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书法·书法轨道

李寿万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寿万 著  

页数:

219  

前言

  李寿万是我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多年的书道朋友。他为人忠厚,于书道也颇灵透,二十多年前,他放弃了伊川县文化馆副馆长职务,应邀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函授院教务处主持工作。他边工作,边学习,几年下来,工作、学习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河南书法函授院,办了五年,共十届,每届学员三、四千人,学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计有三万余名,其中许多学员,已成为当代书坛之中坚。作为驻会工作人员,当年我们都付出了许多精力。而在教务处主持工作的李寿万,却承担了更为具体的教学安排和信函处理工作。面对极为繁琐的工作和巨大的工作量,他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承担了下来,很多时间他都是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现在回想当年教学之艰辛,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后怕。正因为这样,寿万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同时,他在书法专业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次,为了要找到一种书法创作的感觉,几天下来,他一鼓作气写了四百余张八尺宣纸。他以顽强的毅力,将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到较高的层次之上,其作品最终入选国家级书展,并在此后多年间,多次获全国性的大奖,成为当代书坛上于创作和书法教学等方面的实力派人物。一次,在中国书协理事会上,张海向大会汇报了李寿万的拼搏精神,与会的领导和代表都极为震惊。当时的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立即发言,他动情地说:“这就是李寿万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还怕我们的书法队伍后继无人吗?……”会后,这个消息刊发在专业报刊上,一经传开,“李寿万精神”几乎成了书界的口头禅

内容概要

  《大学书法·书法轨道》是普通高等学校书法课程教材,其从最基本的书法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开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不同书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法。强调以古为师,引导学习者和古人对话,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汲取历代书法大师的经典菁华,为当代书法学习者铺平成才道路。与同类书籍相比,本教材更为深入分析了书法的正统源头,融合作者60余年研习书法的造诣及书法教学经验,引导学习者领悟书道之美。体例明晰,理论与技法教学完美结合,既适用于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也是书法专业学生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寿万,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85年起主持河南书法函授院教务处工作,培养书法人才4万余人。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在书法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出版有《李寿万书法集》、《李寿万书画艺术》、《中国书法大系》(由张海任总编)等。现任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国家人事部艺术家学部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书画培训部书法专业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书法知识/1第一节 工具和材料/1一、毛笔/1二、墨/2三、纸/3四、砚/4五、相关用具和自制材料/5第二节 写字的方法/5一、新笔启用/5二、身法/6三、执笔法/7四、腕法/8第三节 用笔和运笔/9一、用笔/9二、用笔方法/10三、运笔/11四、运笔技法/12五、运笔的基本要求/16第四节 临帖/17一、怎样选帖/17二、碑帖介绍/18三、临摹碑帖的意义/21四、读帖/21五、摹帖/22六、临帖/23第二章 书体/27第一节 篆书/27一、篆书/27二、大篆笔法与大篆笔法分类解析/29三、大篆结体/30四、附临习范本:《散氏盘》帖(部分)/33五、小篆笔法/35六、小篆结体/36七、清代杨沂孙的《篆书偏旁部首》/39八、附临习范本:《泰山刻石》(部分)/42九、清篆和清篆笔法/44十、清篆结体/45十一、附临习范本:《吴昌硕篆书》(之一、之二)/46第二节 隶书/47一、隶书/47二、隶书笔画造型/47三、隶书笔法/48四、隶书结体/50五、附临习范本:汉《乙瑛碑》(部分)/52六、附临习范本:汉《曹全碑》(部分)/54第三节 楷书/57一、楷书和楷书笔法/57二、解读楷书大家/57三、附临习范本:柳公权《神策军碑》(部分)/8l第四节 行书/83一、行书/83二、行书笔画分类/84三、行书结体(例字选自《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90四、附临习范本:王羲之《兰亭序》(部分)/95第五节 今草/99一、今草/99二、今草笔法/100三、今草结体/102四、今草笔画的替代功能/104五、附临习范本:智永《千字文》(部分)/105第六节 狂草/108一、狂草/108二、狂草笔法例解(例字选自怀素《自叙帖》)/109三、狂草结体/112四、附临习范本:怀素《自叙帖》(部分)/113第七节 章草/116一、章草/116二、章草笔法/117三、章草结体/120四、附临习范本:索靖《月仪章》(部分)/122第三章 书法创作/125第一节 创作起步/125一、创作粹议/125二、创作心态/126三、情感冲击/127四、条件反射与对策/128五、创作举要/129第二节 传统框架/130一、书法创作基础知识/130二、传统模式/131三、图例/132第三节 创作初步/142一、摹拟式创作/142二、捆绑式创作/144第四章 书法津梁/148第一节 承传经典张扬个性/149第二节 大学始教书史钩沉/155一、李斯与小篆/156二、程邈与隶书/156三、史游与急就章/157四、张芝与今草/157五、郑簋、金农与隶书/158第三节 点击当代挑战未来/160一、国力启动期/160二、乱流争迅湍喷涌如雷风/165三、“发展”是书法前进的方向/167第四节 不落窠臼锐意创新/167一、师解迷津/168二、书法个性/171三、今古有约/174四、时下撷英/183第五章 篆刻/189第一节 印史概览/189一、古玺印/189二、战国玺印/190三、秦玺印/190四、官玺、私玺、姓名印、吉语印和肖形印/191五、秦汉印比较/19l六、明、清文人流派印/194第二节 印章刻治/197一、工具和材料/197二、刻印程序/197第三节 治印上路/198一、用印与治印/198二、当代印坛大家风范/199图录/201图1 甲骨文(武丁时期)、图2 令簋铭文、图3 西周《墙盘》、图4 毛公鼎铭文/201图5 东周《曾姬无邮壶》、图6 《石鼓文》、图7 睡虎地秦律简、图8 武威汉简/202图9 西汉帛书、图10 五凤刻石、图11 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泰室石阙铭、图12 汉·砖文/203图13 石门颂、图14 礼器碑、图15 史晨碑、图16 曹全碑/204图17 张迁碑、图18 刻字砖、图19 蔡炎(女)书帖、图20 贺捷表/205图21 急就章、图22 楼兰竹简、图23晋代残纸、图24 手写本三国志残卷/206图25 李柏尺牍、图26 地黄汤帖,鸭头丸帖,廿九日帖、图27 伯远帖、图28 爨宝子碑/207图29 石门铭、图30 张猛龙碑、图31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图32 印陶文字/208图33 金刚经、图34 孙过庭《书谱》、图35 古诗四首(局部)、图36 李白《上阳台帖》/209图37 蒙诏帖、图38 韭花帖、图39 归去来兮辞、图40 黄州寒食帖跋/210图41 苕溪诗卷、图42 瘦金体、图43 续《千字文》、图44 王埕妻韩夫人墓志铭/2ll图45 答客难并自书诗、图46 明·张瑞图《诗轴》、图47明·黄道周《诗轴》、图48 明·王铎《草书轴》、图19 傅山《草书轴》、图50 隶书册/212图51 王文治《七言联》、图52 清-邓石如《篆书轴》、图53 清·伊秉绶《草书轴》、图54 何绍基《行草书屏》/213图55 清·吴熙栽《篆书屏》、图56 清·赵之谦《四条屏之一、二》、图57 近代沈曾植《章草四条屏之三、四》图58 近代王世镗《论书诗轴》/214附录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215

章节摘录

  三、纸  纸是书法的又一重要材料。书法书写要用专用的纸——宣纸。只有用宣纸,才能“纸墨相发”,更好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特色。因此,郭沫若给宣纸厂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以表达艺术的妙味。”可见宣纸在书画艺术中的地位。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对世界科学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纸的发明,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按传统说法,认为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其实早在西汉就已有了纸。半个世纪以来,新疆、甘肃、陕西先后出土的西汉古纸足以证明这一点。晋代,纸已被人们普遍使用。唐时,造纸业遍布全国。玄宗时,造纸术还传到了阿拉伯。  宣纸始产于安徽宣城,因而得名。它的主要原料是檀树皮和稻草。前者决定纸的韧性和拉力,后者决定纸的绵软性。二者掺和,产生一种独特的润墨性和发墨效果。  宣纸柔润,光而不滑,洁白匀平,纹理美观,耐腐防蛀,吸水性强,薄者亦韧,厚者不腻,折而不断,故有纸寿千年的赞语。书写之后,其墨韵层次清晰,墨色光泽持久。墨干后,将纸浸于水中,墨亦不散不化,因而宜于裱糊,可以长期保存。  常用的宣纸有生宣、熟宣和不生不熟宣三种。生宣发墨性强,能使墨色变化无穷。生宣又有厚薄两种。厚的为夹宣,有两层和三层夹宣之分;薄的称单宣(一层)。二者书写效果有一定差异。夹宣写字行笔易从容凝稳,可得苍郁雄浑之效,但难以飘逸流畅。单宣行笔易流利酣畅,但因墨色渗化敏感,易出现线条漂浮之弊。熟宣是经上矾加工的宣纸。熟宣又称“素宣”、“矾宣”,其墨色不易渗化,宜写小字。不生不熟宣,即需经过染色、涂蜡、洒金、砑光处理。各种宣纸各有优点,各有所宜。  从纸张大小论,宣纸又有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丈二宣等。此外,还有因颜色的不同,分为净白和色宣、虎皮宣、泥金宣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书法·书法轨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