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良渚文化综合研究

刘恒武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恒武  

页数:

217  

Tag标签:

无  

前言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其繁荣程度处于中国大陆全域同时期史前文化的巅峰。凝缩于良渚玉器的礼制文化长期得以传承延续,并且浸入到了夏商周青铜文化的脊髓,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次,从世界文明史的视域来看,太湖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复杂化的过程具有典型性,弄清该地区史前社会构造的进化机制,对于探讨人类早期社会演进的普遍规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迄今已有70余年,近年,相关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笔者不揣愚陋,从古环境、时段划分、随葬陶器、玉器、石器、高台墓地、祭祀遗迹以及区域文化关系等方面,系统考察了良渚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界普遍关注的良渚文化的社会阶层分化、聚落分布模式、祭祀礼仪形态以及城市萌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首先对良渚文化研究的学术理路进行了梳理,将良渚文化考古探索的过程分作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后期至现在三个阶段,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良渚文化研究取得的进步与成果,同时分析了良渚文化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  在分析探讨良渚文化的遗物、遗迹之前,本书先将考察的视点定格于良渚文化赖以生存繁荣的地理载体,并为自身的良渚文化综合研究建构起一个时空坐标。  本书论及的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环境问题包括:环太湖地区古海岸线变迁;古太湖及周围湖泊的状况;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古环境变迁、资源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良渚文化时期的环境特点与聚落形态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笔者认为,环太湖地区东、北、南三面为水域环绕,西部山地横亘,这种相对闭合的地理环境在环太湖地区史前文化统合及聚落关系的阶序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外,古河口湾的逐渐消退,为崧泽文化晚期以后太湖南侧湖州、余杭等地区的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聚落的发育提供了地理前提。关于环境变迁与良渚文化衰亡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环太湖各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不宜将良渚文化消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洪灾”的破坏。

内容概要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繁荣程度处于中国大陆全域同时期史前文化的巅峰,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书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详细解读最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良渚文化的变迁过程。 全书内容由9章构成,第1~3章论述了良渚文化研究的学术史、良渚文化分布区的环境特点以及良渚文化的地域区分与时段划分,第4~9章从良渚文化的随葬陶器、玉器、石器,高台墓地,祭祀遗迹以及区域文化比较等方面人手展开剖析,并且进一步针对良渚文化的社会阶层分化、聚落分布模式、地域社会统合、经济生业形态、祭祀礼仪轨制、聚落级差以及城市萌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刘恒武,1970年1月生,陕西岐山人。宁波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兼任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宁波市历史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区域考古学、海交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先后在《古代学研究》(日文)、《西北大学学报》、《东南文化》、《考古与文物》、《古代文化》(日文)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序前言第一章 良渚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良渚文化研究史 第二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 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海岸线 第二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太湖及其周围的湖泊 第三节 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古环境变迁、资源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第四节 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环境特点与聚落形态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第三章 良渚文化的时空坐标 第一节 空间划分 第二节 时间坐标的横轴——期段划分 第三节 时间坐标的纵轴——绝对年代第四章 良渚文化随葬陶器的变迁及其地区差异 第一节 崧泽文化晚期太湖周边各地的随葬陶器 第二节 良渚文化早期太湖周边各地的随葬陶器 第三节 良渚文化中期太湖周边各地的随葬陶器 第四节 良渚文化晚期太湖周边各地的随葬陶器 小结第五章 良渚文化玉器的时代变迁与地域流通 第一节 良渚文化玉器系统诞生之前——崧泽文化晚期玉器 第二节 新体系的萌芽——良渚文化早期玉器 第三节 繁荣与流通——良渚文化中期玉器 第四节 嬗变与扩散——良渚文化晚期玉器 小结第六章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系统的变革 第一节 传统石器的存续与演变 第二节 崧泽文化晚期一良渚文化时期的新生石器第七章 良渚文化的高台墓地与祭祀遗迹 第一节 高台墓地及祭祀遗迹的分布和年代 第二节 高台墓地及祭祀遗迹的营造状况和存在形态 第三节 高台墓地、祭祀遗迹与聚落分布模式 第四节 高台墓地和祭祀遗迹反映出的良渚社会等级分化与观念形态第八章 新石器时代晚期环太湖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考古学文化关系 第一节 环太湖地区与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交流——以大口尊的比较研究为中心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杭州湾南岸河姆渡后续文化的关系第九章 文明前的文明——关于良渚文化社会状况的探讨 第一节 良渚社会的阶层化 第二节 社会分工的复杂化 第三节 良渚文化的聚落级差 第四节 城市的萌芽 小结附表主要参考论著目录后记Abstract日本语要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良渚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良渚文化在年代上属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于浙江北部、上海西部和江苏南部等太湖周边地区。高度发达的玉器制作和集约化的稻作栽培是良渚文化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文化的成熟度以及社会的复杂化程度而言,良渚文化是整个中国内地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支史前文化。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进一步积累,对良渚文化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综合深入研究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本书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新的考古发掘资料,从随葬陶器、玉器,高台墓地以及祭祀遗迹等方面入手,对良渚文化进行综合探讨。在全面展开论述之前,首先回顾一下良渚文化近70年的研究历史,并进一步对良渚文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一分析。  第一节 良渚文化研究史  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以1936年吴越史地研究会主持的杭州古荡(即老和山)遗址的发掘调查为嚆矢,至今已有70年历史。回顾这近70年的研究,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后期至现在,以下就对这三个阶段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状况进行一番梳理。  1936~1937年,杭州地方的史地工作者着手开展了杭州古荡、杭县(今余杭市)良渚以及吴兴钱山漾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如果以现代考古的程序与规范来衡量,这些勘查与发掘作业尚处于相当稚嫩的水平。然而,当时整个江南地区发掘的史前遗址寥若晨星,人们有关江南史前文化的认识近于一片空白。因此,这些早期的考古实践,不仅对于其后浙江考古的发展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在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上亦拥有特殊的地位。


编辑推荐

  良渚文化是中国大陆最为繁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区域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研究对于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人类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从环境变迁、高台墓地、祭祀遗迹、陶器、玉器、石器等若干方面,就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的阶层分化、地域统合进程、礼仪系统形成、生产技术变革、城市萌芽以及区域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良渚文化综合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于了解良渚文化是本不错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