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手册
2009-4
科学出版社
王文忠
1408
无
本书在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相关家庭教育理论和实例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明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特殊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收养家庭)的家庭教育和特殊儿童(残障儿童、资优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并结合5·12地震灾区家长、儿童和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具体建议。 本书穿插大量问题解答、小知识、小故事等,形式活泼,寓意深刻,可供家长、教师、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及所有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参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5·12心理援助丛书》序前言引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1章 家庭教育的目标 1.1 你对孩子的教育有目标吗? 1.2 什么是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 第2章 家庭教育的原则 2.1 家庭是一个系统 2.2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第3章 家庭教育的核心 3.1 认识改变的过程:体验、确认、分析和总结 3.2 认识改变的前提:温暖、安全的环境下,人的认识更容易改变 3.3 人的三类问题和成功的四种品质 3.4 让孩子觉得自己重要、能干 3.5 让孩子自控、自律 3.6 让孩子学习负责 3.7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第4章 家庭教育的四种模式 4.1 殉难者模式 4.2 警察模式 4.3 好伙伴模式 4.4 运动教练模式第5章 夫妻向父母的过渡 5.1 夫妻为什么愿意要孩子 5.2 胎教第6章 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 6.1 不同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 6.2 新生儿的家庭教育 6.3 婴儿期的家庭教育 6.4 学步儿阶段的家庭教育 6.5 幼儿期的家庭教育 6.6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 6.7 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第7章 特殊家庭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7.1 特殊家庭 7.2 特殊儿童第8章 地震灾区的家庭教育 8.1 紧急救援阶段的家庭自助手册 8.2 恢复重建阶段的家长学校第9章 家庭治疗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9.1 什么是家庭治疗 9.2 双重束缚 9.3 婚姻分裂和婚姻倾斜 9.4 假性共同性 9.5 情绪割除 9.6 合理情绪疗法 9.7 重新界定第10章 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故事 10.1 中西古人论教育从哪里开始 10.2 中西古人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0.3 历史上第一个座右铭与家庭教育有关 10.4 《周易》中的家教思想 10.5 《礼记》中的家庭教育观点 10.6 诸葛亮的家教思想 10.7 中国的第一部家庭教育专著——《颜氏家训》 10.8 朱用纯的家庭教育思想 10.9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后记
第1章 家庭教育的目标 1.2 什么是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 美国哲学家阿尔佛雷德在1912年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输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文化氛围。专业知识只是提供生存于社会的立足点,而文化氛围促使一个人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并能将灵性提升至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简单说,就是尽可能地教育好每一个人,让他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不是阻碍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学会更好地生活。麦克阿瑟将军的这份遗嘱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并且激动人心,那是因为它涉及了一个人类发展的根本命题:希望人类的将来——下一代成为什么样的人。 麦克阿瑟将军认为,具有坚强、勤劳、温和的个性,具有健康的心态、纯洁心灵的人,才是真正伟大、幸福的人。而这样的理念,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对于儿童、对于下一代的期望。 《儿童权利公约》是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于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签署的一个世界性的关于儿童权利的宣言。它在第29条中对应该把儿童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做了如下描述。 缔约国一致认为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 (1)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2)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各项原则的尊重; (3)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其自身的文化认可、语言和价值观、儿童所居国家的民族价值观、其原籍国以及不同于其本国文明的尊重; (4)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著居民之间的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有责任感的生活; (5)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一致认为,教育的目的应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培养儿童相互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精神;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过有责任感的生活。
《家庭教育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无
这本书可以大体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获得难的情况下非常实用
此书设计包装一般,偶然间老师推荐的,给亲人都送了一本,好书。
可以的吧,不过我看了好几本书了,所以觉得收获一般。
之前买过《斯波克育儿经》,厚厚一本。虽然方方面面都有介绍,但估计因为作者是儿科医生又是外国人,国情不同,专业又限制,感觉内容比较琐碎,思想似乎不深刻也不系统,不太喜欢。于是就问自己教育到底是是干什么的,该从哪里去找办法?左思右想,觉得应该从心理学出发。于是就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网站,发现了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这本书太薄,担心没有多少内容,含金量不足,但读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文中可看出作者有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和来自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援助经验,又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做说明,理论结合实际,又深入浅出,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能读到这本书真是幸运,我现在对家庭教育充满信心,真是非常谢谢作者的用心,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