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关系史

刘德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德斌 主编  

页数:

6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国际关系史》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者以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为主线,把国际关系的阶段性变化有机地串联起来,以使读者对16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分四编: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均势”格局的兴衰;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转型中的国际关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在编写体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主要特色是线索清楚,文字流畅,信息含量高,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的教材,而且也是专业人士和党政干部必备之参考书。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编 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第一章 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第一节 1500年前后的世界一.东亚封贡体系二.穆斯林世界三.欧洲秩序第二节 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民族君主国的出现三.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第三节 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一.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二.西班牙的衰落与尼德兰革命三.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一.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1.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2.宗教纷争与王朝利益二.三十年战争1.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2.战争的四个阶段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1.威斯特伐利亚会议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3.现代国际关系原则第二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一.17-18世纪欧洲的纷争1.《航海条例》与英荷战争2.法国大陆扩张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3.欧洲列强争霸与七年战争二.奥地利.普鲁士与俄罗斯1.奥地利的转变2.普鲁士的崛起3.俄罗斯的海陆扩张第三节 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一.美国独立战争1.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列强的反应2.美国独立与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二.欧洲.拉丁美洲与非洲1.拉丁美洲与殖民制度2.非洲与奴隶贸易三.亚洲: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1.中国的“康乾盛世”和清朝的对外关系2.印度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第二编 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产生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1.法国大革命及其外交原则.2.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维也纳会议2.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一.欧洲协调体制的确立1.四次国际会议2.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东方问题”二.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1.1848年欧洲革命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3.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一.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2.克里米亚战争3.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二.意大利.德国的统一1.意大利的统一2.德国统一的背景3.“铁血政策”与统一战争4.德国与“东西方政策”的选择第四节 “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一.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1.工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3.殖民地的反应二.美国的加入1.内战前的美国对外政策2.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关系3.内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三.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1.中国的衰落2.日本的崛起第四章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第一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一.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2.近东危机3.1878年柏林会议二.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1.德俄关系和1879年德奥同盟2.1881年三皇同盟3.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第二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一.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1.保加利亚危机2.德法关系危机和《三国同盟续约》3.两次《地中海协定》与《再保险条约》二.大陆联盟体系的解体1.俾斯麦下台与德国外交策略的转变2.法俄同盟的形成第三节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一.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1.英.法.德的扩张与竞争2.瓜分刚果河流域3.1884——1885年柏林会议及列强在非洲的冲突二.列强在中亚的争夺1.英俄在中亚的争夺2.1894——1896年近东危机3.巴格达铁路问题三.列强在远东的角逐1.英.法.俄在远东的角逐2.日本侵占朝鲜与中日“甲午战争”3.三国干涉还辽第五章 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2.美西战争及美国的扩张政策3.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二.一战前的大国关系1.英德关系的转变2.《英法协约》3.《英俄协约》三.一战前的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1.列强的军备竞赛与两次海牙和平会议2.波斯尼亚危机与摩洛哥危机3.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一战前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2.萨拉热窝事件和“七月危机”3.大战爆发二.战时国际关系1.列强的战争计划2.交战国争取盟国的外交斗争3.日本和美国参战三.俄国革命的发生和大战结束1.俄国十月革命与《和平法令》2.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3.大战结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的争端与问题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3.国际联盟:理想主义的尝试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总结三.多极“均势”格局1.欧洲霸权的衰落与两极格局的先兆2.苏俄的外交政策第二节 “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一.“洛迦诺时代”1.德国的赔款问题与安全问题2.洛迦诺会议与欧洲政局的变化3.《非战公约》和裁军问题4.国际社会的动荡二.大萧条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大萧条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德日法西斯统治的确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寻求集体安全的政策调整三.20——30年代的亚非拉革命浪潮1.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中东委任统治地与巴勒斯坦问题3.拉丁美洲与欧美世界4.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节 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一.三国轴心的形成1.德意关系的协调2.罗马-柏林轴心的形成3.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的形成二.侵略与绥靖1.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2.德国侵占奥地利3.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三.战前世界力量的重组1.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矛盾与德意钢铁同盟2.英法同盟的建立与日苏关系的调整3.英(法)苏德的三角谈判第三编 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第七章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第一节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一.浩劫难免:二战的全面爆发1.德国进攻波兰与“奇怪战争”2.法国的沦亡与英国的抗战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与英美联盟的形成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苏德战争的爆发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同舟共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二节 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一.美苏掌握全球战略主导权1.二战战略形势的根本转折2.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3.二战中的中东与拉美4.德日五条件投降与二战胜利结束二.二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2.欧洲霸权的终结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第三节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一.盟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1.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2.布雷顿森林体系3.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1.雅尔塔会议2.波茨坦会议3.联合国的诞生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第八章 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一.从盟友到敌人1.美苏对外战略的根本冲突2.五国和约的缔结3.战后美苏矛盾的激化4.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5.冷战的起源二.大西洋联盟的形成1.马歇尔计划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3.伦敦一巴黎协定的签订4.英美特殊关系5.战后西欧的联合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2.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3.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4.苏南关系的破裂四.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1.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2.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3.越南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4.第四点计划与亚太军事体系的建立第二节 美苏关系的缓和.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一.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1.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2.东西方关系的解冻3.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斗争4.美苏戴维营会谈二.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僵持1.“箭与橄榄枝”的外交战略2.走到战争边缘:第二次柏林危机3.一触即发:古巴导弹危机4.走向僵持的美苏关系三.东方阵营的动荡与分化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2.波匈事件3.苏联干涉东欧国家内政四.西方阵营的分化1.欧共体的发展2.戴高乐的独立外交3.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4.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2.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3.新中国“一边倒”对外战略二.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1.新中国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2.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3.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4.中日关系5.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1.“两条线”的对外战略与中苏关系的恶化2.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3.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4.周恩来总理十四国之行第四节 冷战中的第三世界一.战后初期的亚非拉1.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2.印巴自治与克什米尔问题3.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二.第三世界的联合1.万隆会议2.不结盟运动三.全球殖民体系的崩溃1.非洲的觉醒2.苏伊土运河危机与第二次中东战争3.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4.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西方的非殖民化第九章 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1.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2.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3.欧洲局势的缓和二.中.美.苏战略大三角1.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与中国“一条线”对外战略2.中美和解与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形成3.中美建交4.20世纪80年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第二节 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一.苏联在缓和中的战略扩张1.苏联的扩张战略2.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与在第三世界的扩张3.美苏第二次缓和的终结二.美苏争夺的新态势1.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2.里根主义:美国重振霸权的新起点3.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4.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第三节 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一.国际关系中的新因素1.新技术革命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2.70-80年代的跨国公司3.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二.多元化时代的来临1.欧洲联合的发展2.欧共体对外关系的发展3.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4.20世纪印年代的中国外交三.多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1.亚洲的地区热点问题2.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拉美的债务危机与反霸斗争4.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第四编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第十章 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的终结一.东欧政治地震与欧洲新局面1.东欧剧变2.德国重新统一3.华约解散与北约调整4.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二.美国的战略安排1.“超越遏制”下的美苏伙伴关系2.海湾战争: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区域演示3.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三.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2,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追溯2.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4.反全球化运动二.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1.90年代跨国公司的新发展2.政府间国际组织3.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三.全球性问题1.恐怖主义问题2.民族主义问题3.人口问题4.生态环境问题5.贫困问题6.毒品问题第十一章 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力的增长1.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美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二.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新形式1.何谓“软权力”2.美国的新式霸权三.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1.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2.“9·11”袭击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第二节 “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一.欧盟:扩大与深化1.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2.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3.欧盟共同外交的实践二.日本:政治大国的努力1.日益强化的日美同盟关系2.“大国外交”实践三.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普京的大国复兴之路1.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困难2.从“亲西方”到全方位外交3.普京的大国外交实践四.中国:努力构筑稳定的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2.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3.中欧.中日关系的发展五.印度:从南亚走向世界1.印度的大国意识2.印度大国梦的实践3.印度崛起的潜力与禁锢第三节 冷战后的第三世界一.危机与嬗变1.非洲经济困境与政治民主化浪潮2.拉美民主化进程及金融危机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治动荡二.地区冲突1.波黑内战2.科索沃问题3.巴-以冲突4.印巴冲突5.朝鲜半岛6.两次车臣战争7.阿富汗问题8.非洲地区的动荡三.加强合作:第三世界的自强之路1.东盟的扩大及其一体化新进展2.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3.非洲联合自强结语附录一:参考书目附录二:大事年表附录三:译名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封建大帝国,与周边各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儒家文化在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因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天朝大国与藩属之间的封建关系。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代,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朝贡制度。它最初是特指天子与诸侯之间隶属交往的模式,其后被运用到处理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层面,再后来被推广到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最后又推广到同一切来访的国家,包括同近代西方国家的交往方面。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用这种制度维护其“天朝至尊”的地位,而把朝贡国视为藩属。1368年,明朝建立后,以中国为核心的独特国际关系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15-16世纪,明朝开始将外商当作朝贡使团来接待,将外商来中国进行贸易与朝贡联系起来,又将朝贡关系同“册封”朝贡国君主联系起来,结果形成了封贡关系。在1587年编纂的《大明会典》中,共列举了123个朝贡国。1764年编纂的《大清会典》不仅列举了朝贡国,还对各国朝贡的时间及手续作了严格规定。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时乘坐的船只,在开进中国内河航道时,负责接待的官员,硬是下令在船头挂上“英吉利贡使”的旗帜,使傲慢自大的马戛尔尼觉得大伤体面。在中国周边地区,朝鲜和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朝鲜早在反抗契丹(辽)和女真(金)的统治和压迫时,曾承认宋朝为宗主(996-1123),名义上臣属于中国。1259-1356年,朝鲜臣服于蒙古,在摆脱蒙古人控制后依附于明王朝,1392年李氏王朝建立时还向明朝遣使请封。“朝鲜被中国人看成中国北部极重要的‘外藩’,它在明、清两代又是中国的头等朝贡国。”据统计,“从1637至1894年,有507个朝鲜使团到过北京,也有169个中国使团出使到朝鲜。”②朝鲜每个国王登基,都必须有中国皇帝的册封。琉球群岛虽离中国的台湾较近,但远离中国大陆,所以属国地位较朝鲜稍差。③日本在公元239年,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向魏王进贡,并接受了魏王授予的“亲魏倭王”称号和金印。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史》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关系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还可以,但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因为我发现目录上的页码与实际页码有些不对。


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非常满意啊。刘德斌的书就是好。


书很好,是老师推荐的书,会认真看哒。


不是说内容 感觉这本书是盗版的,边上纸裁得都很不齐


很系统,全面,对我了解国际关系和历史很有帮助


质量好!这次给5星了!不过咱们的缺点还是要说的,包装能不能再次点?!无语……


不错,很喜欢,很满意


考研必备,好厚,去年考研,一把辛酸,不说了


作为国关课的教材,挺不错的。多看看对自己有益处。


内容很全面,感觉有深入挖掘更多材料的必要。


还行手感还可以差不多


书的内容很赞,很丰富很有逻辑,到底是大师写的,不错,书的印刷质量很好,超过我的期望,价格合理,亚马逊值得信赖


上学时,修了这门课,当时没买书,借同学的看,现在觉得应该有一本在手边。


纸质较好,运速较快。


考研用,还没看


图书质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