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作品新编
2009-12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恒文 编
387
无
1979年出版的《雕虫纪历》是作者的最重要的自选集,影响最大。第一辑的1930-1932年的作品十七首,除了第一首《纪录》、第二首《傍晚》,接着着重选了《寒夜》、《一个闲人》、《长途》、《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西长安街》、《路过居》等九首表现“北平街头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的作品,作者自谓“冷淡盖深挚”、“玩笑出辛酸”,并解释说“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皮毛,较多寄同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自序》)。然而,对照作者这时期的全部作品可以看出,直接表现自我的作品也同样“较多”,为什么却选得如此之少?而在1984年这本自选集的“增订本”中,作者增加了这一时期这类表现自我的作品达十多首,原因何在?很显然是因为1979年的初版本没有完全“根据自己的艺术标准”,而在1984年的“增订本”则“应读者的要求”改正了。
《慰劳信集》开启了诗人创作的新阶段,但遗憾的是这种新的创作在后来的实践中却没有能够写出诗人连自己也满意的作品,原因自然不完全在诗人。本书选了80年代的两首诗,以表明诗人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结束。《午夜遥听街车环行》是一首意味深长的作品,耿耿难眠的那个“在荒街上沉思”的“沉思者”形象,隔了半个世纪又出现在读者眼前,只是不再是“一个青年”,我们读到的是诗人充满历史与现实的人生感怀,深沉而隽永。
前言诗歌 几个人 登城 寄流水 古镇的梦 道旁 水成岩 尺八 圆宝盒 断章 航海 音尘 旧元夜遐思 鱼化石 第一盏灯 车站 雨同我 无题一 无题二 无题三 无题四 无题五 白螺壳 灯虫 给前方的神枪手 给委员长 给《论持久战》的著者 给空军战士 奈何 远行 西长安街 夜风 长途 落 白石上 大车 春城 归 距离的组织 飞临台湾上空 午夜遥听街车环行散文 译阿左林小品之夜 尺八夜 “不如归去”谈 成长 地图在动 巧笑记:说礼 惊弦记:论乐 漏室鸣 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 《李广田散文选》序 《戴望舒诗集》序 徐志摩诗重读志感 《徐志摩选集》序 何其芳与《工作》 何其芳晚年译诗 《冯文炳选集》序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吴兴华的诗与译诗 政治美学:追忆朱光潜生平的一小段插曲 追忆邵洵美和一场文学小论争 赤子心与自我戏剧化:追念叶公超 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 人尚性灵,诗通神韵:追忆周煦良 诗与小说:读冯至创作《伍子胥》 《雕虫纪历》自序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小说 红裤子 山山水水(片断)
散文 尺八夜 我第一次听到尺八是在去春三月底一个晚上,在东京。 那时候我正在早稻田附近一条街上,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正在和朋友C以及另一位朋友一块儿走路。我到日本小住,原是出于一时的兴致,由于偶然的机会,事先没有学过一点日文日语,等轮船“长安丸”一进神户,一靠码头,就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为我作向导的C,紧接着发现,也就交给经常监视他的一个便衣警察。他们现在正要带我老远的去一家吃茶店。我却不感觉兴趣,故意(小半也因为累了)落在他们后面,走得很慢,心中怏怏的时候,忽听得远远的,也许从对街一所神社吧,送来一种管乐声,如此陌生,又如此亲切,无限凄凉,而仿佛又不能形容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不问(因为有点像箫)就料定是所谓尺八了,一问他们,果然不错。在茫然不辨东西中,我油然想起了苏曼殊的绝句: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了不得,记得自己在初级中学的时候却读过了不知多少遍,不知道小小年纪,有什么不得了的哀愁,想起来心里真是“软和得很”。我就在无言中跟了他们转入了灯光疏一点的一条僻街。 回到京都,我们仍然住在东北郊那个日本人家的两开间小楼上,三面见山,环境不坏。这一家小孩多,家具也多,地方虽比普通日本人家算脏一点,气派却大一点。房东是帝国大学的一位物理系助手,一个近五十岁的老好人,平时偶尔弹弹钢琴,听说吹得一口好尺八,在外边有许多年轻人跟他学,虽然他在家里总不大吹。
无
卞之琳的作品不用说了
这一套书的系类都不错,值得一看啊,卞之琳是大家,值得拥有啊
关于卞之琳的书,能买到的不多。
比较方便阅读的一个读本,很不错。不过要全面阅读,还是安徽教育出版社的那个三卷本。
书很好,也很喜欢其中的那种悠远的感觉
书是很不错的。只是作品不太全。诗很少。
这个书貌似在仓库里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