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明镇科学文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编  

页数:

1071  

Tag标签:

无  

前言

周明镇先生(1918-1996)是我国新中国建立后,前绍德(日进)杨(钟健)之风、后承辛(普森)氏之论,专事古哺乳动物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国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旗手,也是我国古哺乳动物学研究体系的创始人。历史的机遇使先生得以在古哺乳动物学领域广泛涉猎,其著作散见于各种刊物。先生的高足,李传夔和王元青两位先生,早已有意将先生一生的主要论著汇一成册,几经筹措运作,现文集已臻完成,即将付梓。光阴荏苒,隙驷不留!倘若先生在世,已过90诞辰。文集能在此时出版,上可告慰先生,下可垂示后学,可谓善莫大焉!承蒙李、王两位先生力邀,嘱我为先生文集作一短序。这使我既觉与有荣焉,亦感从命有难。我之终于领命写序,一是感念先生的指引和教诲,从而走上了古哺乳动物研究的学术之路;二是以我对先生的粗浅认识尚可为读者提供一些了解先生学术著作的写作背景。周明镇先生1947年赴美俄亥俄州迈阿密(Mianli)大学地质系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入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市里海(Lehigh)大学地质系攻读古生物学博士学位。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51年经日本、香港回国。1951-1952年在山东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1952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正在组建队伍、准备大力发展我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之际,发现了周明镇这位从海外归来的古生物学博士,旋即将其调至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的新生代研究室(1953年改属中国科学院,更名为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7年转为研究所)。从此周先生便和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事业休戚与共,将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交给了这一事业,直至1996年逝世。先生生前曾兼任多个大学的地质系的名誉教授,兼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和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担任过多个古生物学刊物的副主编或主编,是众多地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学会的领导人。先生也是我国在国外最著名的古哺乳动物学家,曾任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1979年当选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会员,1993年获该学会最高荣誉奖一一罗美尔一辛普森奖章,成为北美以外的学界第一人。我初识先生于1956年。是年杨老钟健先生率中国古生物代表团访苏,其时我正在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学习古脊椎动物学。回想当年,周先生正临不惑之年,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是团里最年轻,也是最活跃的一位学者。在得知我们这批留苏生恰是先生协助杨老一手策划促成之后,周先生更成了我们这批年青学子追慕的对象。1960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至先生麾下,在先生的指引下,从读专业经典、补学外文到辨认各类化石、到习作论文,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忙碌、充实而又愉快的时光。周先生对外语的重视对我的影响最大。周先生本人在英语和文笔上的造诣在所内当属顶尖水平,这自不必说。他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要求亦特别殷切,甚至亲自为他们开设法语课。在日渐增多的接触中,先生的渊博学识、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和高效的研究工作,经常令我辈惊羡不已。我也亲身感受到先生在筹建我国古哺乳动物研究体系和协助杨老规划和领导研究所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杰出贡献。杨老亲昵地把先生比喻为他的两大车轮之一(另一为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先生在进所不久即得“周公”雅号,可见先生在研究所人员心目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先生是“文革”后1980年恢复学部工作时少数几个65岁以下被推举为学部委员者之一。

内容概要

周明镇(1918—1996)院士是我国古哺乳动物学奠基人。本书选取其不同时期的学术论文141篇,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周明镇先生的学术历程和业绩,从中也可以了解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水平,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提供一份详细的历史资料。 本书可供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进化生物学、动物地理学、博物馆学相关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序The Pennsylvanian Mill Creek limestone in PennsylvaniaNotes on the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ian remains and the fossil eggs from Laiyang Shantung周口店——中国猿人的产地New fossil reptiles from Szechuan China东北中生代哺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西北及山东中生代淡水软体动物化石马的进化山西大同第四纪原始牛头骨化石长辛店砾石层的时代山西垣曲同善镇泥河湾期哺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上的意义山东莱阳化石蛋壳的微细构造山东莱阳白垩纪后期龟类化石Additional not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pposed dinosaurian egg shells from Laiyang, Shantung从脊椎动物化石上可能看到的中国化石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安徽泗洪县及五河县东部第四纪地层及化石产地安徽泗洪县下草湾金龟化石安徽五河县戚咀第四纪淡水斧足类化石广东茂名一新种始新世Anosteira属龟化石记三门峡和河南新蔡发现的哺乳类动物粪化石标本山西交城发现的一新种麂类关于茂名龟和有关地层问题的补充资料新疆钝脚类化石的发现甘肃灵武渐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南京方山中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Notes on some mammalian fossils from the Late Cenozoic of Sinkian9四川潼南几种更新世哺乳类化石“Cliona”状穿贝海绵的穿孔构造Remarks on Placosaurus(or Glyptosaurus)of China北京西郊的Palaeoloxodon化石及中国Namadicus类象化石的初步讨论华南第三纪和第四纪初期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对比On some Eocene and Oligocene mammals from Kwangsi and Yunnan河南卢氏始新世一新种Platypeltis属鳖类河南孟县一新种水牛化石New materials of the earliest primate known in China-Hoanghonius stehliniA new Coryphodon from Sintai.ShantungEoentelodon-a new primitive entelodont from the Eocene of Lunan,Yunnan山西榆社一新种鳖类辽宁建平及康平几种更新世晚期哺乳类化石Mammalian faunas and correlation of Tertiary and Early Pleistocene of South China中国新发现的板齿犀类化石河南卢氏始新世剑齿虎化石云南路南几种渐新世哺乳类化石新疆第三纪哺乳类化石的新发现软体动物化石A new arctocyonid from the Upper Eocene of Lushih.Honan阿坝藏族自治州第四纪哺乳类化石Indricotherium from Hami Basin.Sinkian9江西新喻始新世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云南路南渐新世雷兽化石山西临猗更新世初期哺乳类化石A new tritylodontid from Lufen9.Yunnan山西更新世马类化石的新材料一个象类臼齿病态的例子华南象类化石的新发现三门系的动物化石Exploration in Inner Mongolia-a preliminary account of the l 95 9 field work of the Sinoo-Soviet Paleontological Expedition(SSPE)A new procolophonid from north-western Shansi从哺乳动物群性质谈中国灵长类化石的分布贵州施秉含第三纪哺乳类化石地层的发现吐鲁番盆地古新世哺乳类化石的发现及新疆新生代哺乳类化石层提要河南卢氏始新世灵长类一新属河马化石在我国的发现云南宜良发现之旧石器元谋水獭化石的发现和滇东含晚第三纪哺乳类化石层的对比华北乳齿象类的新材料云南宜良始新世真犀类化石山东郯城及蒙阴第四纪象化石山西襄汾更新世初期一新种沼龟化石粤北“红层”中的脊椎动物化石云南昭通一新种剑齿象,并讨论师氏剑齿象的分类和时代云南路南早第三纪一新种原始爪蹄兽类广东茂名龟科化石一新属云南禄丰一巨大的卞氏兽类化石中国始新世恐角兽类的新资料中国的裂齿目化石内蒙古渐新世巨犀类一新属哺乳类化石与更新世气候A xenarthran-like mammal from the Eocene of Honan……

章节摘录

插图:(3)古生态条件这里要考虑的,主要着重在一个比较小的生态带内的条件,在动物地理上说大致属于比亚区一级更小范围内的自然条件。例如一个化石动物群中森林性动物的种类十分贫乏,或者根本没有,那么找到灵长类化石的可能性就较小。与此相反,一个森林性动物占优势的化石动物群中,找到灵长类化石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山西河南边界的垣曲动物群和内蒙乌盟锡拉木伦(乌拉乌苏)动物群,在时间上完全可以对比,两者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垣曲动物群森林性动物成分较多,如松鼠类的啮齿类、各种食肉类和习性上近似现代猪类的古老偶蹄类等;而锡拉木伦发现的化石总的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垣曲盆地的材料,但上述几类动物的化石都极少,主要是生活于河流和池沼地区的类型,如巨大的雷兽、犀类等。可能由于这个关系,再加上地区比较靠北(在这里可能不是主要的),所以在垣曲就有灵长类(黄河猴)的化石,而在锡拉木伦则没有找到。(4)地质上的因素这里至少包括地层和区域构造(造山运动)两个方面。地层因素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如果某一地区内完全缺失某一时代的沉积物,那么可说就没有可能找到这一时代的化石。中新世是灵长类辐射的一个重要时期,但如果我国南方的某些地区缺乏中新统地层(无论是根本没有沉积,或是沉积后因遭受侵蚀而消失),对于我们要求在这些地区内寻找中新世化石(包括灵长类)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此外,与沉积物的性质也有关系。属于同一时代的地层由于岩性或岩相的不同,可能发现不同的化石类型。因为岩性一方面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另一方面也代表一部分当时生活于环境中的动物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以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下更新统地层为例,在华北地区,平原和山坡堆积占很大的面积,华南地区则有分布很广的洞穴、裂隙、河流和湖沼的沉积。从这两方面比较,在华南上新统发现灵长类化石的机会就比华北大。区域地质构造或造山运动,不仅是各时期地层沉积的基本控制因素,同时,还引起大区域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植物、以至动物分布范围的变化,并相应的引起动物的迁移和影响到迁移的路线。考虑到地层、造山运动和其他有关的地质因素(古地理、古气候等),对于新生代各时期灵长类化石区域的分布了解有很大的意义。中新世时的我国华南地区,无论从古地理、古生态,以及整个旧大陆灵长类化石已知的分布情况上看,都表示可能是当时灵长类进化的中心地区之一。但是根据现有的地质数据,华南的西部(扬子陆台南部),可能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或者后来侵蚀的影响,中新统地层在本区内不甚发育;因此,与后一个时期——上新世——相比,寻找灵长类化石就比较困难。不过将来地质工作的进展,可能会使现在的看法得到改正,并且最近已有了新的线索。(5)其他因素除上述各点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化石埋藏条件,以及灵长类作为一种树栖的森林性动物,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骨骼结构等,都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这里不予详述。现在我们再举云南开远森林古猿化石的例子,来说明利用哺乳动物群的对比及有关问题的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灵长类化石及其可能分布地区与地层(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后记

周明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为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论著不仅涵盖了各类脊椎动物化石,而且还涉及古无脊椎动物和旧石器的研究。我们整理、编辑、出版《周明镇科学文集》,是要集中反映先生在古生物学研究上的成就,让读者完整地了解他的学术贡献,也以此纪念周明镇先生诞辰90周年。相信《文集》的出版将会更加方便读者及相关的学者引用。《周明镇科学文集》共收录了周明镇先生学术论文141篇,约200余万字,按论文发表的时间排序。这些论文充分体现了周明镇先生在古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学术造诣,以及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活跃开明的学术思想。《周明镇科学文集》没有收录周明镇先生的专著和译文,也没有收录他负责或参与但集体署名的论文,他以不同文字分别发表的论文只收录了其中一种。由于所选用的论文年代跨度长,不同时期的论著,其历史背景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同刊物的论文在编辑体例上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本着尊重历史、忠实于原文的原则,除对明显的错漏之处进行校订改正外,对入选论文的体例、名词术语、地名、人名、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等,均未按现行的有关规定和习用做法改动,使入选论文能够反映其时代特色。从全书编排的美观方面考虑,在不影响论文原意的情况下,在编辑格式上进行了大体统一。对《文集》中的部分图件重新进行了清绘,所有图件均重新植字。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期刊采编部等单位的支持,张允白、陈哗晗、曹颖、周珊、倪喜军等在文献查找方面给予了大力协助,李传夔、王元青负责选定收录论文,王元青、刘艳负责了全部论文的收集、文字识别和初步校对,王元青、史立群、李茜、刘艳为论文的校对付出了大量心血,责任编辑胡晓春、韦沁也为本书的按时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特别感谢的是,邱占祥院士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仍可能存在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周明镇科学文集》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532010)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的资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明镇科学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