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

王志强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志强  

页数:

15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美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数据,采用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资产证券化概述,包括资产证券化概念及其界定、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章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已有的解释理论和经验结果归纳和梳理,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进行分类,并基于美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数据,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美国银行业利用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第三章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效果。探讨银行资产证券化在财富增加与转移、风险暴露与转移、资本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第四章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模型以及对其经验检验,考察银行将资产证券化用作流动性管理工具或资本管理工具的选择问题。第五章探讨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作用。基于解释资产证券化收益来源的纯财务综效理论,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前后银行的加权资本成本,来考察资产证券化在银行资本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第六章借鉴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经验结果,探讨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  本书的主要对象包括:从事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学者、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财务管理者和从事银行业务监督管理的监管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念及其界定  一、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二、资产证券化概念的三个层次  三、狭义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和本质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  一、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  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程序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  一、抵押支撑证券和资产支撑证券  二、过手型证券与转付型证券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兴起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类  一、增加流动性动因  二、监管资本套利动因  三、降低融资成本动因  四、银行风险管理动因  五、改善管理效率动因  六、解决信息不对称动因  七、优化资本结构动因 第三节 银行资产证券化动因的经验分析  一、数据说明  二、检验方法  三、检验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2.1 采用资产证券化的53家银行控股公司名单 附录2.2 银行控股公司合并财务报表(FRY-9C)的部分内容第三章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效果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Obay(2000)的研究结果  二、Zhang(2005)的研究结果 第三节 银行资产证券化效果的经验分析  一、数据说明  二、检验方法  三、检验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银行资产证券化选择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与附属债务融资方式的选择  一、基本模型  二、模型的最优解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四节 模型结论的检验  一、数据说明  二、检验方法  三、总体检验及其结果  四、分类检验及其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资本结构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三节 财务综效理论与结构融资  一、最优资本结构权衡模型  二、财务综效理论  三、结构融资的财务综效分析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收益的资本成本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收益的估计方法  二、资产证券化收益的可能来源  三、数据说明  四、检验结果  五、经验结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附录5.1 资产证券化交易示例 附录5.2 样本资产证券化公司(120家资产出售者)第六章 总结与启示 第一节 本书总结 第二节 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  一、流动性问题决定中国商业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不足  二、不要指望用资产证券化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资产证券化不能够解决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 第三节 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的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的生成与发展  二、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的形成原因  三、美国次级按揭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应以市场化原则推进中国的银行资产证券化  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建设适应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重点在于解决流动性的结构过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念及其界定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具影响的金融创新之一,它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正随着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而日益显著。然而,到目前为止,资产证券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被大家公认的统一定义,许多相关文献中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在其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本节我们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予以界定。  一、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证券化(securit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银行家Lewis Ranieri与财经记者的谈话之中(Kendall,Fishman 1996),之后“证券化”成为金融领域中出 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术语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理解以及给它的定义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关于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之间的区别也不甚清晰,两者经常被混用。这种混用现象不仅出现在金融业界的一般业务分析报告中,而且还出现在讲求严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之中。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讲,证券化是指将金融关系(relations)转变成金融交易(transactions)的过程(Kothari 2003)。交易意味着两个实体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而关系意味着两个实体保持联系。譬如,当一家银行为其用户提供了一笔贷款的时候,这笔交易便产生了一个关系: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如果贷款被债券替代,这种关系就会终止。债券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能够买卖和处置的商品。  ……


编辑推荐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具影响的金融创新和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并随着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而日益显著。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寄希望于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包治中国银行业的“百病”。  然而,美国次按危机的爆发敲响了警钟,资产证券化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资产证券化是中国银行业的治病良方还是致命毒药?  本书基于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数据,采用理论模型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美国银行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作用效果和收益来源,对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概括性总结,分析了这些经验结果对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启示和借鉴,探讨了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的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并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本书认为:  资产证券化不是处理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行方法;  资产证券化不是提高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手段;  但资产证券化增加流动性、改善效率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不可因噎废食;  美国次按危机的根源不是资产证券化本身而是过高信用评级风险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应以市场化原则、通过建设适宜的制度环境,稳步发展中国银行资产证券化;  中国推行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重.占、在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领导以及研究人员,银行与证券行业的管理者与研究者、相关专业的科研机构研究者及高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 PDF格式下载



论文用,内容丰富,书的质感也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