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

冯浩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冯浩菲  

页数:

34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以书籍形式保存下来的浩如烟海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整理继承这份遗产,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整理古籍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面对一部需要整理的古书,整理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哪种体裁和格式进行整理。所采用的体式妥当与否,往往决定整理工作的成败以及成果质量的高低。因此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人员只有尽量熟悉和掌握古籍整理的各种体式,才能保证搞好这项造福于子孙万代和全人类的事业。但是以往中国只有研究一般文体的著作,却很少有研究古籍整理著作体式的专书。为了适应新时期进一步搞好古籍整理工作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冯浩菲开始专门研究中国历代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古籍整理著作所具有的体式。90年代初,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古籍整理体式评介”课程,由冯浩菲主讲。1993年1月,冯浩菲所申报的“古籍整理体式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97年2月,该项目的研究专著《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一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即以此作为正式教材,一直使用至今。该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及撰写要例等已具于原版《序言》中,这里不赘述。  2002年6月下旬,本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组评议通过、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古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并指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接到教育部电话通知及安排之后,著者即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的《教材编写细则》,对全书进行校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通读全书,校正讹误;  二、逐一核对引文;  三、对某些章节进行改写或调整;  四、逐一检核引书版本,编制统一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内容概要

  《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古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书中首次将中国历代所出现的众多而原无统系的各式各样的古籍整理著作体式归纳为编辑类、校释类、目录类、类书类四大类,每大类为一编。各大类之下,根据实际情况,又层层划分出若干二级、三级、四级乃至五级、六级小类目,每一级类目都代表一类特定的古籍整理体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古籍整理体式体系。对每一类体式,都从有关方面作了必要的论证和介绍,创立了成套的相应的专门术语和用语。通过学习,有助于读者了解和掌握各类古籍整理体式的发展演变。撰写特点和分类情况等;有助于培养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等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编辑类第一章 集编体第一节 全集体第二节 诗集体一、个人诗集体二、一代诗集体三、通代诗集体第三节 文集体一、个人文集体二、一代文集体三、通代文集体第四节 诗文集体一、个人诗文集体二、专史诗文集体三、方域诗文集体第五节 诗选体一、个人诗选体二、一代诗选体三、通代诗选体第六节 文选体一、个人文选体二、一代文选体三、通代文选体第七节 诗文选体一、个人诗文选体二、一代诗文选体三、通代诗文选体第八节 专集体一、古文字集编体二、碑文集编体三、有关史料集编体第九节 集编体著作编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在所收内容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二、在编排体例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三、在编者加工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在附载内容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章 丛书体第一节 汇编体丛书(1)·杂编体第二节 汇编体丛书(2)·辑佚体第三节 汇编体丛书(3)·其它体一、郡邑体二、氏族体三、独撰体第四节 类编体丛书一、经部丛书二、史部丛书三、子部丛书四、集部丛书第五节 编纂丛书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编 校释类第一章 点校体第一节 标点体第二节 校勘体第三节 点校体第二章 注释体第一节 传注单用体一、传体二、故体三、说体四、训体五、解体六、记体七、义体八、序体九、注体十、笺体十一、疏体十二、证体十三、音体十四、章句体第二节 传注合用体一、故训传体二、训诂体三、音义体四、校注体五、注译体六、疏证体第三节 其它注释体一、考辨体二、通释体三、广补体四、读本体五、表注体六、集解体七、纂集体第三章 其它校释类体式第一节 翻译体、总论体、考证体一、翻译体二、总论体三、考证体第二节 释例体、图解体一、释例体二、图解体第三节 校释类著作撰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重视标点工作二、校书态度既要积极,又要谨慎三、序文要言之有据,准确可靠四、做好词义训释工作五、诠解句意应该紧贴原文,防止节外生枝,任意滋说第三编 目录类第一章 总录体第一节 一般总录体(1)·公藏体一、七略体公藏书目二、四部体公藏书目三、杂类体公藏书目第二节 一般总录体(2)·史志体一、七略体史志二、四部体史志三、杂类体史志第三节 一般总录体(3)·私藏体第四节 一般总录体(4)·独撰体、氏族体、方志体一、独撰体二、氏族体三、方志体第五节 一般总录体(5)·治学体、禁毁体、汇刻体一、治学体二、禁毁体三、汇刻体第六节 详解总录体一、解题体二、题跋体第二章 专录体第一节 一般专录体第二节 详解专录体一、解题体二、题跋体第三章 版刻体第一节 官刻体与家刻体一、官刻体二、家刻体第二节 书影体与版式体第四编 类书类

章节摘录

  1)逐书排列  《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四书》等所收各书,传统上都有比较固定的排列次序,因此这类丛书不论只收古经原文或只收说解,还是经注兼收,大部分都采用逐书排列的方式编排所收著作。《九经》、《五经白文》、《十三经古注》及光绪间崇文书局刊本《十一经音训》等均如此。  2)分集排列  或分第一集、第二集之类排列。如清张炳翔辑《许学丛书》按刊行年代先后,分为第一集、第二集等3集排列所收清代研究《说文》的著作。许颂鼎等辑《许学丛刻》也属此类。有的用地支分集排列,称子集、丑集、寅集之类,明江元祚辑《孝经大全》即如此。  或分编排列。如民国龙璋辑《小学蔸佚》分为上编、上编补、下编、下编补4部分,排列所收《仓颉篇》以下历代所出现的小学著作。有的分正附编排列,但不标“正编”字样,只标“附编”。如清李祖望辑《小学类编》先列《惠氏读说文记》以下6种清人著作,继标“附编”之目,附列历代小学著作。  3)以各书为类目排列  如《通志堂经解》分为《易》、《书》、《诗》至《四书》、《总经解》等10类,排列先秦以来所出现的有关经解著作。  4)按成书时代先后排列  如《小学钩沉》按成书时代先后,排列所收历代小学著作,以《仓颉篇》开头,以清人《三苍考逸补正》结尾。《音韵学丛书》也如此,以宋司马光《切韵指掌图》开头,以清陈澧《切韵考》结尾。 5)统分卷次排列 如《皇清经解》收载清代经解著作180多种,统分为190卷,略按著者年代先后排列,以顾炎武开头,以冯登府结尾,同一作者的著作连排。王先谦辑《皇清经解续编》也属此类。  3.编者加工  经部丛书的编者加工主要有以下4类:  1)分段  如明本《九经》对所收古经都分了段,《周易》每人之内的分段空一字接排,不另提行。其它各经分段另提行,顶格排。又如明本《五经白文》对所收古经的分段均另提行。其中《周易》每卦另提行,顶格排;一卦之内各爻另提行,低一格排。其它各经另提行,顶格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进行校勘要注意许多细节,相关要求不可忽略。


   这本书是在做一本书的点校之前自家找寻来补基础明体例用的。
   快速浏览了一遍,觉得此书更像是一部索引。作者把古籍整理分类,每类下又按具体的小类举几部作品,有的概括出体例,有的既有体例概括又引书中内容以辅助阐明体例。如果要有个大概的常识,这样的详细程度也就足够,如欲详知,则还须查检此书所提到的那些书,光靠作者的概述略显不足。
   作者的分类目录做的很好。分编辑类、校释类、其他校释类(包括翻译、总论、考证等)、目录类、类书类,应该算是将古籍整理的各种形式都涵盖了。其下小类复小类,枝叶繁盛且纲目分明,光是这篇目录就可以让初学者构建出一个古籍整理体式的大框架,十分有益于学。
   然由于各种体式细细分类,作者于每类下都条列其体例,不觉不同属在一个小类下的体式也有许多体例上的共同之处,本应将这些共通之处加以总结,置于篇首或篇末,更置全书性总结,以成其“通”。惜此书无通论,美中不足。这点原不要紧,只是近来观大家前辈如余嘉锡、章太炎之书,于那些令人读来畅快的好通论,对比之下,略有遗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