代同堂”的小说界,林斤澜大概始终不是能够“风靡文化圈”、尽领一时风骚的作家。然而,他的小说总是自成一世界,自成一不可摹拟、难以界定的世界。这世界游离于我们日常经验的边缘,似有情亦似无情,可理喻又不可深究,望似清晰实则暧昧,仿佛不动声色地表明或掩盖什么。是淡泊?是超脱?抑或游戏?一个饱领大半生社会沧桑的作家,一个在时代变幻中“写东西写老了”的人,势必会将他独有的那一份源自历史,源自人事浮沉、源自生命本身的彻悟与睿智、信念与希望灌注在自己的作品里。 本书经林斤澜先生本人对其作品精心筛选后,结集而成,涵盖了其小说的主要风貌。主要有《溪鳗》、《小贩们》、《同学》、《哆嗦》、《五分》、《春节》、《梦鞋》等!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生人,浙江温州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戏剧集《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永,独树一帜。代表作品

书籍目录

小车不倒只管推(代序)溪鳗丫头她妈小贩们同学李地 惊 蛋 茶 梦 爱哆嗦黄瑶五分春节梦鞋万岁氤氲白儿电话丫丫没有娘(母亲系列中的一节)门 命门 敲门 幽门 锁门去不回门 去门 不门 回门“跳”轻重小驴车井亭短篇三痴 前言 花痴 石痴 哭痴短篇三树 惊树 胡杨 桫椤隧道惊乍火葬场的哥儿们乡音绝句微笑从历史的拯救到历史的诊断(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条道上的基本功,少说也有两事:语言和结构。结构有人借用日常用  语——组织,也在理。这两事可磨性子,十年八年不一定见成色。不见成色  ,枉称作家。——林斤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林斤澜小说经典 PDF格式下载



林斤澜先生是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先生齐名,被称为“文坛双璧”。这本书,精选了林先生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目光独特,一卷在手,基本可以把握其中精华。我购买此书时,还购买了《汪曾祺全集》,配合着看,大有裨益。


文笔纯净
空灵之感
令人在独特的氛围中品味深邃的思想
无愧大家!


好看,精典


喜欢林斤澜的值得买,毕竟他的书不多。


还算可以,但还是觉得选得还可以更好一点的


   讀林先生的文字,不敢多咀嚼,只如囫圇吞棗般地看過去,一時忘情略一思忖,便只覺得像被人將咽喉扼住,不能呼吸,胸口一陣陣發緊,非要急促地深呼吸,才能勉強壓制住強烈的不適。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然而曾聽家裡的長輩提起,當年作為知識份子的外祖父也是那億萬的不幸者之一。外祖父是個寡言的人,對於那段經歷,從未聽他提起。外祖母喜言笑,然而亦對那擔驚受怕的苦痛諱莫如深。晚輩們怕引得老人傷心,因而鮮少提及。於是那一段家庭的歷史便成為我腦海中的一團迷霧,從少女時代縈繞至今。
   在一個秋雨的夜裡讀罷林先生的文字,很想向母親詢問外祖父的曾經,及至真在網上看到母親,卻如鯁在喉,只說得出一句:我們的月餅發了,津樂園的。
   無論是家庭還是民族的傷口,總要細細觀察了,才好療傷。我們的傷口匆匆地掩蓋,隱蔽的劇痛折磨著老者,外表的微痕難喚醒青年,從未痊愈的重傷深深地侵蝕著民族的靈魂。
   敢於揭開淋漓傷口的人不多,林先生當得勇者!


  冲着《十年十癔》去的,林斤澜先生可谓中国的约翰·斯坦贝克!!
  
  作者的文字质朴,风格清新,构思立意,独树一帜多为取材于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
  
  就拿《十年十癔》,涉及的内容是敏感的,残酷的,不齿的,令人不堪回首的,但是经过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诠释出来,你会发现非常平白、简约易懂。佩服作者极深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
  
  
  这条道上的基本功,少说也有两事:语言和结构。结构有人借用日常用语——组织,也在理。这两事可磨性子,十年八年不一定见成色。不见成色,枉称作家。


  反观十年浩劫这一历史事件,介乎精神分析家玉癔症患者的出境之间,十年十癔,可以把读者撒播到任何一个有文化设计的意义角落。
  就像花生先生讲的读不懂一样,每一段文字的起点都会让人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到底是主人公的意志空洞还是还是读者的意识空白?
  真正的拯救绝非是给患者一个健康的允诺,而是对精神患者面对恐怖的真实。


  刚刚刷新了一下Google Reader,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作家林斤澜病逝享年85岁 曾创作台湾姑娘 ” ,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又一个大师就这样走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斤澜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作家,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名家辈出、而他为人又比较低调的缘故,老舍在1962年曾经说过:“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今天,这句话已经被毫无疑问地验证了(然而这两位的祖籍都不是北京,汪是江苏高邮人,林是浙江温州人,真具有戏剧性),汪老的作品拥有着大量的读者,而读过林先生作品的人就少得多了。
  
  
  
  我一直被林斤澜先生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例如其代表作《矮凳桥风情》《 十年十癔》等,对我来说,他那与众不同的组织词句的方法、以及阅读时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在任何别的作家身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同时也曾经潜移默化着影响过我。
  
  
  
  大师走了,一路走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