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

邑清尘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邑清尘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
本书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作者简介

  邑清尘,自由撰稿人,喜文字,尤喜民国文化,对民国人文轶事颇有研究。妙笔一支,遍行天涯。

书籍目录

为寻胡适,先到徽州
第一章 我从山中来
 魂牵梦绕故乡兰
 最后的儒将
 僧道无缘
 梅溪走出个新青年
 少年诗人
 西台行
 铁门里的落魄客
 扬帆出海
第二章 风光绮色佳
 第二故乡
 是否木石心肠
 此时君与我
 白话文运动
 风月总关情
第三章 胡同里的记忆
 她把门儿深掩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徽州女人
 窗前月,相思尽染
 北大添个年青人
 一世深恩
 双峰并立,两水分流
 我们三个朋友
 百尺的宫墙
第四章 摘星弄月
 烟霞别有天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花瓣儿纷纷落了
 牢笼中的棕色小鸟
 魔窟的邻居
 难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朋友胡适之
第五章 始知相忆深
 细细话从前
 烟雨漓江,梦幻桂林
 一个怪人
 无心肝的月亮
 先生的雅量
 八方名士溯江来
第六章 书生大使
 等待,一生最初的苍老
 苦雨庵中的老僧
 做了过河卒子
 赫贞江边的丽影
 云中谁寄锦书来
 归去来兮
 从导师到敌人
第七章 无处安放的灵魂
 未名湖畔,一声叹息
 忽值山河改
 你也在这里吗
 拼不起来的碎片
第八章 曲终
 怕太太轶事
 万山不许一溪奔
 两个小朋友
 世间已无胡适之

章节摘录

第八章 曲终怕太太轶事小脚女人江冬秀与留洋博士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胡适的学生罗尔刚说:“我处胡家五年,我却常常感到,假如适之师夫人是个留学美国的女博士,我断不能在胡家处五年。”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也不可重来。我们不能确知胡适与知识水准相当的女子结合就一定幸福或一定不幸福。然而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的确是幸福的。就连张爱玲也不得不感叹:“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有一次,一位朋友从巴黎寄来10枚铜币,上面铸有“P·T·T”的字样,这使他顿生灵感,说这三个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谐音吗?于是,他将铜币分送朋友,作为“怕太太协会”的证章,还说自己可以当“P·T·T协会”会员。关于怕老婆,胡适还自创了著名的“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有人认为胡适没出息,是典型的“妻管严”,胡适对此也不辩解,只说他与江冬秀结婚是“占了便宜的”。 晚年江冬秀不在身边的时候,胡适一日清晨发现早餐备有皮蛋,忽然想起在北京的时光,回忆说:“从前在北京的时,夜里总是睡得很晚的。我的太太往往剥一个皮蛋放在小碗里,旁边摆一些酱油醋。其实我是不大吃酱油或醋的。工作到肚饿时,就吃一个皮蛋。有时太太预备好两个生鸡蛋,旁边放个热水壶;要吃时,先把鸡蛋放在开水里泡五六分,半生不熟的吃了。”胡适怀念的,还有江冬秀一手张罗的“一品锅”。“一品锅”是徽州名菜,相传乾隆当年微服南巡,由九华山去徽州府途经上庄,见天色已晚,便进一农家借宿。淳朴的村妇热情接待,将白天剩余的菜肴,按先素后荤的顺序,逐层铺在一口两耳铁锅内热后端上。乾隆及随从饥肠辘辘,吃得津津有味。乾隆一边赞不绝口,一边问此菜何名。村妇随口答道:“一锅熟。”乾隆嫌其名不雅,略作思索后赐名“一品锅”。 胡适云游海内海外,始终与徽菜“一品锅”结伴。每逢贵客上门或宴请同乡好友,必让太太做“一品锅”。梁实秋在胡适家中吃过胡太太亲手做的“一品锅”后,著文回忆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江冬秀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更没有受过高层次的正统教育,也就没有一般知识女性所固有的复杂心理以及斤斤计较的小心眼儿。唐德刚在《胡适杂忆》里回忆江冬秀时这样写道:“胡老太太向来未叫过我什么‘密斯特’或‘先生’。第一次见面,她对我就‘直呼其名’。几次访问之后,我在她的厨房内烧咖啡、找饼干……就自由行动起来。”在胡适眼中,江冬秀性情和善大度又不乏幽默。一次叶公超教授到胡适家来,一进门就叫嚷:皮带忘带了,江冬秀笑着说“找条麻绳给你吧”。江冬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到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话虽这样说,但到了关键时期,江冬秀却毅然决然地做起了“护书大使”,将那些“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一一作目录,保存完好,并将大量书籍、日记、书信、文稿历经艰难辗转运到美国,未尝有一页遗失。就连韦莲司都不禁对胡适赞叹说:“我一直景仰着你的太太,她把你的藏书照顾得那么好!还有他对你的忠贞。”江冬秀喜欢打麻将,除露一手烧徽州菜、指挥佣人干活外,就无限制地战“围城”,从北京搓到战时上海,战后又搓到北平,再搓到纽约,战线绵延她的大半生。一次北大校长蒋梦麟邀请胡适去做证婚人,那时他离了元配太太,要迎娶陶曾谷女士。胡适欣然应允了,当晚显得很高兴,刮了胡子换上西装,跟自己要结婚一样。江冬秀看着生气,不让胡适去,指着他的鼻尖说:“你要去证这个婚,你就别想回来。”胡适苦苦哀求,江冬秀就是不允,乘着胡适不注意,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啪嗒一声锁上大门到别人家打麻将去了。等到第二日江冬秀兴尽而归,发现窗户大开着,人去楼空,原来胡适急切之下从窗户爬了出去跑了。事后胡适自知理亏,不敢回家,在办公室打了两天地铺。在美国做寓公那几年,江冬秀天天沉迷于麻将桌,有时为了赶场子打麻将,也不做饭,煮一锅茶叶蛋给胡适慢慢吃,胡适也不生气。碰到没有牌搭子麻将打不成,他怕江冬秀生闷气,就到处打电话替她找“麻友”。有老朋友骂胡适没出息,被小脚女人训成这样。江冬秀则理直气壮地说:“他一个大教授现在不挣钱,家里一应开销全靠我牌桌上的收入,我不打麻将,他就要饿肚子。”唐德刚一次造访胡适家,正逢江冬秀邀几个人打麻将。斗室之内,烟雾弥漫。“赢了?”唐德刚低声问胡适。“她每打必赢,不知何故。”唐德刚回去后在《胡适杂忆》里的写道:“胡太太在麻将桌上赢的钱,也是胡家的经济收入之一种。”江冬秀一打牌,客人骤多,大呼小叫,胡适就无法静心读书写文章了。于是胡适常在一旁观战,有时也会亲自上阵。这样的麻将生活似乎很无聊很没有意义,但也不失为一剂调节苦闷心情的良药。胡适曾在日记中谈到这样一件事:“那天我不在家。我的太太看见窗帘里爬进一个人来,吓了一跳,于是去打开了房门,这个贼是不晓得我家有多少人,他看见我的太太指示他从房门出去,他就走了。如果她那时喊贼,贼可能会用武器打她的。有了这次事情之后,大家说:‘胡太太开门送贼。’”当时江冬秀正在做饭,突然看见了贼。她受到惊吓的同时,却并没有如美国女人面对歹徒时所习惯的大声尖叫,而是迅即走到大门口,拉开门,义正辞严地对贼说了一个英文单词:“GO!”江冬秀不会说英语,只会说这一个单词。她的大胆与果决着实吓住了贼,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也许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临危不惧的女人,而且还是个矮矮胖胖面色慈祥手无缚鸡之力的外国老太太。他愣在原地好一会儿,然后就真的顺着江冬秀的指示“GO”出去了。江冬秀关上房门,折回厨房,继续做她的饭。从此,“胡太太开门送贼”的事流传在北美华人世界。胡适在晚年总结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婚姻经验:“我认为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人有没有建造和建设的才能。人家是把恋爱谈到非常彻底而后结婚,但过于彻底,就一览无余,没有文章可做了。很可能由于枯燥乏味,而有陷于破裂的危险。我则是结婚之后,才开始谈恋爱,我和太太大都时时刻刻在爱的尝试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乐。”胡适还认为:“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尊重对方的人格。要能做到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后来,胡适应人之约做“口述自传”,江冬秀也“夫唱妻随”也写了一部自传。据看过这部稿子的唐德刚先生评论说:“胡老太太不善述文,稿子里也别字连篇,但是那是一篇最纯真、最可爱的朴素文字!也是一篇最值得宝贵的原始社会史料。”遗憾的是这部手稿后来遗失了,不知流落何方,实在可惜。1953年4月18日,韦莲司写给一封信给江冬秀,邀请她夏天来绮色佳,参观胡适的母校,并住到自己家里来。7月6日,胡适夫妇欣然前往。韦莲司为胡适夫妇准备了很多中国食品,还同他们游玩了英菲尔瀑布。这是韦莲司与江冬秀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1958年,韦莲司赠给江冬秀一套刻着江冬秀名字的银器。她还一改原本豪放的作风,过于谦逊地给江冬秀写了一封短信:“我感谢你接受像我这样一个没有训练又没有价值的人做你的朋友。”“曾经沧海难为水”,韦莲司这时候对他们只剩诚挚的祝福了。当时的韦莲司已从康乃尔大学兽医图书馆退休,自奉俭约。她相信金钱可以换来自由,也可以作有意义的使用。她把自己毕生的积蓄提出来一些作为出版胡适著作的基金,这也是她送给胡适最后的礼物。1960年,韦莲司卖掉了在绮色佳的房子,搬到中美洲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岛西南角的哈斯丁司度过晚年时光。那里的沙滩极美,是最早的度假圣地。韦莲司在搬去巴巴多斯之前,在纽约与胡适匆匆见了一面,二人留下了一张合照。这是最后的一面,此后两人永隔大洋,终生未得见。人生之花不会四季常青,总有凋零的一日,一个人的离开,也会让另一个枯萎。心花零落,逐水而去。万山不许一溪奔驱车来到胡适纪念馆,正赶上雨天。朦胧的雨丝中先映入眼帘的时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蓦然间,我仿佛和这位学界耆老有了一种灵魂的碰撞。胡适纪念馆由故居、陈列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故居之外,几株椰子树孑然而立,形影相吊。院外的绿地中,开辟出了一片小池塘,点点荷花覆盖在上面,显得静谧而清冷。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前来,纪念馆每逢周六周三开放,今日却是周五。好在负责人并不拦我,只告诉我不可以拍照。推开故居大门,各类物件仍依循胡适生前的原样摆放,其生前的起居作息可管窥一斑:会客厅里是红褐色的书柜、布面的沙发、古旧的老式滕椅……与客厅隔着屏风的餐桌上依稀摆放着朴质的碗勺,旁边的字牌上注释-胡适的早餐:一碗稀饭,一片面包,一碟菜,一杯橘子水,一杯咖啡。客厅的一边是胡适的卧室及夫人江冬秀的卧室,屋内的物件摆设甚为简约。在客厅另一边,则是胡适的工作室和书房。应当说,胡适故居中最可津津乐道的还是胡适那些铺天盖地的书籍,这些书籍多是胡适来台后购置、搜集或朋友赠送。胡适藏书,中外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无一不涉。书房和卧室的书是他经常翻阅的。书房里,一排古典书籍,泛出黄色,贴着标签,恍觉先生已离又未离。走出先生故居,雨下得更大了,滴落在瓦上叮当作响,细听之下好似有一种旋律掺杂在内。空荡荡的院落在雨中干净异常,微风吹斜了雨丝,从脸颊上划过,一时间,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在心中盘桓不去。1957年,蒋介石特地为胡适建造了这座宅子,随即发布“特任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令,同时发专电到纽约“促驾”。国民党当时虽然只剩下弹丸小岛,却仍维持着旧日在南京的门面,五院各部俱全。也有一个“中央研究院”,算是最高学术机关,直属“总统府”。胡适本无意做什么“中央研究院院长”,但他近来身体多病,总想着“应该安定下来,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及时完成,不能再拖下去了”。这些工作是指《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他早年著作的未完成部分。此外,他还想编辑出版《文存》第五集、第六集,为《水经注》作出“终审判决”,以及还想要出版一本《诗存》。1958年4月8日下午,胡适与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乘西北航空公司班机飞抵台北。陈诚、钱思亮、李济、胡祖望夫妇和孙子胡复等人前往松山机场迎接。江冬秀却没有与胡适一同前来,她同美国的麻友们整日鏖战,无暇顾及其他。在机场休息室,记者问胡适:“目前台湾是不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反对党?”胡适回避这个话题:“请你们不要审问我与政治有关的问题好不好?我去国至今三年零三天,国内的事全都茫然,你这个问题又是如此之大,今天我无法给你圆满的答复……我向来对于政治没有兴趣,如今老了,更加没有兴趣。”到台湾后,胡适听到了儿子胡思杜在大陆自杀的消息。但胡适不相信,认为可能是一种恶意的谣言。因为今年1月,胡适还得到友人传来胡思杜被送到东北的消息。胡适担心江冬秀经受不了这种打击,打电话告知江冬秀,叫她不要轻信这个谣言。1958年4月10日,胡适正式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简朴的就职典礼上,蒋介石上台讲话说:“胡适宣扬的五四精神,专门讲科学与民主,这两个当然很重要,可我觉得不够,还必须加上伦理,民主+科学+伦理,才能有一个平衡发展。”并大加赞扬胡适“个人之高尚品德”。胡适听后不以为然又跑上台去说了一通,把蒋介石的话痛批了一顿:“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被共产党清算,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他们清算我,是我在大陆上,在中国青年的思想上、脑筋里留下许多‘毒素’。我们在年青的时候,受到了新学问、新文化、新思想、新思潮、新的思想方法的影响……”胡适连珠炮般讲完之后,蒋介石脸上挂不住了,当时有几百名学者在场,他们都暗地里为胡适捏了把汗,因为这样公开的批评是极其少见的。还好蒋介石颇有仁者风度,没有当场发脾气。然而蒋介石并未如表面那样视胡适为座上宾,早在几年前两人的隔阂就产生了。1954年,胡适抵台参加“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时,写下了一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的读书笔记,称就九百年前范仲淹《灵乌赋》里的一句争自由的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比美国开国前期亨利·柏得烈的“不自由,毋宁死”要早七百四十年。他认为《灵乌赋》是“中国古代哲人争自由的重要文献”,或者是“一个中国政治家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是借一尾“灵鸟”的呼号鸣叫、告人吉凶的寓言,表达作者一种灵魂的自誓和为言论的责任而不惜献身的精神。雷震创办、以胡适为发行人的《自由中国》杂志正是这种精神的产物。1956年10月31日为蒋介石先生的70寿辰。事前蒋介石曾表示谢拒祝寿,希望大家提示问题,他愿虚怀纳言。于是《自由中国》出了一期祝寿专号,刊登胡适、雷震、徐道邻、徐复观、毛子水、陶百川、蒋匀田等所作献议祝寿的十多篇文章。胡适文章的题目是《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叙说艾氏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自知无专门知识,而大胆信任各部门负责人;当总统以后,遇自己一时无法决断的事,不轻易下断语,而将自己签名“可”“否”两个批件,请副总统尼克松挑一个。最后结论说:我们宪法里的总统制本是一种没有行政实权的总统制,蒋先生还有近四年的任期,何不从现在起试试古代哲人说的“无智、无能、无为”的六字诀,努力做一个无智而能御众智、无能无为而能御众势的元首呢?这期祝寿专号乃“不识相”地言人所不敢言,发表了一些讨论、建议和批评的文字,在台湾连印七次而引起轰动,令蒋介石及其“军方”、“党方”和“团方”十分不满。1956年12月,蒋经国控制的国防部总政治部以“周国光”的名义发布“极机密”的“特种指示”《向毒素思想总攻击!》该指示共九条,第一条即宣布:“有一种叫做《自由中国》的刊物,最近企图不良,别有用心,假借民主自由的招牌,发出反对主义,反对政府,反对本党的歪曲滥调,以达到颠倒是非,淆乱听闻,遂行其某种政治野心的不正当目的。”指示党团员们要“站在三民主义的思想立场上”,“正视这一股毒素思想所隐藏的恶劣影响,要从思想战场上明确的确定它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以党的名义要求各级组织“有计划的策动思想正确、信仰坚定、有见解、有口才、有写作绘画能力的同志,口诛笔伐。”一时间胡适和《自由中国》被台湾当局批成了“共产党一样的”洪水猛兽,胡适却没有一点防范意识。回到台湾不久的一天晚上,自由中国社举行宴会欢宴该社朋友。胡适在宴会上演说《从争取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公开主张由知识分子来组织一个在野党,并极力表彰雷震为民主自由所作的贡献。他说: 这几年来,如果说言论自由格外普遍,我觉得雷先生的功劳最大。我说台湾应该替他造一个铜像,以表示他是真正争取言论自由的英雄、好汉、斗士。胡适虽主张组织一个与国民党公开对抗的反对党-中国民主党。但当雷震劝他担任“党魁”时,胡适拒绝了,他说:“我不赞成你们拿我来作武器,我也不牵涉里面和人家斗争。如果你们将来组织成一个像样的反对党,我可以正式公开的赞成,但我决不参加你们的组织,更不给你们作领导。”1960年8月13日,中国民主党在中坜举行竹苗桃三县举行座谈会,雷震宣布新党将于9月底或10月初正式成立。蒋介石自然不会坐视一个反对党在自己身边悄然兴起并壮大,年9月4日,趁胡适去华盛顿参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年度会议的时候,蒋介石向向《自由中国》下黑手了,他命令逮捕雷震等骨干分子,《自由中国》自此停刊。正在美国办事的胡适从广播里得知“雷震案”发生后,大吃一惊,赶忙拍电报给陈诚说,“政府此举甚不明智”。建议将此案交司法审判,一切侦审及审判皆予公开。随后又再电陈诚说:“万望我公戒军法机关不得用刑审,不得妄造更大罪名,以毁坏政府的名誉。”在回答美国记者时,针对雷震的罪状,他说:“我相信雷震是一个爱国反共的人。”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10月8日,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事法庭对“雷震案”做出最终审判,雷震以“为匪宣传”与“知匪不报”两项罪名判刑14年。蒋介石担心胡适在美国发表不利台湾的言论或不返台,此时得罪了美国也不是蒋介石的愿望,就让陈诚找任过《自由中国》总编辑的毛子水去封胡适的口。10月18日,胡适离美回台,途径东京时,毛子水已在此迎候。毛子水劝胡适无论如何不要接见记者发表谈话,先将事情冷一冷,等蒋介石的气平息下来后大家再来进言,挽救雷震出狱。返台后,胡适面见蒋介石,提到“雷震案”时仍难掩悲愤之情:“我在国外,实在见不得人,实在抬不起头来。所以8日宣判,9日国外见报,10日是双十节,我不敢到任何酒会去,我躲到普林斯顿去过双十节,因为我抬不起头来见人。”蒋介石打断胡适的话说:“胡先生同我向来是感情很好的。但是这两年来,胡先生好像只相信雷儆寰,不相信我们政府。”书生终究无法和总统正面抗衡,胡适只好软了下来,他忙向蒋介石表示:“这话太重了,我当不起。”接着他重申了1949年刚到美国时说过的那句话:“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蒋介石微微一笑,室内的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胡适走时,蒋介石亲自送至接待室门口。此后胡适对此事讳莫如深地避而不谈,有记者来问时,他说只有一句话:“大失望,大失望!”出于自身的安危考虑,他也没有去狱中探望雷震。报纸记者提示他:“您不去,雷震会失望的!”胡适万般无奈地说:“我相信他会知道我在想念他!”1961年适逢雷震65岁生日,这位自由主义的斗士却只能在牢中度过了。郁闷难当的胡适在病中特为好友抄录杨万里诗《桂源铺》一首,算作是给朋友的“寿礼”: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杨万里的诗明白如话,胡适非常推崇,他曾用这首诗来描述他的家乡-上庄村的景致。杨万里一生沉浮官场,而他在“万山”面前,从未低头。他如这溪水一般,纵使身在险境,也不忘己任,以一颗乐观的恒心,勇往直前,应对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他相信,就像那万山拦不住潺潺溪流,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不会被对立势力所阻拦。而官场又怎大得过人生?人生又怎大得过生命的传承?在高贵的灵魂下,雷震有着同杨万里一样不屈的人格。关在黑狱里,他没有承认任何罪名,更对国民党把他冠上“资匪”罪名相当愤慨。借着有限的资料与资源,他写起毕生回忆录;在刑期届满的出狱前夕,他于牢中也写下了一幅对联:“十年岁月等闲度,一生事业尽销磨”。当溪水选择了奔流,万山便退却了。当你的字典里擦去了退缩,你便能前进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蒋介石为胡适写的挽联  须多谈胡适之之流,但上面应加我的朋友四字。  ——鲁迅在一九三三年写的《文摊秘诀十条》中说  胡大使名满世界,今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必能进一步促进中美之谅解,美国对于中国亦随时准备与之合作。  ——出任驻美大使后美国


编辑推荐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编辑推荐:美国女友韦莲司为他终身不嫁;表妹兼伴娘曹诚英为他差点出家;他受托照顾人妻陆小曼,两人却进行暧昧通信;小脚女人江冬秀与西装教授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他一生虽只有一妻,却演绎了七段婚外情;他还差点儿当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胡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本书将独家揭秘!颠覆一个胡适,重塑一个胡适。

名人推荐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蒋介石为胡适写的挽联须多谈胡适之之流,但上面应加我的朋友四字。 ——鲁迅在一九三三年写的《文摊秘诀十条》中说胡大使名满世界,今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必能进一步促进中美之谅解,美国对于中国亦随时准备与之合作。 ——出任驻美大使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这样夸奖他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 ——他的学生这样说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 ——李敖这样评价胡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 PDF格式下载



美国女友韦莲司为他终身不嫁;表妹兼伴娘曹诚英为他差点出家;
他受托照顾人妻陆小曼,两人却进行暧昧通信;
江冬秀与西装教授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他一生虽只有一妻,却演绎了七段婚外情;
胡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本书将独家揭秘!
颠覆一个胡适,重塑一个胡适。


他受托照顾人妻陆小曼,两人却进行暧昧通信;
  小脚女人江冬秀与西装教授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他一生虽只有一妻,却演绎了七段婚外情;
  他还差点儿当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


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


小脚女人江冬秀与留洋博士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胡适的学生罗尔刚说:“我处胡家五年,我却常常感到,假如适之师夫人是个留学美国的女博士,我断不能在胡家处五年。”


我无从知道胡适,连一直仰慕着的鲁迅,也根本不知其所以。
记得刚上小学,还是个不知世事的孩子,就听到过胡适这个名子,好象说他是个反动文人。大概是出于对文人的崇尚和对反动的好奇,很想知道文人是怎样反动的,胡适的名子便一直活在心里。往后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或看到胡适的名子,便就想弄个究竞。
没有辜负新中国对我的启蒙教育。我初中毕业,响应号召,学习董加耕,放弃学校读书,满怀豪情回到了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在倾国学《毛选》运动中,我从《新民主主义论》一文里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那段名言,其中他说“鲁迅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一句,即刻与我骨子里的仰慕鲁迅之情产生了强烈的共呜,使我似乎真正感悟到了毛主席的伟大、英明和正确。因此,我倾心要充当一个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鲁迅式的革命派。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到我的家乡时,我参加的第一个群众组织便由我起名为鲁迅战斗队。我用大字报革命武器毫不留情地向直接管束我的小官僚们和我认为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行为开火,并把他们挂靠于刘邓路线。直到被革命的棍棒伤筋动骨,象阿Q一样被不准革命,驱出革命队伍。如鲁迅曾经过的,我在不得革命的人生路上彷徨徘徊。
此前将近20年里,我只有胡适是跟国民党跑到了台湾这一点点记不清怎么产生的模糊印象。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国民党文人。据说,鲁迅和胡适是中国左右两个敌对阶级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我虽然末能从鲁迅文章抨击的对象中查找到胡适的名子,可也的确有几篇提到过个胡博士。注释说文章是瞿秋白写的,包含有鲁迅的一些观点。以我的理解,胡博士可能就是胡适。文章象骂他是一个卖身投靠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
不得革命后,我的头脑禁不住自己胡思乱想:革命是什么?革命要干什么?鲁迅怎么没有参加共产党?他希望的“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是什么?我困惑。胡适究竞干了些什么? 鲁迅倒底怎样敌对胡适? 我茫然。鲁迅如果还在世会怎样?鲁迅如果再活20年、30年会被怎样?我疑惑。鲁迅是文学家么?我非常欣赏鲁迅的小说,尤其是《孔已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祝福》。其中《祝福》对我感染最深。因为我在祥林嫂的影子里清晰地见到了我本已记不清的外公和姥姥。他们佝偻的形体,襟缕的衣衫,憔悴的面容,凄楚的言语,苦涩的笑颜。他们在非常的时期死于饥饿。因此,我想,鲁迅如果不是把他的笔墨文字当作投枪匕首与中国的权势们肉搏,而能象曹雪芹一样十载批阅他的小说,或许会在中国文学史上建起继《红楼梦》之后的第二座文学高峰。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年月,报刊上公开发表了毛泽东1954年10月16日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信》,我从中第一次看到了胡适的名子。信中说“胡适派唯心主义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了青年三十年”。关于胡适的文字仅此而已。从信的标题和内容看,胡适和《红楼梦》有关。20世纪70年代的评《红楼梦》运动提到胡适,只是说他的资产阶级唯心论早被批倒;找不到关于胡适的更多文字,《红楼梦》也被禁。倒是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看到鲁迅说:“经胡适考证,使人们知道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雪芹的身世很和书中所叙内容相合,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大部分为作者自叙最为可信”。鲁迅肯定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1980年的春风刚解冻时,我终于寻得一部四卷本的《红楼梦》,便使劲咀嚼品味起来。一晃梦过三年。就在我迷恋于红楼时, 在一个削价书摊上买到两本由两位红学家同于1980年成稿、1981年出版、内容大致相同、观点基本一致的红学史著,让我读到了评说胡适的成篇文字。两位红学家都肯定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成果,说他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及其身世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都是历史事实;却否定胡适研究考证《红楼梦》得出的结论,说他曾鼓吹“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他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科学考证方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他研究考证《红楼梦》是为了宣传反动的实验主义,所以他研究考证得出《红楼梦》是作者自叙的结论是反动的自然主义。史书介绍了1954年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批判胡适的政治运动。运动中批判胡适是中国资产阶级思想最主要的、集中的代表者;他的科学考证方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他研究《红楼梦》和其它古典文学是从美国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实用主义观点出发的,不可能作出正确科学的评价。显然,两位红学家对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相同一致的矛盾观点都是经这场批判胡适运动决定了的。史书对胡适的评说使我知道了胡适的反动主要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和“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两项罪证。这时的我已到不惑之年。我从我所能想到的这两句话本身的所有含义中,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胡适是怎样反动的。因此,我觉得,胡适这个人恐怕不是一顶简单的反动帽子能将他完全掩没了的。
又过了20年,偶然读到一本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将我60年的所谓知识荡涤净尽。没想到还能忽然发现两本多位学者专论胡适鲁迅的书,我如获至宝。几乎想一夜之间填起60年的虚空,一口气连读几遍。两年多时间里我被埋在书中,读着书上褒贬不一的字句,想着60年身历眼见的事理,一点一滴,慢嚼细品。算是间接弄出个胡适的大概究竞;对鲁迅有了些初浅的认识。
胡适是一位学贯中西、著述等身的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教书。他与和他同时代的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彼此敬重,朋友交往;在学术上相互请教、切磋、讨论、商榷。他们的身世背景相差不多,个人自由的价值取向一致,一般文化的选择也相同或相近。胡适首倡,他们共同发起、相互配合、成功推动的白话文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创了以“五.四”思想解放为标志的一个全新时代,都被尊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和导师,在那一代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在他们的周围有一个人格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群体,关心国计民生,评论时事政治,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独裁,千方百计用西方之火点燃照亮中国从古代型走向现代型道路黑暗的蜡烛;充分发挥着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今天再读胡适,真是别有一种滋味。


本书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


胡适纪念馆由故居、陈列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
  故居之外,几株椰子树孑然而立,形影相吊。院外的绿地中,开辟出了一片小池塘,点点荷花覆盖在上面,显得静谧而清冷。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前来,纪念馆每逢周六周三开放,今日却是周五。好在负责人并不拦我,只告诉我不可以拍照。
  推开故居大门,各类物件仍依循胡适生前的原样摆放,其生前的起居作息可管窥一斑:会客厅里是红褐色的书柜、布面的沙发、古旧的老式滕椅……与客厅隔着屏风的餐桌上依稀摆放着朴质的碗勺,旁边的字牌上注释——胡适的早餐:一碗稀饭,一片面包,一碟菜,一杯橘子水,一杯咖啡。客厅的一边是胡适的卧室及夫人江冬秀的卧室,屋内的物件摆设甚为简约。
  在客厅另一边,则是胡适的工作室和书房。应当说,胡适故居中最可津津乐道的还是胡适那些铺天盖地的书籍,这些书籍多是胡适来台后购置、搜集或朋友赠送。胡适藏书,中外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无一不涉。书房和卧室的书是他经常翻阅的。书房里,一排古典书籍,泛出黄色,贴着标签,恍觉先生已离又未离。


胡适鲜为中国的普通百姓所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批判胡适时,仍说胡适对新文化运动有功劳。胡适在美国看了批判他的200多万字资料,想解开而始终没能解开一个迷:他从没有发表过一篇批评或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早的、最坚决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他仍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之后,毛泽东至少曾又两次通过胡适的朋友劝胡回国,说批判是针对他的思想,不是他本人。胡适说“除了思想外,什么是我?”。在台湾,《自由中国》的言论经常触犯蒋家父子忌讳,被指责为“思想走私”、“为共党统战铺路”,受到国民党御用报刊围剿。蒋政府的国防部说“胡适名为自由主义,实际却是***的帮凶”。 此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在怀疑美国人要扶胡反蒋。毛泽东说“如果胡适上台更不好办”。而早在1950年,美国远东司确曾有过一个暗杀蒋介石由胡适取代之的计划,遭到胡适的拒绝。胡适在美国居住20余年,从未申请过绿卡。1958年,落叶归根,回到台湾定居。 在就职中央研究院长典礼仪式上与到场颂扬他的蒋介石发生正面冲突。1960年9月,《自由中国》因刊载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的文章被禁,雷震等人被以涉嫌叛乱罪逮捕判刑。胡适营救受挫,不久心脏病猝发。1962年2月24日在被围剿声中倒下,终年71岁。在他的遗嘱中,让将他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文件捐赠北京大学;留在美国的手稿、书籍、文件捐赠台湾大学。清点他的财产,除了书籍、文件,只有余款153美元。两年后,毛泽东至少还有一次谈到胡适,说“对《红楼梦》的观点,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脑海里沉浮着许多模糊难辩而又驱之不散的影象。有时似觉象自己的幻影,因而深感不安。当我涉入鲁迅和胡适的思想世界时,这些东西异常活跃起来;形象渐渐清晰,情状使我脸红。有的鼓唇舌嘴皮动状如泥胎,有的弄笔墨四肢舞形似木偶。他们与鲁迅胡适形影不离,却不知都何名何姓。我想,他们可能就是鲁迅说的那些帮闲的文人或奴才?鲁迅说帮闲的文人“主子闲时是帮闲,忙时就是帮忙,倘若主子作恶便就是帮凶”。至于奴才,鲁迅说一个奴隶争扎没有成功,不过还是奴隶;倘若还要“从奴隶的生活中寻出美点来加以赞美抚摩,那他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胡适则说极权主义造就的是“完全丧失独立人格的奴才”;“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江冬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到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话虽这样说,但到了关键时期,江冬秀却毅然决然地做起了“护书大使”,将那些“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一一作目录,保存完好,并将大量书籍、日记、书信、文稿历经艰难辗转运到美国,未尝有一页遗失。就连韦莲司都不禁对胡适赞叹说:“我一直景仰着你的太太,她把你的藏书照顾得那么好!还有他对你的忠贞。”


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


胡适曾在日记中谈到这样一件事:“那天我不在家。我的太太看见窗帘里爬进一个人来,吓了一跳,于是去打开了房门,这个贼是不晓得我家有多少人,他看见我的太太指示他从房门出去,他就走了。如果她那时喊贼,贼可能会用武器打她的。有了这次事情之后,大家说:‘胡太太开门送贼。’”
  当时江冬秀正在做饭,突然看见了贼。她受到惊吓的同时,却并没有如美国女人面对歹徒时所习惯的大声尖叫,而是迅即走到大门口,拉开门,义正辞严地对贼说了一个英文单词:“GO!”江冬秀不会说英语,只会说这一个单词。她的大胆与果决着实吓住了贼,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也许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临危不惧的女人,而且还是个矮矮胖胖面色慈祥手无缚鸡之力的外国老太太。他愣在原地好一会儿,然后就真的顺着江冬秀的指示“GO”出去了。江冬秀关上房门,折回厨房,继续做她的饭。
  从此,“胡太太开门送贼”的事流传在北美华人世界。


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


一次北大校长蒋梦麟邀请胡适去做证婚人,那时他离了元配太太,要迎娶陶曾谷女士。胡适欣然应允了,当晚显得很高兴,刮了胡子换上西装,跟自己要结婚一样。江冬秀看着生气,不让胡适去,指着他的鼻尖说:“你要去证这个婚,你就别想回来。”胡适苦苦哀求,江冬秀就是不允,乘着胡适不注意,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啪嗒一声锁上大门到别人家打麻将去了。
  等到第二日江冬秀兴尽而归,发现窗户大开着,人去楼空,原来胡适急切之下从窗户爬了出去跑了。事后胡适自知理亏,不敢回家,在办公室打了两天地铺。


在美国做寓公那几年,江冬秀天天沉迷于麻将桌,有时为了赶场子打麻将,也不做饭,煮一锅茶叶蛋给胡适慢慢吃,胡适也不生气。碰到没有牌搭子麻将打不成,他怕江冬秀生闷气,就到处打电话替她找“麻友”。有老朋友骂胡适没出息,被小脚女人训成这样。江冬秀则理直气壮地说:“他一个大教授现在不挣钱,家里一应开销全靠我牌桌上的收入,我不打麻将,他就要饿肚子。”


后来,胡适应人之约做“口述自传”,江冬秀也“夫唱妻随”也写了一部自传。据看过这部稿子的唐德刚先生评论说:“胡老太太不善述文,稿子里也别字连篇,但是那是一篇最纯真、最可爱的朴素文字!也是一篇最值得宝贵的原始社会史料。”


晚年江冬秀不在身边的时候,胡适一日清晨发现早餐备有皮蛋,忽然想起在北京的时光,回忆说:“从前在北京的时,夜里总是睡得很晚的。我的太太往往剥一个皮蛋放在小碗里,旁边摆一些酱油醋。其实我是不大吃酱油或醋的。工作到肚饿时,就吃一个皮蛋。有时太太预备好两个生鸡蛋,旁边放个热水壶;要吃时,先把鸡蛋放在开水里泡五六分,半生不熟的吃了。”


邑清尘,自由撰稿人,喜文字,尤喜民国文化,对民国人文轶事颇有研究。妙笔一支,遍行天涯。


关于怕老婆,胡适还自创了著名的“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有人认为胡适没出息,是典型的“妻管严”,胡适对此也不辩解,只说他与江冬秀结婚是“占了便宜的”。


有人认为胡适没出息,是典型的“妻管严”,胡适对此也不辩解,只说他与江冬秀结婚是“占了便宜的”。


在胡适眼中,江冬秀性情和善大度又不乏幽默。一次叶公超教授到胡适家来,一进门就叫嚷:皮带忘带了,江冬秀笑着说“找条麻绳给你吧”。江冬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到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江冬秀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更没有受过高层次的正统教育,也就没有一般知识女性所固有的复杂心理以及斤斤计较的小心眼儿。唐德刚在《胡适杂忆》里回忆江冬秀时这样写道:“胡老太太向来未叫过我什么‘密斯特’或‘先生’。第一次见面,她对我就‘直呼其名’。几次访问之后,我在她的厨房内烧咖啡、找饼干……就自由行动起来。”


唐德刚在《胡适杂忆》里回忆江冬秀时这样写道:“胡老太太向来未叫过我什么‘密斯特’或‘先生’。第一次见面,她对我就‘直呼其名’。几次访问之后,我在她的厨房内烧咖啡、找饼干……就自由行动起来。”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也不可重来。我们不能确知胡适与知识水准相当的女子结合就一定幸福或一定不幸福。然而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的确是幸福的。就连张爱玲也不得不感叹:“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很美的一本书,看完之后对胡适的一生就有有详细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很偏爱胡大师的


 在胡适眼中,江冬秀性情和善大度又不乏幽默。一次叶公超教授到胡适家来,一进门就叫嚷:皮带忘带了,江冬秀笑着说“找条麻绳给你吧”。


胡适曾在日记中谈到这样一件事:“那天我不在家。我的太太看见窗帘里爬进一个人来,吓了一跳,于是去打开了房门,这个贼是不晓得我家有多少人,他看见我的太太指示他从房门出去,他就走了。如果她那时喊贼,贼可能会用武器打她的。有了这次事情之后,大家说:‘胡太太开门送贼。’”


看到这里就想笑
陈独秀拍着桌子对胡适说,你是认我是个朋友,你今天就跟你的老婆离婚,这么丑的老婆,这么小脚的老婆,没有文化、没有思想,你居然能够容忍,证明你不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朋友,马上跟她(离婚),拍着桌子要离,胡适说,其实我现在的婚姻,其实对我还没有什么吃亏,也很好。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 了解胡适的故事 太多的人生交集


江冬秀一打牌,客人骤多,大呼小叫,胡适就无法静心读书写文章了。于是胡适常在一旁观战,有时也会亲自上阵。这样的麻将生活似乎很无聊很没有意义,但也不失为一剂调节苦闷心情的良药。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介石为胡适写的挽联真实、高度概括了胡大师的一生。


当时的韦莲司已从康乃尔大学兽医图书馆退休,自奉俭约。她相信金钱可以换来自由,也可以作有意义的使用。她把自己毕生的积蓄提出来一些作为出版胡适著作的基金,这也是她送给胡适最后的礼物。


等到第二日江冬秀兴尽而归,发现窗户大开着,人去楼空,原来胡适急切之下从窗户爬了出去跑了。事后胡适自知理亏,不敢回家,在办公室打了两天地铺。


胡适在晚年总结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婚姻经验:“我认为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人有没有建造和建设的才能。人家是把恋爱谈到非常彻底而后结婚,但过于彻底,就一览无余,没有文章可做了。很可能由于枯燥乏味,而有陷于破裂的危险。我则是结婚之后,才开始谈恋爱,我和太太大都时时刻刻在爱的尝试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乐。”


带你去寻找最真实的胡适,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作者追踪胡适的足迹,以独特的视角,写得细腻感人,一个文学改革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水是平凡无奇的,又是不可缺少的,胡适在现代文学中的作用,就像水一样。


走进胡适,了解胡适的点点滴滴。


胡适是著名的学者,是大师一级的名人,了解他也是了解将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胡适,毛主席之后的大师。。


怕小脚老婆的胡适可敬又可爱


胡适虽主张组织一个与国民党公开对抗的反对党——中国民主党。但当雷震劝他担任“党魁”时,胡适拒绝了,他说:“我不赞成你们拿我来作武器,我也不牵涉里面和人家斗争。如果你们将来组织成一个像样的反对党,我可以正式公开的赞成,但我决不参加你们的组织,更不给你们作领导。”


目录
为寻胡适,先到徽州
第一章 我从山中来
 魂牵梦绕故乡兰
 最后的儒将
 僧道无缘
 梅溪走出个新青年
 少年诗人
 西台行
 铁门里的落魄客
 扬帆出海
第二章 风光绮色佳
 第二故乡
 是否木石心肠
 此时君与我
 白话文运动


好看,看完美男人胡适的一生


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真实的胡适。


有一次,一位朋友从巴黎寄来10枚铜币,上面铸有“P?T?T”的字样,这使胡适顿生灵感,说这三个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谐音吗?于是,他将铜币分送朋友,作为“怕太太协会”的证章,还说自己可以当“P?T?T协会”会员。


关于怕老婆,胡适还自创了著名的“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很难得的一本比较客观的胡适传记


书的文字很优美,具体地写了胡适的经历,但是有的地方写得不是很好哦。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也不可重来。我们不能确知胡适与知识水准相当的女子结合就一定幸福或一定不幸福。


带你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胡适。


胡适先生的精神随时间愈显其珍贵,一代伟人,真正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胡适.


 胡适云游海内海外,始终与徽菜“一品锅”结伴。每逢贵客上门或宴请同乡好友,必让太太做“一品锅”。梁实秋在胡适家中吃过胡太太亲手做的“一品锅”后,著文回忆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了解了真实的胡适,文笔自然清新,值得一看


不错的一本书,中国历史上在没有第2个胡适了。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在我的记忆力,胡适是个反动透顶的文人。近几年读了一些胡适的作品,才知道他是大师级学者,只不过政治见解不同,各为其主罢了。


胡适的人生值得认真了解。


了解胡适先生的最好著作!


 须多谈胡适之之流,但上面应加我的朋友四字。


让我了解了胡适,适合茶余饭后读


以游记的形式谢了胡适的生平,诗意有余,考证不足


驱车来到胡适纪念馆,正赶上雨天。朦胧的雨丝中先映入眼帘的时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蓦然间,我仿佛和这位学界耆老有了一种灵魂的碰撞。


胡适认为:“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尊重对方的人格。要能做到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1958年,韦莲司赠给江冬秀一套刻着江冬秀名字的银器。她还一改原本豪放的作风,过于谦逊地给江冬秀写了一封短信:“我感谢你接受像我这样一个没有训练又没有价值的人做你的朋友。”“曾经沧海难为水”,韦莲司这时候对他们只剩诚挚的祝福了。


当时江冬秀正在做饭,突然看见了贼。她受到惊吓的同时,却并没有如美国女人面对歹徒时所习惯的大声尖叫,而是迅即走到大门口,拉开门,义正辞严地对贼说了一个英文单词:“GO!”江冬秀不会说英语,只会说这一个单词。她的大胆与果决着实吓住了贼,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也许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临危不惧的女人,而且还是个矮矮胖胖面色慈祥手无缚鸡之力的外国老太太。他愣在原地好一会儿,然后就真的顺着江冬秀的指示“GO”出去了。江冬秀关上房门,折回厨房,继续做她的饭。


江冬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到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江冬秀喜欢打麻将,除露一手烧徽州菜、指挥佣人干活外,就无限制地战“围城”,从北京搓到战时上海,战后又搓到北平,再搓到纽约,战线绵延她的大半生。


平淡如水,却是不可或缺。


人生之花不会四季常青,总有凋零的一日,一个人的离开,也会让另一个枯萎。
心花零落,逐水而去。
万山不许一溪奔。


江冬秀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更没有受过高层次的正统教育,也就没有一般知识女性所固有的复杂心理以及斤斤计较的小心眼儿。


贝布托是为非常伟大的女性。我们常常说巴基斯坦是我们亲切的小伙伴,但我们却实在不甚了解。读了这本书,会让我们更了解这位领国,伟大的巴基斯坦人民,伟大的领袖——贫穷与苦难,荣耀与辉煌。


内容很不错,详细描述了大师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内容写得很好,这么一个书名,让人有点恶心!


 这是最后的一面,此后两人永隔大洋,终生未得见。人生之花不会四季常青,总有凋零的一日,一个人的离开,也会让另一个枯萎。


我却听到了空气中无数花开又花落的声音,是那么的无奈与伤悲。只在这,在石栏边,看里面冷冰的花岗岩,便手足无措的发冷。


胡这种人,在现今天中国的这种制度下,是不会有前途的,甚至命运不如鲁迅!


在高贵的灵魂下,雷震有着同杨万里一样不屈的人格。关在黑狱里,他没有承认任何罪名,更对国民党把他冠上“资匪”罪名相当愤慨。借着有限的资料与资源,他写起毕生回忆录;在刑期届满的出狱前夕,他于牢中也写下了一幅对联:“十年岁月等闲度,一生事业尽销磨”。


心花零落,逐水而去。  万山不许一溪奔


帮朋友买得,他正用得上,说不错。送货挺快的,保管得比较好。


教育大师交给我们怎样为人处世


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到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读这本书确实让人感动,想想那个年代,那些精英,一颗颗清亮的大星,中国到了这个时代有的只是庸人,动物一样活着的我们,这样的大贤再也不会出现了。


人家是把恋爱谈到非常彻底而后结婚,但过于彻底,就一览无余,没有文章可做了。很可能由于枯燥乏味,而有陷于破裂的危险。我则是结婚之后,才开始谈恋爱,我和太太大都时时刻刻在爱的尝试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乐。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


可以将名人传记写的这么文艺,确实不错


买了很多传记,很期待这本


我是书他妈,职业书评家,专挑好书看,一个都不落!


深入到伟大的人生活中,从平凡中能看到伟大。


好书如人。


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人有没有建造和建设的才能。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理解去解读它,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


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


刚出版就买回来了,看完之后感觉很不错。读起来真实而不腻。


胡大使名满世界,今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必能进一步促进中美之谅解,美国对于中国亦随时准备与之合作。


这样的文字,读了养神


哈哈笑声里,  六十八岁来到,  看你白头少年,  一点都不老。  寿星说话不妨多,  喝酒可要少,  不然太太晓得,  那可不得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