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欧洲文学史(第3卷)

李赋宁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1-08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李赋宁  

页数:

10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欧洲文学》、《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后欧洲文学》。提供有关欧洲文学发展的基本知识,供高等学校文科使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这本文学史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文学现象,重视文本分析和美学探讨,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希望通过寓教于乐使优秀、健康的文学起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书籍目录

上册 绪言 第一章 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英国文学  第三节 法国文学  第四节 俄苏文学  第五节 德国文学  第六节 奥地利和瑞士德语文学  第七节 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学  第八节 意大利文学  第九节 东欧文学  第十节 北欧文学下册 第二章 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后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英国文学  第三节 法国文学  第四节 苏联文学  第五节 德国文学  第六节 奥地利和瑞士德语文学  第七节 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学  第八节 意大利文学  第九节 东欧文学  第十节 北欧文学大事年表索引

章节摘录

康拉德对吉姆死前场面的描写竭尽渲染之能事,使其充满了浪漫色彩,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美。这样的描写赋予了吉姆的故事极高的象征意义。吉姆临死前的祟高行为,有如一曲英雄主义的挽歌。这种礼赞式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吉姆所代表的整个价值观念的错综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深知这种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已经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又崇敬吉姆的人格道德力量。因而吉姆的故事仿佛是对一种失去的价值观发出逝者如斯的历史的感叹,正如作品中的人物对吉姆的评价:“他太浪漫,太浪漫了……这样非常不好——非常不好。也很好。”(《吉姆爷》第20章)——这类评价充满了含混不清的矛盾。吉姆的消失,恰如一个时代的消失,一个英雄时代的消失。作者是以无限同情和伤感的笔调来描写吉姆的。虽然吉姆来到这个小岛上,是一种自我流放,不但是为了赎罪,也是为了重铸自己;虽然吉姆并非西方帝国殖民事业中的典型代表,但是他的到来,多少仍含有西方文化输出的意味。他在这里俨然如殖民地的总督,管理着当地的土著人。这种含有殖民意味的个人英雄主义终究以悲剧的形式而告结束。在将自己的精神价值向外输出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身体永远地留在那片岛上,再不可能像笛福笔下的鲁滨孙那样,带着胜利者的满足,光荣地重返自己的故土了。


编辑推荐

《欧洲文学史·第3卷(套装全2册)》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欧洲文学史(第3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