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程与哲学
2013-4
科学出版社
王大洲 编
《技术、工程与哲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技术与工程哲学研究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涉及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工程伦理,以及工程技术的社会研究等领域,反映了我国学者多维的研究视野和多元的研究取向。19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对技术与工程的批判性思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王大洲,东北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工程研究》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第一部技术与哲学 技术三态论 图灵的智能机器思想 焦点物与实践 论技术知识的难言性 论异化的技术史观 技术,“逃避死亡”而非“追求完善” 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 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 作为社会技术的投票方法 第二部工程与哲学 “我思故我在”与“我造物故我在”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 工程哲学中的问题和主义 关于操作和程序的几个问题 工程智慧和战争隐喻 行动学视野中的设计 认知视野下的工程故障 社会工程哲学和社会知识的几个问题 科塔宾斯基的实践哲学思想 第三部工程、环境与伦理 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 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 工程设计的环境伦理进路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价 技术的本质与环境保护 泰勒生物中心论与工程师环境伦理抉择 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 “原生态”概念批判与动态和谐的工程生态观的构建 第四部工程、技术与社会 技术进步企业主体论 技术向工程转化的公共协商 工程共同体研究和工程社会学的开拓 工程创新的一般性质 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 安全:一个工程社会学的分析 从“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理解工程” 从水坝工程看我国公众理解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形态的三阶段和工具发展的三阶段 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版权页: 插图: 工程师和工程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6]。这种角色主要表现为国际工程组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可,以及工程协会章程的规定和工程师设计项目的标准要求。工程社团在1992年建立了世界工程可持续发展协约(the world engineering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PSD),传统的工程组织包括如ASCE、IFFF和AAE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societies)也发布了立场声明。如AAES声明:工程教育必须持续地灌输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早期尊重和伦理意识,包括理解和评价文化与社会的特征与不同世界共同体中的差异……甚至,我们必须努力教育社会的所有成员并且推动更广泛地使用一种可持续发展伦理;特别在私人和公共部分的决策的制定者、发展者、投资者中,以及在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政府组织中开展这种活动。工程师在创造财富和推动创新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发展和构思包括设计标准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的技术,是推向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必要部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由于可持续方法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工程师协会章程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要求,往往只注重对于环境方面的要求,而且也只是建议,并没有规定为必须;同时工程师在工程设计时,对于设计标准的选择,最终还要受到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工程师是不可能的,并且也是不现实的。它不仅需要工程师的努力,更需要相关团体(包括企业和职业组织)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国际之间的积极合作。而本文只是限于根据工程活动的特点和工程师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进行考察,所以,我们仅仅重点关注从工程设计角度进行环境的保护,探析工程师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在进行环境方面的考虑时所遭遇到的伦理困境。 在我国,环境保护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并且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但如何把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则是比较困难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方式大多数是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某种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所以,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就成为现实而迫切的挑战。
《技术、工程与哲学》编辑推荐:话题深入,讨论广泛,不仅对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传播和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师生及科技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