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

郭书春 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郭书春 等主编  

页数:

51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辞典立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原始文献和出土文物,参考20世纪几代学者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大量学科史和通史的专著、论文所体现的研究成果,通过约1200条辞条的释文力图全面、完整、准确而又简明地层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术语、重要事件、器物、原理、典章制度及科学机构等内容。辞条释文根据不同情况含有别称或简称、界定、最早出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或典籍)、基本内容、原理、作用及演变等项,力图体现全面性、系?性、科学性和稳定性,同时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本书既是科学史专业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适合于从事科学技术、历史、文化、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总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茶器 对采茶、制茶和贮藏茶叶器具的通称,有时也包括烹煮、饮用茶叶的器具。晋杜育(一作毓)的《藓赋》:“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瓠,取式公刘。”这里讲的茶器,是指烹、饮茶叶的器具。唐陆羽《茶经》将茶具和茶器分开。“二之具”讲的是采、制茶叶的用具,“四之器”皆为烹煮、饮用茶叶的器具,正好与后世茶具与茶器的概念相反。至宋朝,茶器的名物始有变化,北宋蔡襄《茶录》“论茶器”中,有“茶焙”、“茶笼”和“茶盏”等,把制茶、藏茶和烹饮茶叶的用具,统称为“茶器”。但南宋末年审安老人《茶具图赞》_中共绘和诗赞12种茶具,其中茶笼、茶碾、茶碗、茶壶等全是烹饮茶叶的器具。元朝和明朝前期,茶具、茶器的概念和划分不甚严密,有的把采、制茶叶用具称为“茶具”,有的称为“茶器”。明朝后期特别至清朝时,人们便越来越习惯于把烹饮茶叶的器具称为茶具,把采制和贮藏的用具称为茶器,其中又以制茶器物为主。茶器随着茶生产的变化、发展而演变。唐宋时期,生产饼茶或团茶的用具,据《茶经》所述主要包括簏(采茶用的篮筐或篓子)、灶(蒸茶的茶灶)、釜(蒸锅)、甑(蒸茶的筒)、杵臼(捣茶工具)、规(拍茶的模子)、承(拍制茶叶的砧台)、檐(垫在承上的衬布)、芘莉(存放或晾晒茶叶的器具)、綮(穿荼工具)、扑(穿茶工具)、焙(烘茶设备)、贯(穿茶的串)、棚(放置贯的木架)、穿(穿茶的绳子);宋元以后散茶开始流行,其主要茶器据明万历年间罗廪撰刊的《茶解》的介绍,主要包括箪(用以采茶)、灶(用以炒茶)、箕(用以出茶)、扇(用于冷却)、笼(用于盛茶总焙)、幔(用以擦手)、瓮(用以藏荼)。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因制法和性质不同,其茶器也互有不同。(曾雄生)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 PDF格式下载



学科学技术的人都用得上


坦率地说,这套《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编写的最差,叫人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