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展政治学

杨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杨龙  

页数:

4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发展政治学》是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项目,主要研究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和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全书以发展中的政治问题作为主线,内容分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四组。第一组政治问题从社会动员出发,依次分析政治参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四个问题。  第二组政治问题包括控制腐败和推进民主。第三组研究发展的国际环境,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来自国外的刺激和压力。第四组分析对发展的政治管理,专门分析通过何种政治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政治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公务员等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导言 发展政治学的学科特点一、发展问题二、发展政治研究三、发展政治学第一章 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第一节 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一、发展概念的演变二、发展与现代化第二节 发展面I临的国际背景一、后发展的两大背景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面对巨大的发展压力第三节 政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当代发展的新特点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三、后发展国家政府的任务第二章 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动员第一节 社会动员的基本理论一、有关社会动员的各种学说二、两类社会动员第二节 自发社会动员的主要表现一、经济增长的动员效果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员效果三、大众传媒扩展的动员效果四、教育普及的动员效果五、社会流动的推动,第三节 社会动员的适度性问题一、社会动员的“度”二、避免动员不足三、动员过度的消极后果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一、政治参与的含义二、政治参与的动机分析三、政治参与的作用分析第二节 社会动员导致的政治参与一、自发的动员与自动的参与二、人为的动员与动员参与三、自动参与和动员参与的关系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适度性一、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二、政治参与的负面作用三、发展需要适度的政治参与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第一节 关于公平的基本理论一、公平的概念二、公平的测度第二节 经济发展引起社会分化一、社会分工导致社会水平分化二、社会分层造成社会垂直分化三、社会二元化引致贫富两极分化第三节 社会分化造成的社会不公平一、社会水平分化造成的社会不公平二、社会垂直分化引起的社会不公平三、社会二元化引致的社会不公平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缓解社会不公平二、协调公平与效率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第一节 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论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二、社会稳定的主要内容三、社会稳定诸方面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不稳定的相关性一、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的变迁二、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不稳定三、社会动员和不公平造成不稳定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协调一、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二、稳定需要适度的增长三、适度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公平第六章 经济发展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第一节 关于腐败的一般理论一、腐败的定义二、腐败的类型三、腐败问题研究的方法第二节 腐败的危害一、腐败造成权力的体外循环二、腐败造成严重的效率损失三、腐败的蔓延造成全社会的道德败坏四、中国反腐败的局势第三节 腐败的原因及其整治对策一、腐败的原因分析二、腐败的整治对策三、反腐败的若干制约因素第四节 腐败的寻租理论一、寻租理论概述二、政府行为与寻租现象三、腐败的寻租解释四、寻租现象的治理第七章 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一节 民主一、民主的含义二、民主的内涵和特征三、民主的价值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民主的互动一、经济发展为民主建设奠定基础二、经济发展对政府的非民主要求三、民主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四、权威主义政府的悖论第三节 实现协调发展一、民主参与、政府能力与财富分配二、民主参与、经济增长与平等分配三、实现经济与民主发展的协调四、中国的民主道路第四节 民主化进程一、民主化二、民主转型的模式三、世界的民主化进程四、民主的巩固第八章 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后果一、生产的国际化倾向二、国际贸易纵深化发展三、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利环境一、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处境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特征第三节 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一、选择适用的发展战略二、制定恰当的发展政策三、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第九章 经济体制抉择中的政治影响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构成与类型一、经济体制的三要素二、经济体制的类型第二节 经济体制选择的政治性一、经济体制是抉择的产物二、经济体制的选择是政治性的第三节 政治抉择的主要出发点一、意识形态的指导二、政治制度的制约三、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第十章 经济发展战略的政治制定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与种类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二、经济发展战略的种类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的政治因素一、制定战略目标时的政治考虑二、战略重点的政治选择第三节 发展战略类型的政治比较一、平衡发展与非平衡发展的权衡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各自的利弊三、重工业优先战略和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得失四、赶超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比较第十一章 经济政策的政治决定第一节 经济政策制定中的政治因素一、经济政策的政治性二、政策问题的政治提出三、制定政策中的政治考虑第二节 经济政策执行及调整过程中的政治影响一、政策执行中的政治权衡二、政府换届导致的政策改变三、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政策突变第三节 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  第三节政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不同的国家,由于资源条件、工业基础、科技发展程度、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乃至意识形态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模式,都要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既促进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一、当代发展的新特点  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使得经济在本身的发展中不断提出制度方面的要求,要求整个社会在结构方面与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制度的调整和改造是政治任务,而在社会结构变动和进步中保持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也主要依靠政治力量。  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这一发展要求本身是政治性的。这一要求具体指向政府时,总是希望政府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哪怕是非经济性的手段,也要促使人民的生活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个技术问题,但是否能实现则是一个政治问题。凡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的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又提不出良好而合理的许诺的政府,都会面临失去统治地位的挑战。  实现发展目标的最根本的步骤是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实力不断充实,发展中国家才能尽快摆脱贫困和落后的不利局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追踪不可能再度重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不能指望再出现“圈地运动”、“殖民开拓”、“工业革命”、“独立战争”和“新技术革命”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以及国内革命那样的政治和经济条件,而必须面对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独占、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业化程度很低等不利局面。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起飞”必须选择最佳的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人力。能够担当起这个重大任务,对发展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只有政府。  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发展计划始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背负沉重的发展压力,发展的计划和实施首先是个政治问题。简单地说,对于一个执行发展计划的政府来说,能否获取民众的支持是其决策时的首要考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发展政治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