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罗马史(上卷)

[古罗马] 阿庇安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79-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古罗马] 阿庇安  

译者:

谢德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卷内容大体包括西班牙史、汉尼拔战争史、布匿战争史、伊里亚史、叙利亚史、米特拉达梯战争史和其他一些历史片断。作者以如椽之笔纵横古今,生动地叙述了罗马国家的起源、地中海周围各个民族的形成、政治经济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罗马征服这些民族的过程,实际上简要叙述了罗马帝国形成的全部历史。

作者简介

阿庇安(Applanus,约95~约165),早期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是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人。壮年时代已在故乡担任显贵的职位,后来移居罗马,担任过皇帝国库检察官。由此可见他不仅取得了罗马公民权,而且进入了骑士等级。晚年担任埃及总督。因为职务的关系,阿庇安和各行省的工商界人士有广泛的联系。

书籍目录

英译本序言
序言
第一卷关于诸国王(片断)
第二卷关于意大利(片断)
第三卷萨谟尼安人的历史(片断)
第四卷高卢史(片断)
第五卷关于西西里和其他岛屿(片断)
第六卷在西班牙的战争
I 西班牙的居民。哈密尔卡侵略西班牙
II 祝尼拔攻陷萨干坦
III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两西庇阿的阵亡
IV 科尼利阿斯·西庇阿攻下新迦太基
V 西庇阿大败避太基人于卡谨那
V1 西庇阿与西法克斯建立同盟。罗马人攻下伊鲁基亚和阿斯塔巴
V1L 西庇阿残酷地镇压叛军。西庇阿与马西尼萨建立同盟
VIII 伽圈残酷地镇压西斑牙人的暴动,卢孙尼斯人等的暴动
IX 克勒特一伊伯里亚人反抗罗马人的战争。琉卡拉斯无故侵略发克西伊人
X 吕息坦尼亚人反抗罗马人的英勇斗争,加尔巴欺骗地屠杀吕息坦尼亚人
Xl 维里阿僖斯打默罗马侵略者维据略和瞢劳挺阿斯
XII 维里阿修斯打败罗马侵略者,迫使媾和。罗马人破坏和约,维里阿修斯的遇害
XIII 纽曼细阿人先后迫使罗马将军庞培和马西那斯两次订立屈辱和约,元老院撕毁和约。伊利阿斯围攻巴吉提亚,遭到可耻的失败
XIV 小西庇阿受命进攻纽曼细阿。他恢复罗马军队的纪律
XV 西庇阿攻陷纽曼细阿.纽曼细阿人宁死不屈
XVI 西班牙晚近的历史
第七卷汉尼拔战争
I 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
IL 汉尼拔击败罗马军队于提赛那斯河和特拉西美诺湖
III 非比阿的拖延政策。汉尼拔的突围。罗马军队准备和汉尼拔决战
IV 蚨尼之役
V 罗马人拒绝赎回战俘。汉尼援攻陷培提利亚
VI 汉尼拔攻陷他林敦、麦达蓬坦和赫拉克里亚。罗马人
围攻加普亚,汉尼拔进军罗马
VII罗马人收复加普亚。达修斯和布拉提阿斯的故事
VIII 罗马人收复他林敷。马塞拉斯阵亡。哈士多路巴支援汉尼拔,全军覆灭。汉尼拔退到勃罗丁
lX 汉尼拔受困于勃罗丁及其被召回国
第八卷(上)布匿战争
I 迦太基的起源。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雇佣军暴动
II 第二次布匿战争。马西尼萨与迦太基人的战争
III 西庇阿侵人阿非利加。围攻罗卡和乌提卡。西法克斯的两面手法
lV 西庇阿夜袭哈士多路巴,获得全胜,进攻迦太基
V 西法克斯战败被俘。索福尼斯巴之死。焚毁西庇阿军营的阴谋之被破获
VI 汉尼拔被召回国。迦太基人民反对和议
VII 西庇阿大败汉尼拔于撒马
VIll 迦太基求和,西庇阿提出的和平条件
IX 关于和约问题在迦太基和罗马的争论。和约的批准与西庇阿的凯旋
X 迦太基的党派和马西尼萨对迦太基的侵略战争
Xl 罗马统治者毫无理由地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
XlI 迦太基人的乞怜与罗马侵略者的无理要求
XIII 迦太基人在悲愤之下.准备战斗
XIV 迦太基的地形。迦太基人击退罗马侵略军。小西庇阿初露头角
XV 曼尼略不听小西庇阿的忠言.袭击哈士多路巴.遭到大败
XVl 小西庇阿处理马西尼萨死后的善后事宜.劝诱法密阿斯投降。新执政官派索进攻希巴格累塔的失败.逝太基士气高涨
XVIL 小西庇阿当选为执政官,指挥侵略迦太基的军队,整顿军纪
XVlII 西庇阿攻陷麦加拉。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海战。西庇阿攻陷内菲里斯
XIX 迦太基的英勇战斗与最后的毁灭
XX 罗马的庆祝.西庇阿的凯旋.与奥古斯都的重建迦太基·-··
B八卷(下)努米底亚事务(片断)
B九卷马其顿事务(片断)
B十卷伊利里亚的战争
I 伊利里亚人的起源
II 罗马人和伊利里亚人最早的关系
I 恺撒和伊利里亚人
lV 奥古斯都第一次侵人伊利里亚。美都隆与塞吉斯泰的陷落
V 奥古斯都第二次侵入伊利里亚和整个伊利里亚的被征服
第十一卷叙利亚战争
L 安提阿的野心及其与罗马人的冲突
11 汉尼拔的献策
IIl 安提阿进入希腊与罗马人的宣战
IV 罗马军队大败安提阿于德摩比利
V 塞留古进攻帕加玛,无功;罗马海军大败安提阿海军于迈昂尼撒斯
Vl 罗马军队大败安提阿于马格尼西亚
VII 安提阿跟罗马人订立和约。巴·西庇阿的被控告。曼利阿斯在色雷斯遭遇灾祸
V111 塞留西王国的衰亡及罗马人统治下的叙利亚
IX 追述;塞留西王国的建立
X 塞留古之子安提阿与其壹斯特拉顿尼斯的恋爱故事。塞雷古与莱西马库斯之死
XI 塞留古死后塞鲁西王国的历史
第十二卷米特拉达梯战争
I 俾泰尼亚的起源。国王普鲁西亚和他的儿子尼科美簿
11 本都的建国。米特拉达梯第六与罗马人第一次战争发生的原因
lll 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爆发。罗马将军俄彼阿斯、曼尼阿斯等战败被俘
IV 米特拉达梯在小亚屠杀罗马人和意大利及进攻罗得斯的失败
V 苏拉到希腊.围攻雅典
VI 雅典的陷落与喀罗尼亚战役
V11 米特拉达梯对开俄斯的报复。小亚希腊人城市的反抗。苏拉再败阿基拉斯于奥科美斯
Vlll 苏拉被宣布为公敌。苏拉与米特拉达梯媾和
lX 苏拉对小亚希腊人城市的勒索。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
X 米特拉达梯与塞多留建立同盟。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爆发
Xl 米特拉达梯围攻塞西卡斯,大败,逃往阿密苏斯,琉卡拉斯围攻阿密苏斯·
X1I 琉卡拉斯再败米特拉达梯,追到亚美尼亚。提格累塞塔之役
XIII 米特拉达梯逃回本都,击败罗马军队。琉卡拉斯被解除兵权
XIV 庞培平定海盗
XV 庞培进攻米特拉达梯。提格累尼斯投降庞培。米特拉达梯逃往西徐亚筹划攻打罗马的巨大计划
XVI 庞培并吞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米特拉达梯的自杀
XVlL 庞培在东方的功业及其凯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罗马史(上卷) PDF格式下载



  魏英杰:野蛮的“和谐”
  ——阿庇安《罗马史》札记
  
  壹
  那天晚上,老婆躺在床上,捧着余华的书,给我讲了书里的几则类似故事——
  
  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元帅虽然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但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
  
  我当时哈哈大笑。想必很多人听了,也会莞尔。这是因为,在历史的发展面前,这些人都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无知。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更不能说他们无知,他们只是少了点预见而已——而我们无非活在了他们后面,看到了他们死也看不到的事情。你永远无法确切地预知未来,而作为他们的“未来”的我们,就是他们的标准答案。
  
  大笑之余,我想起了最近正在读的《罗马史》。
  
  贰
  
  这本书厚厚两大册,我读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囫囵吞枣读完了。这样的书,第一遍也只能通读,否则太多的细节问题会将你纠缠死。书的内容不必多作介绍,有一点却要提一下,想了解罗马史的人,在目前的中文译本中,最好从这套书先读起。因为,阿庇安的《罗马史》讲的是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到共和制终结(公元前一世纪后三头同盟时期)的历史——更准确地讲,是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因为罗马王政时期的记载已大多散佚——而《罗马帝国兴衰史》,讲的是共和制结束后的帝国史。如果不对罗马古代史有所了解就匆忙翻读《罗马帝国兴衰史》,基本上会感觉云里雾里的。
  
  匆匆读完的体会,不由感叹罗马共和国的伟大。这点本无庸多说,因为很多人都谈过了,我无非是“亲自”再体验了一次而已。从个人角度,我发现,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人类文明的许多“先进经验”已然成型。甚至可以说,美国民主模式,无非是罗马共和体制的复制与更新而已。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执政官(行政长官,军队统帅)、保民官、元老院、监察官、城市法官都已产生,而且确实地产生互相制约的架构。元老院大部分为贵族,执政官由元老院选出;保民官由平民会议选出,可以行使否决权,推翻执政官的决定。
  
  当时罗马人的自由精神、法律精神与契约精神也已根深蒂固。在自由精神方面,可以从前、后三头同盟与共和派连绵几十年的战争中看出。独裁的隐忧,始于苏拉军事独裁时期,于前三头同盟时期(恺撒、庞培、克拉苏)公开化,而决定于后三头同盟时期(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苏拉时期的军事独裁,因苏拉本人的引退而暂时消除。而恺撒与庞培的内战,实质是独裁之争,虽然庞培名义上代表了共和制。庞培死后,恺撒被刺杀,就在于其独裁不被人民接受。谋害他的人,大多是他赦免的甚至重用的人,其中还有他的指定继承人。而这些人之所以联合起来刺杀他,最大原因就在于企图恢复共和,从制度上捍卫公民的自由。后三头同盟与共和派(刺杀恺撒的主谋布鲁图、喀西约等人以及庞培之子,也叫庞培,罗马人的名字很容易混乱)的战争,也是独裁与共和之争。这一场战争,直到庞培之子被杀,三巨头内轧,最后以屋大维胜出而决定。但罗马人热爱共和,热爱自由的精神依然在帝国时期有所表现(这一点《罗马史》没有涉及)。比如罗马皇帝名义上仍是元老院与国家法律的代表与化身,更确切的叫法应是国家元首。
  
  而在法律精神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罗马人规定,任何人(公民)不应未经判决而处死(大意),即便是被宣布为国家公敌的,也需要经过元老院的决议。这在《罗马史》中多有论及。还有,从罗马人规定执政官的任期与年龄限制、连任限制,都能够体现其法律的精神。而法律精神的背后,就是罗马人根深蒂固的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有时候显得很可爱,比如罗马人要与他国开战,一定要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对方首先违背协议,然后大军兵临城下。而一旦战毕,必又与对方达成新协议,比如上缴贡税,攻战同盟之内的。一旦达成协议,对方如有战事,罗马人是很愿意出面“维和”的。美国人现在的作派,和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很类似。按照现在某些人的说法,罗马还真的是当时的世界宪兵。
  
  叁
  
  从今人的眼光来看,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制,已臻成熟。从王制到共和,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从共和到帝制,却可以说是一种退步。但这种“退步”却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这是因为,执政官虽不仅一人(否则就叫独裁官),但由于任期太短,又往往兼任军团统帅,一方面势必有挑起战端,以立战功谋求连任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使手握重兵的执政官不甘心放手。在元老院权力足以抗衡时,执政官就是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而且,历史的传统也使得很少人敢有这样的野心。在这些因素制约下,即便成为终身独裁官的苏拉,也主动地放弃了他的权位。但这已是共和国时期仅无绝有的奇迹了。据说,当苏拉辞职后,有一次上街回家路上,一童子一路跟着他,辱骂他,直到他家。当时他很镇静地忍受童子的辱骂,但作出了一个预言:“这个青年将使以后任何掌握这个权力的人不会放弃它了。”果不其然,共和国在他之后,就陷入了长年的内战。也就是说,当“条件”成熟,执政官很容易谋出位。而当时的条件就是,恺撒的权势足够大,又受到权势同样大的庞培的挑衅,当一方战胜另一方之后,就再也无人可以牵制,独裁之门也就洞开了。屋大维战胜安东尼之后,也就是这种情况。
  
  话说回来,历史之所以有其“必然性”,又何尝不是一种偶然。试想,当时共和派假使打败安东尼以及其后崛起的屋大维,西方世界又将会是何等面目?这些可能性,在当时都是存在的,而且直到安东尼、屋大维等人打败布鲁图与喀西约之后,依然存在——当时庞培之子还掌握着西西里等地区以及海上霸权,使罗马陷入连年饥荒,百姓厌战情绪高涨。至于屋大维,如果不是安东尼的缘故,很难说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恺撒被刺之时,安东尼一方面对元老院妥协,另一方面迫使元老院执行恺撒的遗嘱(作为赦免布鲁图、喀西约等人的交换条件),而屋大维就是作为恺撒遗嘱中的继承人(过继给恺撒作儿子)上场的。
  历史不能假设。但正如前述,失去共和之前的古罗马,依然对世界文明贡献甚伟。
  
  但这些还不是我最想谈的。
  
  肆
  
  我想谈的是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在内战史(这部书的上卷是对外扩张的历史,下卷是内战史)中,阿庇安在绪论中总结道:“这样,罗马国家从各种各样的内乱中过渡到和谐状况与君主国家。”(下卷P5)
  
  见到这句话,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大笑起来,而且连笑好几声。这一方面是一种善意的嘲讽,和对前面列举过的IBM董事长等“预言家”的态度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公元二世纪撰写的史书上,居然见到了“和谐”二字,而且竟然还是和君主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不知道这句话在拉丁文或英文(中译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是如何表述的,特别是不清楚与“和谐”二字对应的是哪一个单词。仅从字面上看,阿庇安的意思可能是:经过内乱,罗马进入和谐状况,同时也进入君主制。但也可能是:罗马经过内乱后,进入了和谐的君主制。第一种意思,和谐状况指的是内乱后的社会状态,但这种状态与当时的政制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第二种意思则意味着,罗马的和谐来源于君主制的确立,和谐的状况与当时政制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无论作何种解,都可以看出,阿庇安并不反对君主制。
  
  再从绪论的叙述来看,阿庇安应是倾向于后一种意思。按照他的叙述,在王政时期,几乎没有内部战争,而只有内部意见的纠纷,这种纠纷是在法律范围内的斗争。真正的内乱开始于提比略•革拉古为保民官时期(公元前133年),根源在于土地纷争。此后,内乱在各自的代表人中间进行。而当出现某种形式的独裁,内乱就暂时终止。比如苏拉独裁时期、恺撒独裁时期,直至屋大维更为强大的独裁统治,均造就了短暂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阿庇安生活于帝制时代(约公元95年~165年),而且身在相对和平的安东尼王朝时期,又做了罗马高官(埃及总督)。所以,即便阿庇安认为君主制比较“和谐”,也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但话说回来,阿庇安认为君主制不错,不过“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如果今天有人还认为君主制是“和谐社会”的话,那就不仅无知,而且野蛮了。这就好比将1943年IBM董事长托马斯•沃森告诉人们的那句话,放到2006年来说一样,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又或者,将那位哈里•华纳换作当今电影公司大导演,而这位导演不仅坚持电影应该是无声的,而且不许演员发出声音,这又是何等滑稽?还别说,这世界上难保没有此等怪事。也因如此,当时笑完之后,觉得嘴巴有点累,笑不动了。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作为一部撰写于公元二世纪的历史作品,《罗马史》整体而言仍旧不失客观,对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极为公允。比如对汉尼拔、庞培、恺撒等人是非功过,均有所描述,乃至于对刺杀恺撒的主谋布鲁图、喀西约等人,亦有同情之理解。不难看出,作为希腊人的后裔,阿庇安血液里依然流淌着崇尚自由的精神。
  
  [古罗马]阿庇安著:《罗马史》(上下卷),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5印,45.2元。
  


不错,希望能借来一读。


其实,由共和到独裁未必意味着退步。
对古罗马来说(当然对当今也适用),不论何种政体,能满足平民的需要就是好的。
凯撒的遇刺并不是因为人民反对他,而是因为他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而后的奥古斯都只是借着他的名义就轻松的拿下了罗马皇帝的名号。


美国的未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