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欣赏

吴廷玉,徐挺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吴廷玉,徐挺 著  

页数:

313  

前言

  《文学欣赏》继2002年被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后,2006年叉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高[2006]9号)。根据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与需求,本教材结合第一版施教六年多来的实际重新作了修订,现再次奉献给读者。  与第一版教材相比,修订版具有“两不变、两深化”的特点。  一、教材的编写思想不变。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西哲曾指出,“知识即美德”。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则是立德的基础性环节。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对修身养性乃至兴邦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教材旨在激发大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材的基本体例不变。本教材第一版打破了传统的“纯文选”模式,代之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的文体教学模式。对此体例,修订版仍延续之。即首先讲述文学欣赏基础知识,然后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为四大板块逐次展开,抽象说理与形象展示兼顾,析与赏俱备。  三、文学理论内容深化。本教材第一版注重了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的文学史简介;修订版则着重于四大体裁的特点剖析,加强了欣赏指导的力度,提高了文学欣赏的趣味和品位。  同时,在小说、戏剧文学的欣赏中,除了加强所选篇章的分析外,还增加了对原著的阐述和对作者的评说,这将更有助于大学生对其人其文的深入理解。  四、文学欣赏方法深化。在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四大板块中,修订版根据不同体裁都增加了“欣赏指要”的内容,以引导大学生养成欣赏习惯,提高欣赏能力。同时,各章中均附了推荐书目,引导学生扩充阅读容量。

内容概要

  《文学欣赏(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文学欣赏(修订版)》以前一版《文学欣赏》(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基础,秉承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文学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编写指导思想,突出欣赏主线,以篇为点,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多个文学领域精选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公认的名家名篇。在所选篇章后设计了“赏析”、“思考与练习”栏目,内容精练,要点突出。在书后所附光盘中,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既可供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学生课外阅读学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欣赏第一节 认识文学一、文学作为活动二、文学作为精神家园三、文学作为文化底蕴第二节 欣赏文学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二、文学欣赏是对文本的具体化过程三、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与人生阅历第三节 经典欣赏举隅一、“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朱自清与《诗经》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与王维推荐书目第二章 诗歌欣赏第一节 诗性与诗式一、诗言志二、诗缘情三、诗为一艺第二节 诗境与诗风一、诗与意象二、诗与意境三、诗的风格美四、诗歌欣赏指要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秦风·蒹葭《诗经》九歌·山鬼屈原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山居秋暝王维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秋兴八首(之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定风波苏轼声声慢李清照关山月 陆游摸鱼儿辛弃疾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再别康桥徐志摩凤凰涅粲郭沫若我爱这土地艾青雨巷戴望舒致橡树舒婷第五节 外国诗歌欣赏浪游者夜歌[德]歌德致云雀[英]雪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普希金海滨墓园(节选) [法]瓦雷里吉檀迦利(节选) [印度]泰戈尔推荐书目第三章 散文欣赏第一节 散文之散一、文思散淡二、文法散漫三、文神不散第二节 散文之美一、文辞之美二、文意之美三、文气之美四、散文欣赏指要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秋水(节选) 庄子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项羽之死司马迁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湖心亭看雪张岱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春末闲谈鲁迅爱张爱玲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都江堰余秋雨第五节 外国散文欣赏寂寞 [美]梭罗论学问[英]培根我有一个梦想 [美]马丁·路德·金推荐书目第四章 小说欣赏第一节 小说是镜也是灯一、小说是一个陈述句二、历史与现实之镜三、真善美之灯第二节 漫游于小说世界一、栩栩如生的人物二、引人人胜的故事三、发人深省的象征四、小说欣赏指要第三节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黛玉葬花《红楼梦》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狂人日记鲁迅春之声 王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节选) 蔡智恒第五节 外国小说欣赏变形记(节选) [奥地利]卡夫卡杀人者[美]海明威雪国(节选) [日]川端康成百年孤独(节选)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推荐书目第五章 戏剧文学欣赏第一节 戏剧与戏剧文学一、戏剧艺术的特性二、戏剧文学的特点三、戏剧文学的分类第二节 剧本的欣赏一、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二、戏剧冲突与人物语言三、戏剧冲突与戏剧巧合四、戏剧文学欣赏指要第三节 中国古典戏剧文学欣赏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西厢记(节选) 王实甫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欣赏日出(节选) 曹禺茶馆(节选) 老舍第五节 外国戏剧文学欣赏哈姆莱特(节选) [英]莎士比亚毛猿(节选) [美]尤金·奥尼尔推荐书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古、近代文学的分水岭,“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革命是从新诗开始的。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开始,《新青年》陆续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白话诗,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中,周作人、冰心和朱自清等都进行新诗创作。1920年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胡适虽然首开新诗革命,但是他的诗只是用白话翻作的旧诗,反而是周作人的《小河》摆脱了旧诗的体制,成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冰心和宗白华受了日本俳句和泰戈尔的影响,创作的清新小诗也颇受欢迎。汪静之为代表的湖畔诗人的抒情诗天真开朗,颇具特色。稍后的抒情诗人冯至表现出的精深的抒情艺术为人赞叹,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而最能代表“五四”精神、彻底颠覆了旧体诗词格局的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从主体精神上对新诗进行大胆的改革,是白话诗历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随着郭沫若自由体新诗的兴起,诗歌句式散漫不加节制的特点越来越显著,同时期的“新月派”诗人开始对新诗的规范化提出要求,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朱湘的沉静蕴藉和徐志摩的飞动飘逸则充分实践了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除了内容、句式的拓展,新诗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对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意境创造都有积极的探索,李金发的诗歌大量采用暗示、想象等手法,扑朔晦涩,开辟了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门径。而穆木天强调诗的暗示和朦胧,在新诗语言上的实验也具有开拓性。  进入30年代之后,新诗的创作更加活跃。戴望舒用日常生活的调子和有节制的表达形成作品的独特风姿,废名的诗歌融合了象征主义的意境和古典诗词的韵味;卞之琳语言精练,表达新奇,擅长以意境表现哲理;何其芳的诗以真挚的感情和华美的语言打动人心……抗战爆发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对诗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左翼作家继承了蒋光慈等早期革命诗歌的传统,提倡诗歌的通俗化,建立了第一个革命诗歌社团——中国诗歌会。其创作的诗歌大多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以歌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殷夫和蒲风是重要的代表。而诗人臧克家也把目光转向现实,关注底层百姓的挣扎和死亡,透出坚忍的气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欣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