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

姜毓君,包怡红,李杰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姜毓君,包怡红,李杰 编  

页数:

236  

内容概要

  《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介绍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科学中应用的专著。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对食品科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引起了科学界、产业界和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在介绍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在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生产以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有关食品生物技术引起的争议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全书共分九章,包括: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食品生物技术的对象与方法,基因克隆和重组蛋白生产,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动物生物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化细胞培养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伦理、安全和规范。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语言叙述通俗易懂、简明流畅。  《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及参考用书,食品行业的科研人员也可从《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中获得非常有益的知识。

作者简介

  姜毓君,男,1971年出生,博士,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和食品蛋白质。先后主持“863”、国家科技支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已出版《食品蛋白质》、《食品酶学》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专著和教材6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第一节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第二节 食品中的DN重组技术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技术第四节 食品生物技术检测第五节 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参考文献第二章 食品生物技术的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细菌第二节 真菌第三节 病毒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五节 基因工程技术参考文献第三章 基因克隆和重组蛋白生产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基因克隆一般过程和主要工具第三节 互补DN第四节 聚合酶链反应第五节 pU载体第六节 噬菌体载体第七节 人工染色体与亚克隆第八节 重组凝乳酶第九节 重组牛生长激素参考文献第四章 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第三节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第四节 转基因植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第五节 发展中的转基因植物参考文献第五章 动物生物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法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及其应用第四节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第五节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第六节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参考文献第六章 发酵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第七章 工业化细胞培养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月第八章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第九章 伦理、安全和规范附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第一节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从而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科学的主要进展之一。在发达国家,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在培育、储藏和加工动植物食品方面的能力,因此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享受极为丰富的新鲜或加工过的食品。而在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这主要归功于育种方法的改进。  然而,着眼于全球,当今的食品加工技术依然存在着缺点。在工业化国家,食品的生产严重依赖于燃料,几乎所有的工业化产品都需要消耗燃料,如杀虫剂和化肥(生产化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些能源通常来自于矿物燃料)。在发展中国家,不管如何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一方面,全世界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庄稼面临着污染和盐化的威胁;另一方面是人口持续增长,虽然过去20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大幅度地减缓,但对人口发展趋势的普遍预测是人口会一直增长下去,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因此,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以应对人口的增长,是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食品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