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末代皇叔载涛

贾英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贾英华  

页数:

509  

字数:

47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作为载涛的遗孀,得知贾英华先生撰写《末代皇叔载涛》,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早在七十年代初,我在溥仪遗孀李淑贤家遇到了贾英华,他就向我采访不少关于载涛生前之事,以及载涛与溥仪交往等情况。京城人都知道,载涛人称涛贝勒,乃是光绪皇帝的胞弟、宣统皇帝溥仪的七叔,曾经当过清末军咨大臣,还在法国骑兵学校学习过骑术,考察过欧洲军事,创建了皇家禁卫军。当日本军队侵入中国后,载涛拒绝侵略者的高官厚禄,甚至侄子溥仪让他当伪满洲国高官,他也给予回绝,表现出了应有的民族气节。 我从三十年代嫁给载涛,目睹了涛贝勒府的衰败过程,也洞悉载涛在驯马、画马以及京戏、烹饪等吃喝玩乐等方面的闲情逸致。载涛不仅培养出“猴王”李万春,还和梅兰芳一起传授给我《贵妃醉酒》等京戏精萃。 解放后,毛主席亲自任令载涛当上了解放军马政局顾问,还掏出稿费给我家修房,载涛感激地说:知我者,毛主席!载涛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不仅贡献出了驯养军马绝技,还留下了多篇记载晚清生活的宝贵文史资料。 贾英华曾采访过数百名皇族及相关人士,了解载涛和溥仪等人生平,同时还录制了我几十个小时的录音、录像资料,在八十年代末期,即已写出近十万字书稿。他念给我听后,我感到很真实。所以,我愿意为贾英华这部书作序,并推荐给大家。 兹作序如上。 王乃文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内容概要

《末代皇叔载涛》由贾英华著,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末代皇叔载涛,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乃至民国,在京城内外皆堪称鼎鼎大名的显赫人物。他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载涛夫人王乃文与本书作者贾英华是结识多年的忘年之交,她生前为此书作序并签字钤印推荐。此书即贾英华根据采访王乃文数十小时回忆的录音和录相,并查证了第一手的宫藏档案史料,加以考证撰写而成,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载涛一生历经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到一九七零年病逝于北京,堪称晚清末年到新中国这一时代变迁的特殊历史见证人。在新中国,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名,任“令”载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因擅演猴戏,又被毛泽东风趣地戏称为“弼马瘟”。载涛幼年被慈禧太后颁旨,从醇亲王府先后两次过继出去,及至成年又被慈禧太后“指婚。《末代皇叔载涛》中不少历史“经典”情节令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书籍目录

序言
开卷语
第壹章 传奇身世
两度被迫“出嗣”
留学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
创建皇家禁卫军
被迫交出军权
第贰章 溥仪手中离不开的“拐棍”
隆裕面前“现眼”与溥仪的信任
“张勋复辟”的禁卫军总司令
向溥仪举荐洋师傅——庄士敦
纂修玉牒获赐
溥仪大婚的“领衔主管”
“宫中盗宝”的幕后策划者
涛贝勒府的小太监孙耀庭
建福宫大火
第叁章 “逊帝”出宫赴津之后
出面斡旋“逊帝”的人身安全
操心二女儿的婚事
赴东陵探视慈禧墓被盗
调停“淑妃”离婚案
受到溥仪“手谕”严厉斥责
末代皇后婉容“隐私”真相
没有委任状的伪满洲国“驻京办主任”
第肆章 载涛第三位庶夫人王乃文的身世
出身寒门
父母的“庚子婚姻”
偷偷拜师
第伍章 王乃文学艺前后
学唱大鼓
城南游艺园偷艺
全家闯“关外”
第陆章 出师遇“祸”
登台谢恩
“和义轩”遭遇流氓
京剧结缘
第柒章 初识“皇叔”
初见载涛
“皇叔”携三位妻妾登门
第捌章 涛贝勒提媒
携逛“朗润园”
载涛遣人“说媒”
初进涛贝勒府
第玖章 奇怪而尴尬的结婚仪式
出奇简单的婚礼
涛贝勒的五十大寿
大阿哥溥儁“过府”
载涛与王乃文之父失和
第拾章 山老胡同的涛贝勒府
宅邸布局
婚后初学骑马
首次与载涛发生争执
第拾壹章 “王府”旧礼节
初识旧家规
宗人府“宗令”
一妻三妾的分工
宽厚待仆人
第拾贰章 过年节的掌故
涛贝勒府过年
漫话春节
端午与中秋
第拾叁章 涛贝勒粉墨亲授
反串“青衣”
从夫学戏
往来京津
第拾肆章 载涛弟兄仨人
“少帅”的莫逆之交
性情迥异的哥仨
涛七爷独特的“长寿秘诀”
洵六爷的“桃花运”
第拾伍章 吃喝玩乐的“行家”
丹青里手
饲喂金鱼
养花
一日两餐
第拾陆章 烹饪与美食家
御膳“绝活儿”
“坛子肉”与“翠衣肉”
下里巴人“醋卤”面条
第拾柒章 一代京剧“名票”
初拜“架子花”钱金福
立志拜师杨小楼
反串《贵妃醉酒》的由来
载涛亲授王乃文《贵妃醉酒》
第拾捌章 教出“猴王”李万春
拿手好戏《芦花荡》
李万春拜师载涛学“猴戏”
高徒不忘师恩
亲授李万春猴戏“十字诀”
第拾玖章 妻妾之间
慈禧“指婚”姜婉贞
王乃文险遭毒手
莲花落“女王”的悲惨身世
第贰拾章 养马、驯马、画马
驯马
纵马畅游朗润园
和汤二虎三房姨太太赛马
画马
第贰拾壹章 自行车迷
贱卖小卧车
全家人成了自行车迷
悭吝与大方
第贰拾贰章 “提笼架鸟”的尾声
小赵自杀
涛贝勒府的“活标本”——老太监贾顺儿
“死不了”
梅兰芳传授的练眼诀窍——养鸽子
养鸽子行家
第贰拾叁章 几次回避政治的“力辞”
拒绝王揖唐邀请“出山”
拒绝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
再斥日本浪人田中
载涛怒责“昏君”
第贰拾肆章 窘困落魄的贫民生活
鬼市卖古董
亲记家庭“流水账”
从“打鼓的”身上得到启发
第贰拾伍章 德胜门脸儿的“鬼市”
涛贝勒在“鬼市”上被认出来
“抗日女婿”达理札雅
三儿子溥佞续婚
第贰拾陆章 居住在京城大杂院
西扬威胡同戌六号
姜夫人在北平解放炮声中病逝
第贰拾柒章 解放之初
操办五哥载沣丧事
“福贵人”京城访“皇叔”
“躲”了白凤呜的婚礼
当上街道居民小组长
出任市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上书周恩来总理反对“满清”提法
搞“运动”我可不懂呵
第贰拾捌章 平民“皇叔”
载涛与周妙云“假离婚”
强逼王乃文找工作
合影欢送参军的孙女
第贰拾玖章 被毛泽东封为“弼马温”
毛主席亲笔签署委任令
载涛与马政局成立的来龙去脉
成立马政局的“首倡者”
马政局顾问的由来
第叁拾章 马政局往事
卜云龙眼中的载涛顾问
和同事们融洽相处
孙女金蔼珥前来看望
军委办公厅致函载涛
第叁拾壹章 与郑新潮的军马之缘
“弼马温”的由来
筹建马政局的历史档案记载
朱德总司令打来电话让载涛“相马”
第叁拾贰章 牧马人的情怀
题写“牧马山庄”
草原阅马
夜宿大车店
第叁拾叁章 视察西北军马场
拿手“宫廷菜”
途经岷山千里雪
探望女婿达理札雅
展示收藏的清朝大元帅服
重逢马政局老同事
与“右派”结为挚友
第叁拾肆章 政治上的新生
在全国政协第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由李济深介绍加入“民革”
跟楚溪春夫妇成了朋友
毛主席让载涛到监狱去看望溥仪
第叁拾伍章 珍藏红领巾的童真
载涛曾找老舍求见毛主席——保释溥仪
亲侄溥仪特赦之后
周总理让民政局安排溥仪四妹的工作
主持溥仪的简朴婚礼
第叁拾陆章 知恩图报
毛泽东派章 士钊送来稿费为“皇叔”修房
演猴儿的遇上老侯的儿子小侯
邀溥仪观看妻子演出京剧
亲授刘长瑜唱戏
第叁拾柒章 梅兰芳的戏缘
梅兰芳亲授《宇宙锋》
载涛应邀为梅兰芳“说戏”
赴梅宅拜访梅兰芳
第叁拾捌章 楚溪春和仇鳌、李淑一
老友楚溪春
仇鳌和李淑一
牵线邀李淑一、仇鳌与溥仪共餐
第叁拾玖章 “历史中人”撰著文史资料
与光绪皇帝史官之子——恽宝惠的合作
载涛亲笔记载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宫廷内幕
第肆拾章 暮年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暮年往事之怨
关心幼子婚姻
喜欢一人遛弯儿
第肆拾壹章 文化被“革命”
一箱珍贵历史照片被抄走
载涛——“真不愿意活了”
稀世珍宝上交国家
第肆拾贰章 历经风雨
达理札雅夫妇之死
侄子溥仪病逝前后
七十九岁最后一次骑车赴十三陵
第肆拾叁章 病逝前后
突患半身不遂
想吃“老北京风味”
确诊前列腺癌
周总理亲自批示《人民日报》发布讣告
第肆拾肆章 载涛逝世之后的故事
心思缜密嵯峨浩
骨灰室的编号——“八”
追忆载涛的最后录像和录音
王乃文留下《贵妃醉酒》珍贵影像
“皇叔”后裔
后记
附录一 载涛简历
附录二 主要参考资料暨书目
附录三 爱新觉罗氏帝系及葬地(陵寝)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出身寒门 提起老北京的四角城圈儿,有这么句旧话--“南贫北贱,东贵西富。”此话不假,名府豪宅大多集中在东城,西城则云集了相当规模的富商大贾,高门深院着实不少。 王乃文自小长在南城,出身寒门自不必说。 自打记事起,她就再也忘不了珠市口附近的住家--旧称“万明路’,的那个偏僻去处。后来在京城的巨大变迁中,早已成了一隅历史遗迹。 退一步而言,如果父亲当初学的不是“衣箱”这行当儿,间或去各王府给那些戏迷王爷“穿行头”①,她和载涛十有八九无缘得见。 每逢家里人后来谈起王乃文的婚事,便时常和父母的婚姻相提并论,说这也是“偶然”。 她祖父原本是山东烟台一带人,早年间逃荒到了京城,勉强凑个本儿,以卖糖豆、瓜籽、大枣之类的北京风味维持生计,属于贫民阶层是没错的。外祖父家则不然,大致可称之“小康之家”。 母亲在姐仨里排行老大,底下还有个弟弟。人口虽不少,但外祖父是个多少有点儿名气的厨师,能炒一手好“京菜”,接长不短地被富豪人家用小卧车接去掌勺。因此,日子过得也还宽裕。母亲因行大,从小没上过学,只是在家料理一些家务。 在她幼小的记忆里,母亲身材不错,脸庞白净,称得上漂亮--听人家说,当姑娘那时得加一个“更”字。 母亲先后生过九个孩子,却只活了四个。王乃文上边有个哥哥,底下一弟、一妹。刚刚七岁那年,王乃文不仅要帮着母亲做家务活儿,还得照看弟弟和妹妹。街坊都夸她懂事早,应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提起城南“游艺园”,老北京没人不知道。游艺园占地宽阔,总共五个园子--京戏、评剧、文明戏、曲艺、电影、话剧、曲剧、杂耍……一应俱全。晚上各馆子全部开放,还能乘船顺河游览全园景观。 颇聚人气的游艺园,门票钱仅两毛。进门之后,各厅随便观看。当时最出名的是唱“文明戏”的张孝颖。人长得漂亮,嗓子又好,俨然京城的“大众明星”,也一直是王乃文心目中的“偶像”。 由于游艺园离家很近,以往王乃文经常背着妹妹在门口转悠。一来二去,结识了守门收票的老人。听着小姑娘一口一个“邓大爷”,又瞧她挺喜欢曲艺,好心的老人有时偷偷地把小姐妹俩放进去: “进去吧,可别淘气……” 父母的“庚子婚姻” 照王乃文说来,谁跟谁有缘,没准儿是前世注定。 先瞧她家里的环境。姥爷算是中等人家,两个舅舅大学毕业,两个姨儿也上过大学。仅她母亲被戏称“大家闺秀”--从小大门不出,总共没,上过几年学。 王乃文从小就在姥姥家抚养。母亲怀胎才七个月,正患病发高烧时,竟意外把她生了下来。家里条件差,姥姥实在看不过眼,便把她抱到自己家里去养活,十分疼爱。 相对而言,姥姥家富裕些。姥爷一直工作且挣钱不少,把她抚养到近五岁,才送回母亲身边。 大舅和二舅大学毕业之后,先后到关外工作,家里只剩下姥姥和母亲。一家人的日子愈来愈艰难,年迈体弱的姥爷,免不了着急上火,突患急病辞世。

后记

缘分。 或许,这是世间最难以说清的一个奥妙的字眼。 时间定格在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 这一天恰值我的胞弟建华的女儿怡然的新婚典礼。正当婚礼即将举行之际,听说男方家里一位长辈正在匆匆赶往婚礼现场,大家焦急地等待着老人到来。 忽然,大厅门启处,走来的人群簇拥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我和弟弟赶忙迎上前去。正当我握住老人的手时,谁料,老人却意外地对我微笑着说: “哎,你不是贾英华吗?” 立时,我愣住了,由于没认出面前的老人,一时竟然不知说什么好: “您是?……” “不认识我了吗?”老人一句神秘的发问,使我顿时茫然失措,“你三十年前,在我家吃过饭嘛。” 吃过人家的饭,居然辨认不出老人家,实在太令人奇怪了吧?正当我疾速搜索记忆思维之际,这位端庄的老人使劲握住我的手,大声地对我说: “我是金蔼珧呵!” 我如梦方醒。原来,面前站着的是载涛的孙女金蔼珧。此时,金蔼珧的丈夫忙走过来,欣喜地对我说: “英华,不认识了吧?你家的女婿,就是我家的孙外甥呵。” 奇妙与姻缘,使我一家成了载涛后裔的亲戚。我惊叹缘分,居然有如此奇巧! 临参加婚礼前,我刚刚放下手里正在最后润色的《末代皇叔载涛》这部书稿,半个多小时之后,竟然与主人公的孙女不期而遇,更没想到的是,我们居然成了联姻之亲。 作为这次婚礼的主婚人,我在台上拿出准备送给我侄女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翻到有关金蔼珧那一页,激动地介绍说: “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里,以及我这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里,都提到了溥仪称赞爱新觉罗家族有位唯一的共产党员,还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今天到场的载涛的二儿子溥侒之女——金蔼珧!……” 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婚礼进入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此时,正站起身来,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的金蔼珧,把我带入了三十年前的采访场景…… 那时,为撰写《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我费尽周折找到了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的金蔼珧,出乎我的意料,她是那么出众的秀丽端庄。可以想象,采访十分融洽。然而,谁知皆因我的粗心大意,一句意外的提问,使金蔼珧变得极为恼怒。 由于我错把载涛长子溥佳一度充任伪满汉奸的经历,说成了溥佞。本来,金蔼珧已亲手做好了午饭,打算留我在家里就餐。这时,她的脸色陡变,把两只竹筷子直直地戳在了我的饭碗里,顿然使我变得异常尴尬。幸而,她察觉失态,依然好言留我吃过午饭才离去。 然而,这始终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不久,当我去老友溥杰先生家串门时,偶然提及金蔼珧“变脸”之事,溥杰宽厚地笑了,又半带调侃地对我说: “爱新觉罗家族别的不怕,就怕被扣上‘汉奸’的罪名。你把溥佳当成她爸爸,她还不跟你急才怪了呢……” 说罢,溥杰哈哈大笑。 镜头闪回到新婚仪式上。当金蔼珧的丈夫走过来,重提当年这档旧事时,对我客气地解释说,你别太见怪,金蔼珧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记忆力严重减退,对有些往事,恐怕早已了无印象,但对你一直印象深刻。 婚礼结束之后,我依依送别金蔼珧,又相约适时前去家里看望,再叙前缘。 书归正传。这部《末代皇叔载涛》书稿撰毕,总算了却一件久悬心中多年的“旧事”。 细算起来,此书算是“末代皇族系列”的第九部。 其实,此书成稿,颇费了一番周折。从初识金蔼珧的年代便可知,早在八十年代,我就开始了采访,部分书稿早在一九九。年初,便已草成近十万字,然而,最终完稿却前后历经三十年之久。 若再追溯往事,我与载涛遗孀——王乃文老人,相识于七十年代初,还是在溥仪遗孀李淑贤家中偶然邂逅的,相约以后时常往来。经查我的采访笔记可知,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晚间,那是一个星期六,我第一次去她家采访并作了笔录。 谁料,此后几次连续攀谈之后,再也无法觅其踪迹。 在此前后,我在和平里的寓所采访过载涛的幼子、时年四十五岁的金从政,然而,连他也不晓王乃文迁往何处。于是,我辗转找到王乃文的胞妹——王敏家里,打听其具体住所,不料其妹却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王敏亦不知她身在何地,只是告诉我,她有一位亲侄女住在广安门外附近。 经过辗转打听,我终于在广安门外找到了她的侄女,但听说王乃文被一位皇族后裔接走奉养,仿佛与世隔绝。 恰巧,那一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我奉命参加会议筹备工作,暂住马甸附近。此间一个朋友忽然来电话告知王乃文所居住的地址,我见相距颇近,连忙抽暇前去探望。 老人见到我,顿然老泪纵横。趁他人不在时,她低声告诉我,由于全国政协机关还没分给她新房子,目前正在过着“飘泊生活”,所以对外联系不便,叮嘱我说话务必注意。我说明来意,只是想继续采访,写成《末代皇叔》这部书,别无他意。 老人点点头,然后诚恳地告诉我,她赞成且支持此事。不料,第一次谋面的某人直率告诉我,非经其同意不得让我采访。我感到惊愕万分。 事有转机。过了一段时间,王乃文向全国政协机关申请到了住房,迁到团结湖北里的楼房里。我听说这一消息,马上奔赴她的新居。 见到老人时,才知她独自居住在一个普通的两居室内,过着近乎隐居的孤 独生活。 她向我倾诉着几年来的坎坷遭遇,甚至跟他人签订了类似供养协议的一 纸文字。她说,曾经给我办公室打过不止一次电话,但我都恰巧不在。经过一 番沟通,老人愿意继续接受我的采访。此后,我又带着一位老朋友前去为其拍 摄了不少照片,说定作此书配图。 每逢采访之前,老人总是要“梳妆”一番,我笑话她这么大年岁还扮俏,她 却微笑着反唇相讥,这不是纯为自己,而是尊敬来客。一席话说得我自愧弗 如,觉得内心境界比起老人差了许多。 此后几年里,团结湖北里俨然成了我经常光顾之地。我时常给她捎去蔬菜和时令水果,她也经常挽留我在家吃饭,友谊俨然成了作家和被访者的纽带。老人的珍贵回忆,敞开了心扉,尽吐其往昔岁月的记忆。 尽其所知,从涛贝勒府的奢侈生活,再到穷困潦倒的贫民境遇,从溥仪对其器重,乃至毛泽东主席任命载涛为“弼马温”,洋洋洒洒,无所不谈……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短短数年之间,我通过录音或录像,有幸留下了王乃文珍贵的第一手追忆载涛往事的历史资料。 然而,事涉家庭琐事,即使具有文史价值,因不免涉及具体人物,仍然不得不忍痛割舍。至于,如再牵扯到一些私家财物事宜,更力求避免为是。由于避讳了许多历史细节,读来未免有着不少遗憾。但这确是得以出版的前提。 既要力求真实,又不能超越法律界定,这是此书的一个宗旨。 可以“避讳”,但不能随意更改史实。如实记史,我认定不容犹豫。 王乃文的晚年,有一事似应记载。当她身体不适时,经常提起“百年后事”,她既不想火葬也不想和载涛合葬,而想土葬,屡次托我到偏僻的乡间选一块“吉地”,预先做好墓穴,以备后事。 闲暇之际,她还多次邀我老母亲前去跟她一起聊天打牌,我的母亲听到这些情形,一直婉言托词没去,只是劝我事涉“土葬”事宜谨慎为好。最终此事没能办成,这使得王乃文心事重重,到最后竟成了一桩“心病”,每次见面都不由自主地叨唠起来。 客观地看,由于王乃文在皇族中的辈分,使她洞悉不少溥仪夫妇之间的“隐私”。她数十次回忆的口述史料,对于我的溥仪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珍贵史料。这确是不应忘记,且特别应感激这位老人的。 此外,亦应感谢载涛幼子溥仕,即金从政先生等一切曾接受我采访的人们。若无他们,此书无法问世。 尤应提及,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于对我的信任,王乃文老人欣然为尚未最终完成的此书作序签名。她从多年交往中,尤其看过我撰写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且多次听到皇族的人们议论,写得很真实,她还听溥杰不止一次提及,这部书连细节甚至对话都没有任何虚构。鉴于这种情况,她不仅签名,且亲手盖上了那枚篆字小印章。 这激励着我不仅要完成此书,而且务使一部力求真实的“历史纪实”问世,否则对不起老人的一片真心和信赖。如今,这部书稿终于杀青,使我长舒一口气。 曾有不少媒体记者关切地询问我对于以后撰写“末代皇族系列作品”的打算。以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言,稍待闲暇之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收藏的数百-小时采访晚清以来人物的录音及录像,将其剪辑出版奉献社会。同时,我打算退休之后与电视、电台暨网络媒体合作,亲口讲述本人所结识的这些晚清以来的历史人物真实而有趣的系列故事。 自然,欢迎影视界朋友将这些传奇性的人物和故事,以立体方式搬上银幕和荧屏,让大家分享这些独家史料所带来的愉悦感受。此乃我所热忱期冀的。 应当说明,此书有关内容,尽量参考了近年发现的一些新史料,其中包括登载在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中常新瑞、王坚才整理的郑新潮文章——《回忆载涛先生》等。其他弓l用或参考书籍及资料,在本书中力求一一注明出处,可供后来者研究。倘有不周之处,诚望方家指正,在此亦一并表示感谢。 值此书出版之际,诚挚地感谢提供部分载涛照片的北京古籍拍卖公司总经理彭震尧先生暨李京红夫妇,其中珍贵的晚清历史照片,使此书增色不少。尤其衷心感谢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著名清代“帝王系列”小说家二月河先生的鼎力支持。亦感谢多年老友——故宫博物院林京先生、向斯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此次又帮助翻拍了部分照片,提供了历史线索。在此一并致谢。 藉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暨“宣统皇帝逊位”一百周年。内中寓意,包括百年来社会制度以及末代皇族的巨大演变,自不待言。 兹为后记。 一九九〇年,完成部分初稿 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改于中国农业大学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日初步(分节)整理稿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九日,草成初稿 一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二十日,终稿

媒体关注与评论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成“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苑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 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定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 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编辑推荐

《末代皇叔载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威“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写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末代皇叔载涛 PDF格式下载



载涛是清光绪皇帝的胞弟,溥仪的七叔,他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本书作者与其夫人又是多年的忘年交,所以这本书中所写的很多内容,比较真实可靠,极具史料价值。而且讲述了宫中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很有可读性。


这部以载涛夫人王乃文追忆的角度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很值得一看!


介绍了皇叔的一生,期待其他几部作品啊


不错值得一看, 了解历史。


某日皇族何处去?感慨良多。


很厚实的好书。跌宕起伏的人生令人叹惋。


皇家往事知多少,如今黄叶各飘零。哎,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本书买了整套,都还不错


很好看呀我很喜欢看


这套书装贴很好价格也不错


刚拿到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了。


写得很平实,很感人。


还没看完……


不错,比较接近事实


末代皇叔的一生,资料内容都很详实,不过也有小点错误,希望下版能够更正!


第一次看,是他写的李淑贤的书。我对于那种不是科班出身,但特执着某事,最终成事的人,都挺有好感。包括刘心武写红楼。可偏偏这些人却受到所谓正统的打压,凭什么?!在中国,难道一定要学英语考级,然后才有做专业的可能吗?凭什么!!!


还没细看,大概翻了一下,内容不错,印刷也好。


身为个国外华侨读过了作者的好几本书包括末代皇帝孙耀庭的英文版,有历史根据和生动的故事对于一些对晚清皇族感兴趣的人值得一读。贾英华写得不像是一般的历史书但比较像一本生动的故事书却不缺少一些符合历史事实的事件,可惜的是种种的原因和法律上作者不能把全部的记录写上去。还是那句老话,贾英华写的书真的可以拍成不大片好让历史的事实给更多的人去欣赏和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