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货币银行学

张尚学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尚学 编  

页数:

38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型时期,而金融领域无疑是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众多的社会精英在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追求和创造。要适应新世纪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教学对象复杂、教学层次多等新情况,中国高等院校的金融学教育也需要一系列的突破与创新。为此,我们决定出版这一套质量精、适应面广的“金融学系列教材”。它既浓缩了教师们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金融学教材内容改革与创新的成果,又反映了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前沿。  本系列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是:兼顾科学性和前瞻性,既要遵循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反映金融学研究和教学的相对成熟的新思想;兼顾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既要保证内容详尽丰富和逻辑的内在一致性,也要突出学科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兼顾专业性与通用性,既要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学术水平,又要注意其广泛的适用性。在编写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文笔,即便是一些较为深奥的问题,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理解,便于掌握。  本套系列教材拟推出10种,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公司财务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6门核心课程以及《经济数学》、《财政学》、《金融市场学》和《货币经济学》。本系列教材均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可供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和低年级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金融系统干部培训以及MBA等学位教育的专业教材。随着当代金融学教学与科研的不断创新,本套教科书将定期修订,我们会不断充实其内容和完善其结构体系。  所有参与编写本系列教材的专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希望借此推动我国高等金融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衷心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我们进一步改进。

内容概要

  《货币银行学(第2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货币、银行、证券、利率、汇率、投资、融资、风险等诸多金融学范畴和货币制度、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内外均衡、利率体制、银行信贷、金融发展等重要的金融理论和知识,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对金融理论和实践在当代最新发展的介绍和分析,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及其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规律和货币金融政策发展变化的要求,掌握金融业务领域的活动特征和变化趋势,帮助学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素质。  《货币银行学(第2版)》可作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也适合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金融理论感兴趣的实际工作者。

书籍目录

总序第二版 前言第一篇 基本范畴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和形态第二节 货币的微观功能第三节 货币的宏观功能第四节 货币制度第二章 利息和利息率第一节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第三节 利率决定理论第四节 利率结构理论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及管理体制第三章 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体系第一节 金融中介第二节 商业银行第三节 投资银行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第四章 金融市场和现代融资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功能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三节 有价证券价格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第五节 现代融资理论第六节 融资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篇 货币理论第五章 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基本界定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第六节 货币均衡理论第六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特征第六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治理第七章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特征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第三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五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第六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八章 国际收支和内外均衡第一节 国际收支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第三节 汇率理论第四节 内外均衡理论第三篇 银行理论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第一节 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第四节 银行的财务运营第五节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第十章 银行信贷与货币创造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贷过程第二节 信贷市场的配给与均衡第三节 派生存款与货币创造第十一章 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第一节 银行挤兑与系统风险第二节 商业银行监管第三节 存款保险制度第四篇 金融发展理论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第一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二节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理论模型第三节 金融深化理论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第十三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创新理论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内容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效应第五节 金融风险第六节 金融监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等方面,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的升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其基本原因在于,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经济人——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最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在利益约束机制下,利率也就有了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作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因为有些人为的因素或非经济因素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有利率管制、授信限量、经济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  第一,利率管制。利率管制即国家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中的利率施行统一的管理,由管理机构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制定各种利率,各金融机构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利率管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可控性强、作用力大的特点,但也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恰当或调整不及时,而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  第二,授信限量。在一些国家中,如果信贷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银行又不愿或难以用提高利率的方式阻止过度需求时,通常可以采用“授信条件和限量”的措施,其中包括授信配给制,即对信誉最高、关系最深的客户尽量维持授信量,但对其他求贷者则摒诸门外。除此之外,还包括实施其他授信条件,如首期付款量、质押品、分期还款量等,使许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授信限量的结果是,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黑市猖獗,使银行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距离不合理地扩大,阻碍了利率机制正常发挥作用,还会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的扭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货币银行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