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走着瞧
2009-6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许崧
297
无
许崧对时间的飞逝怀有惊惧之心,相对于漫长岁月的这短短一生,他觉得用在哪里都是浪费——除了旅行。2004年起,他向自己的吉普赛内心彻底投降,痛下决定与老婆双双辞了工作,过上了四处云游的生活。美国是令他们十分惊艳的一站。这趟始于纽约终于旧金山的旅程历时三个月,可谓酣畅淋漓。在书中,许崧以他的谐趣之眼引领你在纸上游历那些“一生必去的地方”,令人捧腹不已的阅读过程绝对会颠覆你对游记这一文体的印象。
许崧,杭州人。公元1969年11月19日出生。 小学很优秀,中学很普通,大学没念过。 自立以后干过零散杂工无数,在咖啡馆做服务生,在音像店卖磁带,在电视剧组里做杂役,在电台做播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1995年起在上海某电视广告制作公司服务,做了6年AE。 2001年起自己做一间小小的广告工作室。成为SOHO一族。 2004年起,到处流浪。 流浪到的地方大致有那么一些: 国内,除内蒙和台湾以外; 亚洲,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越南; 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典; 美国 中南美洲和非洲还没去过。 没去过的地方都想去。只活一次,不去会死。 邮箱:xusong@8u8.com。
你行你的万里路,我读你的万卷书 1 上海——纽约 2 新泽西·纽约州·佛蒙特 3 佛蒙特·新罕布什尔 4 马萨诸塞[斯托克桥] 5 马萨诸塞[鳕鱼角·剑桥] 6 马萨诸塞[波士顿] 7 罗德岛·康涅狄格·纽约州 8 纽约 9 宾夕法尼亚[荷兰乡村·费城] 10 特拉华·华盛顿特区[巴尔的摩·华盛顿] 11 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俄亥俄·密歇根[狄尔朋·底特律] 12 伊利诺斯[芝加哥·春田] 13 密苏里·肯塔基·田纳西[哥伦比亚·圣路易斯·孟菲斯] 14 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佛罗里达[新奥尔良·奥兰多] 15 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迈阿密·西礁] 16 佐治亚·南卡罗来纳[萨瓦纳·查尔斯顿] 17 佐治亚·田纳西·北卡罗来纳[亚特兰大·大烟山] 18 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比尔特摩庄园·蓝岭公园道·盖底斯堡] 1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 纽约——伯克利 21 加利福尼亚[优山美地·红树林] 22 俄勒冈·华盛顿州[波特兰·西雅图] 23 蒙大拿·怀俄明·南达科他[黄石·魔鬼塔·拉什莫山] 24 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丹佛·圣菲·洛斯阿拉莫斯] 25 新墨西哥·亚利桑那[66号公路·大峡谷·胡佛水坝] 26 内华达[拉斯维加斯] 27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 28 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死亡谷国家公园 29 犹他[布莱斯国家公园·峡谷地国家公园·拱桥国家公园·圆顶礁 30 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旧金山] 后记
1 上海—纽约 我们一开始想去的地方其实是非洲。 二○○六年的八月初我们开始做非洲旅行的打算,但我的太太兼领导小郑同学在打了一圈电话以后,了解到埃及和南非现时并不接受中国公民的个人旅游签证申请,因此只好打消了念头。回头一合计,我们觉得现在去美国可能比去非洲还要容易些,于是就掉头往东,将目光向太平洋的另一边投去。所以说,这次的美国之行有点临时起意的意思,是去不成非洲的退而求其次。 美国么,反正总要去一次的,那么就现在吧。我们想。 起了去美国的念头之后,麻烦就开始了。上海的美领馆现在把签证处搬去了梅陇镇广场的楼上,好处是大家再不用毫无尊严地在乌鲁木齐路上漏夜排队,平白地坠了自己的威风长别人的脸;坏处是现在大家不能自己安排签证的日期,一律得通过电话预约,连累原先美领馆门口卖茶叶蛋租小板凳的全都下了岗,上海又少了十好几个就业机会。 如果有人把全世界比卖白粉更容易来钱的行业全都列出来,美领馆的签证服务一定名列前茅。首先,想要去美国呢就得申请签证,想要申请签证呢就要先预约,而预约呢,就得先以越洋长途的代价打一个市内电话。这个电话以每十二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每个单位收费五十四元人民币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简简单单地拿起手机拨个号码,就像约朋友吃饭那样跟美领馆安排一场见面,我只知道我必须多花好几番手脚才能跟那个大爷似的单位说上话。在人均五十元就能在馆子里吃得不错的上海,我损失的财力恰恰如同被人讹去了一顿饭。要是在街边碰上一个这么收费的公用电话亭,我直接就拨打110了。 而这只是开始。美领馆收取的签证费标准是一百美元,按照二○○六年夏的汇率折算是八百一十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跟大多数国家相比都算是不便宜的。申请签证需要付签证费这个我同意,像尼泊尔兄弟那样不收我钱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此为标准。按照一般国家的规矩看,一来签证费远没有这么贵,二来大多数都是不发签证就不收钱。美国的干法是到了预约好的签证日期,进门就像收门票似的检查各位苦主在中信银行的缴费凭证,而且这钱不管你签不签得成一概不退。所以,我和小郑同学这回申请美国签证的风险投资是一千六百二十元。 生气归生气,小气归小气,既然想去人家的地盘,也只好听人家的。我们在烈日炎炎的八月初办理了签证预约,约来了五十天以后国庆前夕的九月二十六日。 有人说,人生有三件事情是自己不能控制无法预测的:一是你会有一对什么样的爹妈,二是你会搞上个什么样的对象,三是你是否能拿到美国签证。关于美国签证我听过很多故事,签成的没签成的,好像大家都有故事可讲,区别只在讲故事的人有的像郭德纲有的像祥林嫂。在听过的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据说签证官讲的故事。那位签证官说他曾经面试过一个坐着轮椅进来的病人,申请签证的目的是要去美国治腿病,提供的资料都没问题,所以就很爽快地给了他签证。几分钟以后,签证官无意间瞥了一眼窗外,惊讶地看到刚才那个病人正在欢快地飞奔,大概是正要去跟自己的亲人报喜。 如果有谁实在吃饱了撑的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干,大可以去收集一下关于美国签证的故事,编一个小册子到美国大使馆或者领事馆门口兜售一下,让没有拿到签证的人多少得到点安慰,让准备再接再厉的人多少能总结一点经验教训。如果美国国务院能足够配合时不时改变一下签证规则的话那就更好了,能出成月刊也说不定。 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事情像办美国签证一样奇怪的了,明明看起来挺有章法挺有纪律的一个组织,据说还来自一个透明度很高什么事老百姓都有权知道的地方,其表现却比股市还要难以琢磨。只要稍稍留意一下的话,大家就不难听到签证失败者各种已经迹近怪力乱神的喃喃自语——啊呀要是轮到隔壁的那个秃顶就好了,他那里的人全都通过了;签证官是不是嫌我财产证明上的数字太少了呢?或者他是嫌我的数字太高了是个贪污犯想叛逃?或者,他是觉得我脸上的这颗痦子不好看?…… 大家之所以能将几乎所有的情况都解释成拒签的理由,原因是拒绝他们的人根本就不告诉他们是什么理由,于是激发了大家魔幻小说家一样的狂想。根据人家领事馆的规定,签证官无需告知申请签证者为什么会被拒签,只说等申请人的情况发生明显变化了以后可以再去试试运气。这是我所知道全世界最美妙的岗位了,不仅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利,而且不论怎么干都是对的,对方无法投诉还不敢翻脸。这明明就是在扮上帝么。 只要是游戏,就有一套双方都要遵守的规则。比如在卡通片《猫和老鼠》里的那对怨偶汤姆和杰瑞之间,规则就是汤姆绝不能把杰瑞吃掉,杰瑞也不能把汤姆弄死。美国签证处的这套游戏也有自己的规则,美国人负责的部分是制订规则、然后再把规则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制造一个无规律可循的假相;中国人扮演的角色则是破除这种障眼法,将对手的天条公诸于众供大家万箭齐发,直至将对方射成刺猬。一九九九年的时候,这场游戏终于达到了一个高潮。是年,在新东方这个培养赴美预备队每年都要发起几轮集团冲锋的地方出了个签证指导员徐小平,他的一本名为《美国签证哲学》的书终于系统地将美国人的签证规则昭告了天下。这本书跟我前面提到的以猎奇搞笑为目的的消遣读物不同(我个人认为搞笑的也不差,也能卖座),根本就是一本针对美国人的签证战术条例。 此书一出,果然亲者快仇者痛。二战的时候巴顿将军读隆美尔的书跟非洲军团打仗,现在变成了美国签证官学习徐小平来跟中国学生较劲。据说有好一阵子签证官们的兴趣转移到了鉴别眼前的申请者,看看他们当中到底有谁是看过了徐小平的书有备而来的。于是游戏随之升级到2.0版本。 也难怪么。中国人为了申请美国签证所做的准备工夫已经是一场迷信活动了,平时好端端的一个人,一旦到了这时候思维和行动都会变得怪异起来。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有家浙江媒体的干部想要去美国考察,不知怎的却冒了某个出口企业的名去申请签证,结果被见多识广的签证官当场识破,签证当然是拿不到了,留下的这个污点纪录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签证都不好说。这事情是我在当事人办公室里亲耳听到的,就算这样我都还不敢相信。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位明明是个名校毕业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却蠢到放着自己的媒体身份不用,为了增加点成功的“把握”冒用人家的身份去偷鸡摸狗。我不相信他一贯都这么愚蠢,只能认为“美国签证”四个字有魔咒,可以把人变愚蠢。 这同样是我对美国签证没把握的原因,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会因此变愚蠢——可恶的是,变蠢的一个特征就是,你自己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很蠢。那天我在上海领事馆签证处排队等待的时候,有一度我确曾怀疑过自己的智商,因为我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觉得哪个签证官的长相都不像是会发给我签证的样子。造成我怀疑自己智障的另一个原因,是那天恰好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一个赴美团队也在办理签证,这一群孩子完全不受“美国签证”魔咒的蛊惑,毫无顾忌地在签证处里欢乐地闹腾,产生的噪音活像有N多只玩具猴子在我脑子里一起敲锣。怎么会有人要把孩子形容成“花朵”呢?有谁见过能一边尖叫一边相互追打的花朵呢?想出这个比喻的家伙大概自己没有孩子吧我猜(毫无悬念的,花朵们全体签出,后来我们在旧金山买的一份华文报纸上看到了他们的演出消息)。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面试了,过程倒是简单明了以至于乏善可陈,全然不像自己一个人暗自揣测时想象的那般有一轮充满江湖险恶的钩心斗角。我们遇上的签证官是个有迅速谢顶倾向的中年男子,体型保持得不错。身形消瘦的人容易给人干练专业的印象,我们眼前的这位就是。 看过我们递进去的材料,他问了几个常规的问题,比如“你们到美国去的目的是为了旅游?”、“你是自由职业?”、“那么你们有什么计划呢?”、“以前去过美国吗?”,我们也大略说了一下我们的打算——啊,是啦,我们想先去新英格兰然后去南部啦,然后再转去西海岸啦,不不不,我们基本上不坐飞机,我们喜欢自己开车……他好像也找不出什么特别想问我们的事情,只是对着我们的表格发了几秒钟呆,然后抬起头来祝我们旅途愉快,随后递出一张绿色小纸条让我们去旁边办手续。 这就算是拿到签证了。没看房产证,没看汽车行驶证,没看结婚证,除了护照也没看任何别的证件,其它的材料签证官只翻看一下小郑同学前雇主的一封信和我们一张数字不大的银行存单。仅此而已。 原来担心了半天的事情,结果如此简单。
许崧曰:旅行是我所能期待的最好的事情,仅次于爱情。 沈宏非云:你行你的万里路,我读你的万卷书……出国旅行其实和性爱一样,也是在银幕上与在书页之间来得更为刺激。最酣畅淋漓的游与最妙趣横生的记。 献给那些随时准备整理行囊踏上旅途的极少数,以及,被困在二点一线的生活里,却怀揣一颗渴慕远方的驿动之心的大多数。 沈宏非作序推荐。 92天。40个州。25个主要城市。13个国家公园。6辆车。28681公里行车里程。16557张照片。9796.38美元。一趟神奇的旅行。生命短得可笑,不如把它挥霍个干干净净。
无
好开心!花很少的钱学习到这么多有效知识!
跟着书一起回顾了一下我的美国西岸之行
文笔幽默犀利,喷血推荐!
没看完~~
很有趣的游记
十分逗趣
内容能够很有趣,了解国外的生活
书还可以,读起来没多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