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奥利弗·E.威廉姆森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2-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奥利弗·E.威廉姆森  

页数:

6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专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学术专著,现已成为经典理论的一部分,是引用率相当高的重要经济学著作。  作者通过对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以及交易的研究,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签约问题(合同、企业行为)。这一研究是跨学科进行的,涉及经济学,法学及组织理论,方法是进行制度比较。作者对此前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充分的消化吸收,综合鉴别,终于成就这一集大成的重要著作,并为人们理解签约关系,纵向一体化,工会及反垄断法等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南。

作者简介

  奥利弗·E.威廉姆森,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3年);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平装本序前言绪论第一章 交易成本经济学第二章 合同人第三章 合同关系的治理第四章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的若干例证第六章 企业的边界:激励机制与官僚主义的特征第七章 可靠的承诺(一):适用于单向贸易第八章 可靠的承诺(二):适用于双向贸易第九章 工作的组织第十章 劳动组织第十一章 现代公司第十二章 公司的治理第十三章 自然垄断特许权的竞标第十四章 贯彻反垄断措施第十五章 总结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人们普遍相信政治和经济是可以分开的,并且基本上是互不相关的;相信个人自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物质福利是一个经济问题;并且相信任何政治安排可以和任何经济安排结合在一起。当。前这种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人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些人强烈谴责苏联“集权社会主义”强加于个人自由的种种限制的严重程度,并认为一个国家有可能采用苏联经济安排的主要特征,然而又能够通过政治安排来保证个人自由。这一章的论点是:这种观点是一种错觉;在政治和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和经济的安排只可能有某些有限的配合方式;特别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保证个人自由的意义上不可能是民主的。经济安排在促进自由社会方面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安排中的自由本身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被理解是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经济自由本身是一个目的。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PDF格式下载



对经济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该书翻译地很好,逻辑性很强,容易理解!


本书是对交易成本在社会制度中的充分展示,从事研究、教学或企业以至国家管理者,值得读的书。


大师之作,值得一读。威廉姆森对制度以及契约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


老公喜欢的经济类书籍。不过发现当当老是缺货的,而京东却不会


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其书译本不多,国内难找到。英文原版更少。


如题.内容好深呀 都没看懂


威廉姆森的这本书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然而,这本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却非常遗憾地被两位译者严重地糟蹋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两位译者根本就没有读懂威廉姆森的意思(当然,他老人家文笔晦涩也是世所公认),从序言开始就错了,然后一直错下去,几乎每页都有错译(有的页码上有好几处错译,并且是意思完全相反的错译),有的甚至每段都有几处错译——因此,我推断,这二位译者跟没就没有读懂威廉姆森的意思,匆忙误译,导致贻误国内学者,殊为遗憾。因此,有条件的,直接读取英文原著。没有条件的,读取聂辉华的文献综述,或者干脆不要读——因为无知要比知道错误的知识要好。商务出版社如果有朝一日能将此译本“召回”,重新译之,亡羊补牢,善莫大焉。


虽然翻译的差强人意,但是绝对是经典之作


不要因为他刚获奖就去买,盲目崇拜可不好。不过奥利弗的文字有点难懂啊。耐心的人值得一看的好书


这本书不用评价,经典的书以后就不要再让评价了!


非常好的翻译,值得一读。。


威廉姆森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花了一个月看完了这本书,长出一口气,真是太枯燥了啊,我果然不适合看学术类的书,特别还是译本。有人说译者翻译太差劲,是有些地方有点不太通顺,但不影响大意,我觉得还好。只是和以前学的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有许多不同,让人觉得好别扭啊。是我水平太低的原因吗?


作者是诺奖得主商务印刷馆的权威之作很好 值得推荐


这个还是老版的啊,性价比高着呢!要下手的可要快啦,今年新版的汉译书价可要人命啦!


没看过书,但此人刚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应该不会差。


   说实话,这本书后面没细看,内容很细致,想要完全理解需要一些企业与市场的实践知识,也许企业家来看会更有体会,但作者的分析思路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其实是沿着科斯的路子在走,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问题: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他认为,取决于交易费用。具体是什么交易费用?科斯没有说。也许这就是科斯的力量,只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概念,就创立了一个学派,使后人的思路为之大变。
   威廉姆森就是通过研究纵向一体化来研究企业的边界,他问道,“如果一堆小企业能做的事,大企业也能做,为什么不把小企业纳入大企业?”这其实是在问纵向一体化的边界在哪里,通过这个问题,作者引出了治理结构这一概念。
   简单的说,在交易合约中,不仅会遇到签约前问题,签约后问题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因人之理性,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带来了交易费用,需要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去遏制这个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应对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呢?作者看到了一个关键点: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
   资产专用性表示着资产转作他用是很困难的,比如各种专门设计来进行某种生产的设备,基本上只能做这个工作。这种特性意味着如果发生了合约风险,双方将失去专用性带来的收益,因此采购方希望能较少这种风险。作者认为,资产专用性越强,越走向纵向一体化。如果是普通资产,那即使发生了风险,可以迅速转作他用,损失不大,所以采用的是市场治理,让市场自己解决,而混合资产就需要第三方治理,专用性资产就走向了一体化。
   这里面所包含的是交易费用的比较。科斯告诉我们,市场有一个交易费用,组织也有一个交易费用,边界在于看哪个比较大。企业的费用是官僚主义费用,收益是专业生产收益,市场费用是治理费用,收益是市场购买价格低。资产专用性越高,治理费用越高,专业生产收益越高。
   我想,资产专用性带来的问题其实质等于害怕租值的消散,专用性越高,越被锁住,收入的降低不影响供给,本来很高的租值,可能因为治理困难导致租值消散了,所以双方需要保证合作。
   还有两个因素影响了交易费用,一个是交易频率,交易频率越高,遇到治理困难越多。另一个是不确定性,高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治理成本。
   这个对我们分析一些现象很有帮助。作为半个媒体人的我,当即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般的新闻媒体都是编辑指挥记者采访,而一些杂志书或者杂志是约稿?报纸上的新闻报道都是记者一篇一篇写的,不能记者一个个写了然后报纸来采购吗?这不是更便宜些?竞争市场?
   问题就在于这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了。记者当然都是专业的了,可想而知矛盾是很多的,如果交的稿子不合意,或者待价而沽,就出不成了,双方都没好处,再加上交易频率是每天算的,一次次谈合同费用太高。反观杂志书,写稿的人不一定是一定要写的,很多人都可以写,而杂志书不是每天出,每期内容还不一样,市场采购显然更方便,也更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了。
   如果我们推测未来会怎么样?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新闻专用性下降了,人人都可以是新闻消息源,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媒体经常对网络消息进行抓取和编辑,记者的工作被替代于市场采购,来源于治理成本的下降,目前需要对一些更专用性的内容进行引导,比如,深度调查记者的职能还无法被替代,可是试想,如果几个财务公司分析员自己做起了节目,那财经记者能比得了吗?这已经不是设想,而是现实了,只是这种行为是零散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和动力去做这个事情,这也是新闻业分工的作用吧,所以,专业分工不可少,但交易费用会使得传统新闻行业缩减至很小的范围内。
  


  火箭队为什么不给姚明股权?
  
  影视明星也好,体育明星也罢,人们总是会在意其日常生活的点滴花絮,假如一个经济学家也在关注明星们的生活,那么是否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呢?当然会。比如华谊兄弟给了冯小刚以及其他明星一些股权,当创业板成功运行后,这些股权能够给明星们带来巨额投资收益。而休斯顿火箭队给姚明的是一定期限的高薪合同,即使姚明合同到期,也是续约一个几年期的顶薪合同。那么为什么华谊兄弟愿意给冯小刚等人股权,而火箭队只给姚明高薪合同?在什么情况下火箭队会给姚明股权?都说明星的背后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明星所引发的经济现象和其他的普通人所经历的无甚差别。华谊兄弟和火箭队的做法都有其道理,只是人们通常都不在意这些道理,而更关注明星的光环和逸闻趣事而已。
  
  现在我来试图通过一个理论来解释两者的差异。对于冯小刚等明星和姚明等球星来说,都是特殊的人才。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明星所具备的特定才能可以称之为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但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力资本,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别。对于冯小刚等影视明星来说,作为导演可以在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风格,创造优秀的作品,基本上和年纪没有太大关系;对于其他明星演员来说,虽然年轻时有一定的青春优势,但如果演技出色,那么即使年纪大了,也可以塑造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角色。这就意味着影视明星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是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创造持续的现金流。这一点体育明星正好相反。体育竞技性特征使得其荣耀仅仅停留在某一段时期,相当于吃青春饭。比如对于NBA球星来说,过了一定年龄段,就不能驰骋赛场了。这相当于NBA球星仅仅在一段时期能够给球队创造现金流,但不能一直给球队带来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华谊兄弟给冯小刚等人股权是合理的,因为股权的长期特征符合这些影视明星所能带来的现金流特征;而火箭给姚明的特定期限高薪合同也是合理的,这和体育明星的现金流特征匹配。
  
  机会主义行为与有效治理机制
  
  华谊兄弟和火箭队和各自骨干成员订立的激励合同体现了各自对参与人特征以及交易环境的理解。无论是股权激励还是期限合同,无非都是对于某种交易关系的治理。如果有一百种交易关系,就可能有一百种甚至更多的治理机制。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治理机制五花八门,只要适应各自的参与人特征和交易环境就好。所以我们才看到,NBA联盟中球星的劳动合同与华谊兄弟给予影视明星的合同有相应的区别。那么,为什么治理机制需要和参与人特征以及交易环境相适应?要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即著名的“交易成本”概念。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交易前相互的信息收集费用、交易时的谈判费用、交易完成后的监督、执行以及纠纷解决费用等等。和参与人特征以及交易环境匹配的治理机制一定是带来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这是今年诺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的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下面我们运用威廉姆森的理论来解释刚才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如你是火箭队的老板亚历山大,你会如何有效解决球队和球员之间的关系?显然,球队雇佣球员并不是为了打几场球而已,本质上还是要给球队挣钱。因此,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只有当球员能够给球队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支付给球员相应的报酬。但亚历山大面临威廉姆森理论假设的约束:首先,亚历山大本人是有限理性的,所面临的环境在未来是充满不确定的,因而他虽然精打细算,但也很难确知未来可能发生的具体成本收益状况,最典型的就是球员伤病,或者球员违纪,这些都可能严重影响到球队未来的现金流。其次,核心球员具有较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并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具有机会主义动机。这就意味着核心球员在获得高薪合同后,可能采取偷懒等方式出工不出力,从而给球队带来损失。核心球员甚至会对球队施加压力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就是所谓“敲竹杠”或者“要挟”。这些被威廉姆森称为“机会主义行为”,在激励理论当中又称作“道德风险”。很显然,作为球队老板一旦面临球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担心其给球队造成损失,即产生了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在是否给予高薪合同方面极为慎重。
  
  但是,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论,无论亚历山大如何谨慎,并且所聘任的CEO莫雷多么精明,也无法完全规避球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因为参与这个交易关系的所有当事人都是有限理性的,所面临的环境都存在不确定性,因而无法在事前设计一个完备的合同来规制事后所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假如在合同签订以后,球员和球队产生了利益纠纷,可以通过一个高效的NBA联盟、相关的仲裁机构和法院来加以解决。问题是,这些治理结构中的当事人同样也面临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的约束,因而必然也无法保证合同的纠纷完美解决。结果,在威廉姆森的世界里,球队和球员的合同必然是一份不完备合同。既然合同不完备,当然存在诸多漏洞,也就意味着未来必然存在很多纠纷。为了避免这些纠纷的困扰,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球队通常不会给球员提供长期合同,而都是提供一定期限的中短期合同。并且都是等球员打出稳定的成绩后才逐步增加球员的薪酬。这样的一种合同系列能够确保球队老板免受球员道德风险之苦。因此,一系列有限期合同所组成的治理机制就是NBA球员市场上经过长期探索逐步演变出来的有效制度安排。
  
  当然,球员可能出现道德风险,老板也会有机会主义动机。因为球员的人力资本是专用的,转入其他行业就会贬值。这个时候老板同样也可能敲球员的竹杆。假如签订长期合同,对于未来成长性很高的球员来说,由于一开始没有打出足够好的成绩,就会在薪酬上吃亏。并且如果长期合同在身,老板就可能过度使用球员,从而导致球员人力资本过度折旧。为了防范老板的道德风险,高成长性的球员肯定不愿一开始就接受长期合同。结果,球队老板预期到这一结果,必然可以判定,一开始希望长期合同的球员肯定不是高成长性的球员,因而也就不愿乱给长期合同。所以,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论,在球员市场上,一系列有限期合同就构成了一个均衡。尽管合同都是不完备的,但期限的限制使得球员和球队都在未来获得了再谈判的机会,因而可以重新确定交易关系。结果双方的道德风险都得到有效规避。
  
  “制度总是不完备的”
  
  那么亚历山大什么时候会给姚明股权呢?很简单,假如亚历山大打算开拓中国市场,那么意味着姚明即使退役也仍然可以给他带来持续的现金流,这个时候给姚明股权对双方都有利。但如果没有这个打算,那么姚明就和其他球员的待遇类似了。但即便亚历山大愿意给姚明股权,给多少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有少量股权,姚明肯定不感兴趣,但如果给多了,亚历山大又不愿意。这又回到再谈判当中来。双方必须通过持续的协商才能签订一份股权合同。同样的例子在华谊兄弟那儿类似,给冯小刚等人股权一定有效率吗?不一定。这个股权合同是不完备合同。当华谊兄弟上市交易后,过了解禁期,冯小刚等人的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冯小刚等人可以通过卖出华谊兄弟的股票来获得投资收益,这样股权对其就没有激励。这就是为什么通常公司对于重要的核心成员都采取期权激励,或者做一个股权和期权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股权激励。这样说来,其实华谊兄弟仅仅采取股权激励是无法化解旗下明星的机会主义行为的。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我们看似在讲述NBA球员合同的故事,实际上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威廉姆森的理论精髓。按照威廉姆森的思想,只要交易关系中各方都有限理性,未来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一方就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或者被另一方敲竹杠,这会导致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要试图降低这些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采取适合的治理机制。好的治理就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治理!这是威廉姆森的核心思想。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有些交易关系比较确定,比如球员市场上的一般角色球员,这代表了普通的劳动力群体,其人力资本缺乏专用性,所以被敲竹杠的机会多,敲别人竹杠的机会少,因而这些人都适合一般的市场化的劳动合同,同时通过组建工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因而一系列短期合同加上工会组织,就是一个好的治理。而对于具有一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比如一般的球星、明星以及公司技术人员等,或者专用性较高但未来不确定性不大(比如超级明星球员的运动生涯有限),存在雇员和雇主双边的机会主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合同,比如有限期高薪合同附加雇员的某些保障性条款和选择权。而对于那些人力资本具有很高专用性的雇员,比如能够带来持续现金流的超级明星(冯小刚即是如此)、公司的关键技术人员和高管等,通常需要一些类型的长期合同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比如给予股权和期权组合。而对于一些特定的交易类型,比如交易关系涉及较大外部性的,比如公共安全等等,则需要组建政府组织来实施有效治理。
  
  由此我们看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合同、各种类型的组织,它们组成了相应的治理机制,这些治理机制能够适应各自的参与人类型和交易环境,从而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假如一个经济体中没有选择出合适的治理机制,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一个高交易成本的经济体,因而充斥着低效率。如果我们总是幻想通过政府组织来提供标准化的治理机制,并渗透到经济领域的每一个角落,那么结果会适得其反。威廉姆森的这些核心思想往往被人们所误读,反而被看作是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这是对威廉姆森的严重误解。威廉姆森之所以一直强调有限理性假设,就在于告诫人们,制度总是不完备的,并且是多元化的,无法事前就提供出来一整套完美的制度安排。如何形成好的治理?是基于自由选择和规则的有机结合,是基于适应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设计。毕竟社会不可能工程化,其中更基本是一个自我演化过程。
  
  威廉姆森的精神导师
  
  在阅读威廉姆森的著作之前,千万要重视他的精神导师的思想:阿罗、钱德勒、科斯和西蒙。只有完整的理解这四位大师的思想,才能够真正理解威廉姆森的理论精髓。威廉姆森迄今著述颇丰,代表性体现在三本著作上,它们是《市场和等级》、《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以及《治理机制》。而威廉姆森对治理机制的认识也是进阶的,从一开始市场和等级的简单权衡逐步过渡到不同治理机制的权衡,然后进一步过渡到各种治理机制不完全性的根源的探索(后期的威廉姆森更多强调了有限理性的作用,和行为经济学保持了密切联系),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待现实经济生活的指导思想,并且为我们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迪。不过最后需要提醒一点,威廉姆森的书读起来非常拗口,目前国内的译著更加难懂。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基本达意,建议读者有条件的尽可能阅读原著。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4/152340.html


good,mark一下


很好~赞周业安老师


Thanks! mark :)


标记


简单事件阐述理论,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