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史(近代卷)

本社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本社  

页数:

407  

字数:

4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4卷本《世界史》对这个过程从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予以说明。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几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几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但不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有的没有经历过某一阶段,有的长期停顿在某一阶

内容概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齐世荣总主编的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2卷。本卷系统阐述了1500年前后至19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编者吸取国际国内史学研究成果,努力在框架设计和叙述方式上有所创新,着重考察近代世界横向联系的加强及其对各地区各文明各民族的影响,探究现代化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进程及其复杂影响。本书主要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亦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研究世界通史的最新读本。与本卷配套的是已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卷》(第1卷)、《世界史·现代卷》(第3卷)
、《世界史·当代卷》(第4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500年的世界(上)
 第一节 两个相对孤立的早期文明
一、大洋洲及其他太平洋岛屿
二、美洲
第二节 相对隔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民族流动与农业传播
二、伊斯兰教国家
三、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 强势帝国
一、伊斯兰世界
二、中国明朝的对外交流
第四节 跨文化交流
第二章 1500年的世界(下)
 第一节 西欧的早期民族国家
一、早期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城市生活
二、“文艺复兴”
三、人文主义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
第三节 向海洋进发
一、欧洲人的海上探险
二、全球联系的建立
第三章 欧洲的转型
第一节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一、宗教改革与新教
二、天主教改革
三、排巫运动与宗教战争
第二节 君主国的巩固
一、重建大帝国的企图
二、新君主制
三、欧洲国家体系
第三节 经济、社会与生活
一、人口的增长
二、早期资本主义和原始工业化
三、社会:变迁与延续
四、教育与科学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荷兰和英国
一、革命发生的背景
二、尼德兰革命
三、英国的革命
第四章 受到冲击的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第一节 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与殖民
一、“美洲的伊比利亚帝国”
二、欧洲人在北美的殖民活动
三、美洲的殖民地社会
第二节 欧洲人到达大洋洲
一、“未知的南方大陆”
二、太平洋诸岛屿
第三节 非洲的政治与社会
一、欧洲人对西非的影响
二、葡萄牙人对东非的控制
三、中非:刚果和安哥拉
四、荷兰人在南非
……
第五章 东方帝国的延续
第六章 地跨欧亚的俄罗斯
第七章 启蒙时代
第八章 大西洋革命
第九章 工业革命
第十章 欧洲:民主与民族的胜利
第十一章 北美和拉美:独立后的不同发展道路
第十二章 亚洲:危机与改革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扩张
结语
后记

章节摘录

发生在尼德兰和英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既是16、17世纪欧洲社会变革和动荡的集中体现,也是欧洲的发展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一、革命发生的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欧洲,尼德兰和英国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尼德兰”是荷兰文Nederland的音译,该词原意为“低地”,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在历史上,尼德兰的疆域大致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中世纪以来,尼德兰的工商业在西欧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该地为欧洲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尼德兰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一些省份的城镇居民人数占总人口一半左右。北部城镇造船业和渔业较为发达,南部城镇的制糖、制皂、印刷和冶金业水平较高。但在整个尼德兰地区,最为著名和发达的传统手工业还是纺织业,各种纺织业作坊遍布城镇乡村,当地生产的毛纺织品和亚麻制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由于原料多仰赖进口,而产品又多销往国外,所以尼德兰商业发达,国际贸易十分活跃。位于中部的安特卫普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中心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成为大西洋贸易的重要商品集散地,许多国家的金融和商业机构都在该市设有代办处,从事证券交易和投机买卖,常驻客商数千人。北部城市阿姆斯特丹主要从事海上运输业,其规模庞大而且拥有武装护卫的船队往来于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与沿岸各国保持着活跃的贸易关系。由于工商业发达,尼德兰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16世纪已经被广泛采用。在城镇纺织业中,集中的手工工场取代作坊,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乡村和城镇郊区则有许多分散的手工工场和混合式手工工场。在捕渔业中,股份公司的股东们集资建造船只,雇用水手和渔夫捕鱼,统一生产和销售,所获利润极为丰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渗入农村,农奴制早已被废除,货币地租普遍实行。在发展较快的北部,一些土地落人投资者手中,用于开办资本主义农场,生产粮食、畜产品和亚麻、茜草等经济作物供应市场,有些还销往国外。

后记

本卷的编写参考了Bentley等编著的国外最新世界史教材以及其他许多专著。第9章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第12章有关日本明治维新部分,采用了《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马家骏编写的部分文字;第12章有关印度、朝鲜、越南和菲律宾部分,采用了《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彭树智编写的部分文字,但都做了改写。本卷经钱乘旦、李剑鸣、沈坚、林被甸审阅,他们提供了宝贵意见。对以上各书作者及本书审阅者,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世界史》近代卷的起讫时间大约是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其间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和封建制及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在世界近代史上起主要影响的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是英国,法国随后跟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受惠最大,它们后来居上,不久便赶上并超过了英、法。工业革命继续向东欧、俄国等地区扩散。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东方,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外,其他国家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开始出现了。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史。随着新航路的发现,西方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整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史(近代卷) PDF格式下载



封面完好,纸质优良。近代史和古代史我都买了,对历史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卷本里面,这一本写得最好了。体例、结构的设计,史料的选择与剪裁,语言的简洁、典雅,叙事饶有趣味,没有教科书的刻板,尤其是根除了以往比比皆是教条式的标签和空洞的论断,--相比较而言,其余三本略显不足,《古代卷》(第1卷)、《现代卷》(第3卷)还称得上差强人意 ,尚可以接受。《世界史·当代卷》需要进步的空间太大,历史学毕竟不是时事政治。


近代卷是四卷本中与六卷本关联最少的一卷,可以说是另起炉灶。虽说写得不错,但是内容删得也太多了吧: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消失了(莎翁何在?);英国革命从一节三十多页变成了一个目不到三页,删掉了9/10强;中日改革成败原因的比较分析也没有了;加上其它的删改,与六卷本相比,文字量从77万变为44万,整整减少了3/7!还有,此书借用了六卷本的部分内容(做了改写),但改写不成功。尤其是第十二章关于朝鲜的内容,原书用的是阴历,此书改为公历却没有改完,以致将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都弄错了。还有,越南安世农民起义从1884年持续到1913年,近三十年,书里却算成二十年,无语。ps:这套世界史除了本卷是在卓越买的,其余都是在书店买的。因为其他三卷在书店买都是85折,比网上便宜(虽然只有几毛钱)。


我们对历史需要的了解,并不仅仅能够依靠几本大学教科书就能完成,这部书只能打开一条路而已,之名一个方向。未来怎么走,靠自己的探索。


高教版的不仅有史实,更在潜移默化里有史观,个人以为很好。不错。


很不错,对我这种理科生来说难易程度正好


比较正规的历史书,内容略显枯燥,平淡无奇。属于比较正统的历史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