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

张武昌 等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武昌 等编  

页数:

468  

前言

  2007年末,张武昌博士要我为他编写的《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写序。浮游甲壳动物桡足类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该图谱能帮助研究人员搞清种类,准确识别物种,判断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动态和在生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准确的种类鉴定是高质量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涉及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我多年进行甲壳动物的分类、多样性及生物学研究,非常关注甲壳动物研究的动态,于是欣然应允。  涉及知识的工作任务有两个:一是创造新知识,二是传播知识。原始创新固然重要,对知识的整理和传播也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就不知道我们已有哪些知识,无从谈起创造新知识。传播知识也很重要,培根说过,知识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它的了解。维京人里夫·埃里克森早哥伦布490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由于没有传播开来,美洲大陆才由哥伦布“再次”发现,哥伦布也由此获得荣誉。  张武昌博士对我国已有浮游桡足类种类的分类著作和图谱进行了整理,试图通过该书与大家共享,使后来者减少查阅和整理文献的工作时间,避免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我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侧重于分类图谱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类文明的传播需要各种载体,文字是最常见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其他的载体有声音(音乐、口头文学)、身体语言(舞蹈)和图画。图谱是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发表生物新种都要有特征图示和文字说明。图谱是对分类特征的图示,是具体事物,优点是形象具体,缺点是不易复制和传播,在没有复印和扫描技术以前,图谱的传播是很难的事情。文字说明是对分类特征的描述和抽象,优点是易于复制(通过语音、手写文字和打字等)和传播,缺点是信息缺失,通过文字很难还原图画。因此,对图谱的传播比文字的传播更为重要,准确的图谱会是海洋生物工作者方便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

本书对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名录和图谱进行了总结,查明了我国海区的浮游桡足类的种数;多年来,桡足类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变化,一些种的学名有变动,本书总结了发生变动的种名录;对我国的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图谱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方便查阅;将我国海区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包括台湾东部),统计各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种名录。 本书适合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养殖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章 各海区的种类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渤海的浮游桡足类名录 第三节 黄海的浮游桡足类名录 第四节 东海的浮游桡足类名录 第五节 南海的浮游桡足类名录第二章 种名改变的种类第三章 各个种的图谱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名录兼图谱索引 第三节 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图谱

章节摘录

  统计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名录依据的是已经在期刊和图书上发表的资料,硕士论文和网上的资料仅作为参考,但不被收录。  上述资料按图1所示分配到我国的四个海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的分界为:东海和黄海的分界是长江北岸和济州岛一线,东海和西太平洋的分界是琉球岛弧。东海和南海的分界是广东省南澳和台湾省鹅銮鼻一线。郑重等(1978)对海洋浮游桡足类进行地理分布分区划时,将台湾海峡、台湾以东和河口区单列。本书中台湾海峡被列入东海,台湾以东被列入南海,河口被列入各自所在的海区,不再单列。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东海的英文名是East China Sea,名称和区域的范围是没有歧义的。黄海是我国和韩国、朝鲜共享的水域,因此,本书中的黄海不仅指我国管辖的黄海部分。南海的英文名是South China Sea,但是由于台湾东部的资料较少,作者人为地将台湾东部和南海合并起来统计。  法国学者Razouls也在对全球的海洋浮游桡足类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进行总结2005年,Razouls等(2005-2009)对全球的海洋浮游桡足类的名录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发现全球的海洋(包括咸水)浮游桡足类有2400种左右,并将全球海洋划分为25个区域,我国海域处于21区:中国越南区(图2)。本书对我国四个海区的浮游桡足类名录的资料也在这个网站上列出。  在我国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的文献中,常可看到一些底栖和淡水种类,这些种类没有被Razouls等(2005-2009)收录,为了使用方便,本书将这些种类名单和图谱都单独列出。  在统计各海区种类名录时,使用的学名根据Razouls等(2005-2009)的分类系统,原有种名有改变的参阅第二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 PDF格式下载



正需要的,


书挺好,但是内容基本上都是别人的成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