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儿科学

王卫平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王卫平 编  

页数:

451  

字数:

930000  

前言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做呼吸专业教授,每每授课之余,我都在想这样的问题:教育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荷、责任?在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从最初医科大学副校长、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副部长,到现在的中国医师协会会长,虽从未主管过教学工作,但上述问题却时常萦绕着我,思考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答案越来越清晰,明确!那就是教育要发展,要进步,首先教育理念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的内涵必须大幅度外延,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具体到医学教育,我个人有几点看法:在教学上:第一,医学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科学,因此必须强调严谨性;第二,医学是一门边缘性科学,且发展很快,因此应强调教师知识不断更新,增强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第三,医务工作除了治病救人外,还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医学教育应增加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并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第四,医学专业的形态学课程较多,学习时需要强记硬背,但实际运用时非常强调灵活性。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即平时我们所说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教材上:第一,内容在强调“三基”的同时,应能及时反映疾病谱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第二,内容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应为所教所学者着想,即将复杂、高深的知识,用最简单易懂的文字或图表表述出来;第三,教材应充分反映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即形态学、方法学的内容较多。因此,应做到图文并茂,有些内容甚至可用视频来表达。虽然自己对教学工作和教材建设有一些想法,但高等教育出版社请我来为这套医学教材做序时,倒使我十分为难。一是我离开教育、临床工作多年;二是先前我对其他很多专家邀请做序或跋拒绝多多,此次执笔搞不好会有厚此薄彼之嫌。但我细读此套教材的策划及部分章节后,眼前一亮,不禁释怀。此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有许多新颖之处:1.基础学科教材注意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删减了为使学科系统化而舍简求繁的内容,突出了为临床服务,打基础的特点;2.临床学科教材则根据近些年来疾病谱的变化,突出重点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知识、技术手段,而且增加了近年来被公认、成熟的新知识、新技术;3.这是一套真正意义的立体化教材,不但图文并茂,且配有学生用光盘及教师授课多媒体光盘。光盘中内容丰富,有大量彩图、病案分析、进展讲座、习题。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达到了医学教育应以视觉教学为主的目的;4.本套教材作者队伍年轻化,主编平均年龄50余岁,多为留学归国人员,且为活跃在教学、临床一线的骨干。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儿科学》由复旦大学王卫平教授主编,全书共17章,内容以临床为主,突出儿科学各病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诊疗特点,避免了与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过多重复;把握教材的严谨性、稳定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及时加入已经公认或临床已经广泛使用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介入疗法、影像学检查等。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有内容简洁、文字精炼、图文并茂等特点,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本书坚持“三基”内容,以既达到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又能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为目标,适合医学本科临床(五年制)各专业学儿科学使用,也可作为准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人学考试的基础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一、儿科学的任务 二、儿科学的范围 第二节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一、基础医学方面  二、临床医学方面 第三节 儿科的发展与成就 第四节 儿科临床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 一、病史询问与记录 二、体格检查 第五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小儿体液代谢的特点 二、小儿常见的体液代谢紊乱的类型 三、液体疗法的原则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不平衡性 三、一般规律性 四、个体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 二、环境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发育 一、体重 二、身高(长)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一、感知觉的发育 二、运动发育 三、语言发育 四、心理活动的发展 第五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评价 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第六节 生长发育偏离 一、体格生长偏离 二、心理发育偏离第三章 各期儿童、青少年保健措施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保健措施 一、护理 二、营养  三、计划免疫 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五、体格锻炼 六、定期健康检查 七、儿童伤害的控制 第二节 各期儿童、青少年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产期保健 二、新生儿期保健 三、婴儿期保健 四、幼儿期保健 五、学龄前期保健 六、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一、热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水 七、膳食纤维 第二节 营养状态评价 一、临床情况 二、膳食营养计算 三、体格测量 四、实验室测定 第三节 婴幼儿喂养 一、婴儿喂养 二、幼儿喂养 第四节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 第十四章 儿童免疫缺陷性疾病 第十五章 儿童风湿性疾病 第十六章 小儿传染病第十七章 儿科急症及其处理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一、儿科学的任务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胎儿出生后至青少年各年龄期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的医学学科。它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从而提高人民的整体健康素质。 二、儿科学的范围凡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学的范畴。又可分为: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1.预防儿科学突出“预防为主”,强调预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除了对传染病的预防外,还包括了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心理卫生、防止意外伤害和先天不足遗传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处理。2.发育儿科学(development pediatrics)是研究解决儿童发育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迟缓等。3.临床儿科学(clinical pediatrics)也叫儿科诊疗学,其中包括各专业分支如免疫学、肾脏病学、内分泌学、心血管病学等。 近年来,随着不同年龄阶段具有某些特殊的保健诊疗问题,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围产期医学(perinatalmedicine)。围产期一般指胎龄(妊娠)28周至出生后1周内的小儿。由于此期死亡率和患病率特别高,且与产科关系密切,因此,儿科、产科两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和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十分重要。青春期医学(adolescent medicine)也是近20多年来引起儿科临床工作者关注的新兴学科。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正处在从儿童转向成人的发育阶段,在性发育、体格发育、内分泌变化和心理行为发育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规律。


编辑推荐

《儿科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儿科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