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问路
201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史铁生
172
无
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史铁生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扶轮问路》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作家陈村曾言,自己喜欢史铁生作品的“最大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此外,同时面世的还有“史铁生说电影”《妄想电影》,里面收录了史铁生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地坛与往事》,以及影评。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本书为其近作全新结集,收录的是他的电影文学剧本、电影评论以及短篇小说,共计12篇。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003 从“身外之物”说起/011 放下与执着/017 花钱的事/023 老好人/032 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042 文明:人类集体记忆/052 原生态/057 智能设计/062 “自由平等”与“终极价值”/068 看不见而信/075 欲在/082 门外有问/089 理想的危险/097 诚实与善思/109 回归自然/122 身与心/125 乐观的根据/128 人的价值与神的标准/130 喜欢与爱/133 种子与果实/136 诗歌习笔 今晚我想坐到天明/141 另外的地方/142 最后的练习/144 节日/146 遗物/148 希米,希米/150 永在/152 预言者/154 生辰/155 秋天的船/158 鸽子/161 不实之真/165 冬妮亚和尼采/167 葛里戈拉/169 我在/171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是件没想到的事。一九八。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那时还不能预见到“透析”的未来。那时的北京城仅限三环路以内。 那时大导演田壮壮正忙于毕业作品,一干年轻人马加一个秃顶的林洪桐老师,选中了拙作《我们的角落》,要把它拍成电视剧。某日躺在病房,只见他们推来一辆崭新的手摇车,要换我那辆旧的,说是把这辆旧的开进电视剧那才真实。手摇车,轮椅之一种,结构近似三轮摩托,惟动力是靠手摇。一样的东西,换成新的,明显值得再活十年。只可惜,出院时新的又换回成旧的,那时的拍摄经费比不得现在。 不过呢,还是旧的好,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其实是二十位母亲的心血——儿女们都还在插队,哪儿来的钱?那轮椅我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地坛里读书,去“知青办”申请正式工作,在大街小巷里风驰或鼠窜,到城郊的旷野上看日落星出……摇进过深夜,也摇进过黎明,以及摇进过爱情但很快又摇出来。 一九七九年春节,摇着它,柳青骑车助我一臂之力,乘一路北风,我们去《春雨》编辑部参加了一回作家们的聚会。在那儿,我的写作头一回得到认可。那是座古旧的小楼,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踩上去“咚咚”作响,一代青年作家们喊着号子把我连人带车抬上了二楼。“斯是陋室”——脱了漆的木地板,受过潮的木墙围,几盏老式吊灯尚存几分贵族味道……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饺子,读作品,高谈阔论或大放厥词,真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所以,这轮椅殊不可以“断有情”,最终我把它送给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残哥们儿。其时我已收获几笔稿酬,买了一辆更利远行的电动三轮车。 这电动三轮利于远行不假,也利于把人撂在半道儿。有两回,都是去赴苏炜家的聚会,走到半道儿,一回是链子断了,一回是轮胎扎了。那年代又没有手机,愣愣地坐着想了半晌,只好侧弯下身子去转动车轮,左轮转累了换只手再转右轮。回程时有了救兵,一次是陈建功,一次是郑万隆,骑车推着我走,到家已然半夜。 链子和轮胎的毛病自然好办,机电部分有了问题麻烦就大。幸有三位行家做我的专职维护,先是瑞虎,后是老鄂和徐杰。瑞虎出国走了,后二位接替上。直到现在,我座下这辆电动轮椅——此物之妙随后我会说到——出了毛病,也还是他们三位的事;瑞虎在国外找零件,老鄂和徐杰在国内施工,通过卫星或经由一条海底电缆,配合得无懈可击。
无
生命的追问,永无停止
看北京晚报推荐买的
書非常好.
扶轮问路
很好的服务,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