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
2012-3
人民文学
周燕芬
374
无
《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由有所侧重而又互补的四大板块构成。 “文学史观察”是当代文学史专题论集。它论述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史的学术性以及重要文学现象,还研究几乎被埋没的文学史人物阿垅的文学价值。所论俱为重大课题或敏感课题。在这里,显示出著者的文学史论的胆与识。著者为女性,但其思想与笔触豪迈奔放,毫无脂粉气。著者的学术见解,读者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却不容忽视,因为它有独特的学理价值。 “文学风格论稿”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题史。其中重点论述的崇高,虽非现当代文学风格的全部,但它曾经是主调。尽管学人对当代文学的崇高见解纷呈,但它是客观存在,不容也不可否定。对崇高的探讨、评论将始终是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当代文学评论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校场。这里不会有金戈铁马,但会有笔墨战与电子战。这种战斗会时起时伏,绵延久远。本书著者也许会在崇高争论史上留下或浓或淡的一笔。 “文学现象透视”,著者面向全国文坛,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给予中肯的解读,作出恰切的文学评估。对文学批评中的若干现象作出透视,发表自我的见解,展现自我的风貌,读来感到诚实可信,坦荡磊落。 “文学重镇守望”属全书之压轴卷帙。著者对陕西文坛的关注,从老一代到中年到新生代,无不涉及。对陕西文坛的若干文学现象也发表了坦诚的观察与思考。本论集中所论述的对象即当代陕西作家尽管均为重要作家,且著者的评说,也达到一定水准,但难免有所参差。不过,在当前的文化氛围中,出现这种现象也无可厚非。著者是生活在现实时空中的人,对其不必苛求。
周燕芬,文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站现代文学专业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致力予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风格和社团流派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出版学术著作多种,其中《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中华书局)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万字。
序第一辑 文学史观察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接受现象的历史演进传统与现实之间:“新写实”与传统小说比较论新时期的“现代派”文学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阿垅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胡征长篇抒情诗的美学风格及文学史价值第二辑 文学风格论稿从古典到现代:打破和谐——现代文学风格的发生20世纪中国文学风格的现代转型及其特征个性的张扬与现代文学风格的演变英雄主义及其反动:20世纪崇高文学风格概观崇高的颂歌:新中国“十七年”文学风格概论论“十七年”崇高文学风格的形成反映论与崇高个性之间第三辑 文学现象透视历史与小说:双赢的可能与限度——论《张之洞》的形象塑造林佩芬:历史小说的另一种个性书写景物描写与《夏猎》的深度意蕴潘铭粲杂文风格及其意义散文艺术与学术评论的“联姻”——读李元洛《唐诗之旅》《宋词之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批判的另一种堕落有名的作家与无名的作品“卧底写作”与文学真实西部女性写作的意义第四辑 文学重镇守望论当代陕西文学创作的主流性地位陕西文坛的多向度态势从代际变化看陕西文学症候陕西中篇小说的缺失与期待同一片天空,别一处风景——当代陕西女作家论《创业史》:复杂深厚的文本《白鹿原》现实主义美学品格探索论贾平凹与三十年中国文学的构成关系路遥《人生》爱情内涵新解叶广芩:安置灵魂的一种写作……后记
中国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前后有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其一是表现世俗人生的形而下悲剧,其二是呼应西方现代主义潮流的探索人性奥秘的形而上悲剧。前者贴近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后者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有相当程度的超前性。一批作家用他们坚实的文学作品铸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悲剧风格。 文学巨匠鲁迅,在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起,其作品就具备了上述的双重品格,既实现当下关怀,又具备超越品格。鲁迅一生没有创作过规范意义上的悲剧,但他的作品中的浓重的悲剧意识,以及深厚广博的悲剧内涵,直至今日依然标志着现代悲剧的高度。正像人们所说,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他在开创的同时也树立起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标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悲剧小说的开创者,也可以如是观。 鲁迅早期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洋溢着浓烈的五四时代精神。他的现实主义小说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较,可以说源于一个背景,但鲁迅是从另一个侧面切入时代的总主题。说到为什么做小说,鲁迅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①青年鲁迅在1907年写就的《摩罗诗力说》,确立了贯穿鲁迅一生的启蒙主义思想,此时鲁迅通过倡导西方式的浪漫主义文艺,意在唤醒被传统文化所压制的“人”的主体力量。十多年后的鲁迅另辟途径,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来呼应五四启蒙主义潮流,这反映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