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8-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捷,王顺生
280
无
21世纪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如此特点的书,我们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心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编写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读者对此有所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 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祝每一位读者自学成功。
21世纪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第二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第三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三、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二、深刻的历史启示简短的结语后记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的公行即“十三行”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开放伊犁和喀什噶尔为商埠。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并控制口岸的工商、金融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规定,倘中国以后要变更税则,必须得到对付“议允”,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写入条约。中国逐步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洋船可自由往来中国各口岸,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即可在全国通行,而不必像中国商品一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外国商品本已廉价,又加上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大量倾销。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主权,协定关税不仅起不到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对华倾销商品。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1876年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由长期出超转为大量人超。1890年至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额为770多万海关两。190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7亿多海关两,入超5 000万两。1906年,总值增为6.4亿多海关两,人超1.7亿多海关两。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9世纪末,鸦片依然占据进口货物的重要地位。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