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王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王寅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前言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单单就对意义的理解和定义,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就有几十种论述(王寅,1992,1993)。就像滚滚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一样,种种语义观在不断地相互启发、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中发展至今。  语义研究不仅仅是个语言层面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过程,反映了不同的语言观和世界观。在语义学这个大家族之中,成员如此之多,这是其他学科所少见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语义研究自有迷人之处的道理,也揭示出其间深刻的内在矛盾;更反映出人们对牵涉自身生活的关切,当然也暴露出人类对语义理论研究仍不成熟的缺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汉语界的训诂学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了近30本训诂学专著,还成立了训诂学会。在外语界,一批学者出国留学,不断带回西方最新语义理论,在短短二十几年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出版了约10本介绍西方语义理论和学习体会的著作和教材。此时,中国进入了一个语义研究大丰收的高潮时期,这令西方学者刮目相看。但是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外语界和汉语界两界人士未能很好地携手共进,将中外语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加以对比论述,而多半是在各自的学术圈中谈古说今。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英汉语言研究的“两张皮”问题,在语义理论的对比研究中尤为突出,这可从近年来出版的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各类论文、论文集、专著中可见一斑,这一情形令许多有识之士甚为担忧,认为不可再延续下去。因此,在本世纪进行中西语义理论的对比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中西方民族风俗习惯各有特点,国情差异可谓甚大,语言也多有不同,对语义的认识和研究必定也有仁者智者之别,自有长短。但是有一条必须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语义学家不可忽视我国学者在语义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外语界的同事也必须避免只谈西方学者的理论,而忘记中国古人宝贵而又丰富的训诂研究,正如苟子所言“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内容概要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语义学与训诂学 第一节 西方语义学 第二节 中国训诂学 第三节 语义学与训诂学第二章 中国学者对意义本体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的意义本体观 第二节 意义的认知观 第三节 结语第三章 《周易》与语义的体验认知观对比初探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周易》中的语言体验观 第三节 对比《周易》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体验观 第四节 结语第四章 对“名实”与“能指所指”对应说的思考 第一节 名与实的含义 第二节 “名实”与“能指所指” 第三节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作出的分析 第四节 术语差异溯源 第五节 学科上的差异 第六节 结语第五章 中西学者论唯名论与唯实论 第一节 西方学者关于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 第二节 中国学者关于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 第三节 结语第六章 苟子论语言的体验认知辩证观 第一节 “约定俗成”不等于“任意性” 第二节 引用切忌断章取义 第三节 苟子对体验认知辩证观的论述 第四节 苟子对名实关系的论述 第五节 苟子与《周易》、老子、孔子的观点对比 第六节 倚实准确定位历史人物 第七节 结语第七章 中西学者对语言体验性的论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学者论语言的体验性 第三节 中国学者论语言的体验性 第四节 结语第八章 音义学与声训法 第一节 音义学 第二节 声训法 第三节 结语第九章 中西语义引申研究对比 第一节 “0VER”的语义引申分析 第二节 “ON”的语义引申分析 第三节 “上”的语义引申分析 第四节 中西语法化研究对比 第五节 字词意义的引申与句法构造意义的引申第十章 中西隐喻理论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中国学者隐喻研究简史 第二节 “比、兴”与“隐喻” 第三节 隐喻与文化 第四节 结语第十一章 语义研究差异原因初析 第一节 对语言认识的差异 第二节 “名”为政治服务 第三节 重实用,轻理论 第四节 重文轻理 第五节 我国20世纪哲学研究的局限 第六节 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特殊性 第七节 中西语义对比研究展望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1 书中主要外国人名汉译对照表及主要学者索引 附录2 本书主要术语(含英词汉译对照表)及索引 附录3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表 附录4 西方语言学简史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PDF格式下载



首页即有错误,真不知作者和编辑如何审稿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思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