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基础
2008-6
科学出版社
陈锦治,李春坚,吴 主编
216
本教材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和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第一版自2004年出版以来,对培养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再版在保持第一版优点的基础上,坚持以执业准人为标准,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和创新性。 全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论的健康观、人和环境的平衡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和调查方法;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学校卫生的基本知识和要求;三级预防原则以及常见疾病的防制要点。实践部分安排了统计实习、水源卫生调查及饮水消毒、食品感官性状检查、疫源地终末消毒及效果检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制方案。每章前确立学习目标;在相关的正文中插入“案例”和“链接”,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并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章后有小结及目标检测;书后附有教学基本要求、参考文献和中英文词汇对照。全书内容丰富、构思新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版面活泼,利于教学和自学。 本教材供高职(五年制)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学、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社区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等专业使用。
绪论第1章 人和环境 第1节 人类的环境 第2节 人和环境的关系第2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第1节 自然环境因素 第2节 环境污染 第3节 自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第4节 环境保护的措施第3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1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2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3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4节 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第4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 第1节 卫生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第2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 第3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 第4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第5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调查方法 第1节 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2节 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的基本方法第6章 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 第1节 健康教育 第2节 保健方法第7章 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护理 第1节 社区卫生服务 第2节 社区护理第8章 环境卫生 第1节 空气卫生 第2节 饮用水卫生 第3节 粪便、垃圾卫生管理 第4节 住宅与健康 第5节 公共场所卫生第9章 食品卫生 第1节 食品污染 第2节 食品添加剂 第3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第4节 食物中毒 第5节 饮食行业卫生管理第10章 职业卫生 第1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 第2节 职业性损害 第3节 劳动卫生服务 第4节 常见职业病第11章 学校卫生 第1节 教学卫生 第2节 学校作息制度卫生 第3节 体育卫生 第4节 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第5节 教学设备卫生第12章 心脑血管疾病防制 第1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 第2节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3节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4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制措施第13章 恶性肿瘤防制 第1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第2节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3节 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第14章 糖尿病防制 第1节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第2节 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3节 糖尿病的防制措施第15章 地方病防制 第1节 地方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2节 地方病的防制措施 第3节 碘缺乏病及其防制 第4节 地方性氟中毒及其防制第16章 传染病防制 第1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2节 传染病防制措施 第3节 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第4节 消毒、杀虫、灭鼠第17章 性传播疾病防制 第1节 性传播疾病概述 第2节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 第3节 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 第4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制措施第18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 第1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 第2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制策略、原则和措施 第3节 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防制预防医学基础实习指导 实习1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 实习2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 实习3 统计表与统计图 实习4 水源卫生调查及饮水消毒 实习5 食品感官性状检查 实习6 疫源地终末消毒及效果检查 实习7 制定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预防医学基础(五年制)教学基本要求中英文词汇对照
第1章 人和环境 人类和一切生物群落都生活在地球的表层,这里有空气、阳光、水、土壤和岩石等,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大工业的出现,人类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性状,同时出现了人类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环境,造成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从而迫使我们深入地探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的反作用;探讨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天蓝水清、适宜优美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1节 人类的环境 人类始终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环境和人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一方面,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类需要不断地改造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又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如大量的工业“三废”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预防疾病,增进人群健康水平就必须了解环境,深入地开展环境和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