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

格勒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格勒  

页数:

5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83年至1986年,我在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梁钊韬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我接受了包括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体质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全面训练。在此基础上,完成博士论文《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并于1989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中国的藏学研究正处于逐渐恢复阶段,所以,这本书虽出版仅800册,但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资料连同注释被许多人引用、抄袭,于是有不少学友及同行建议我再版。我本人自调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后,身兼行政和科研双重任务,一直抽不出时间重新阅读和修改这本书。直到2000年,我才下决心见缝插针,一字一句地重新审阅和修改,并补充了一些新内容。  今天,当我在蓝天白云下的圣城拉萨,重新阅读书稿时,我再次回想起导师梁钊韬对我本人及博士论文的评价,现抄录于此,以表对他的思念和纪念:  格勒同志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又是新中国第一代藏族博士研究生。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于1986年7月4日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经答辩通过。  1983年,格勒同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堑教授等推荐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我是他的指导教师。入学3年来,他经受了人类学的全面训练,所修课程包括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体质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等。由于他勤奋好学,拼搏精神充沛,所以各科成绩均优良,并发表了一系列有独立见解的课程论文。在此基础上,他遵循人类学家必须采取的参与观察的田野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人熟、地熟、语言熟、情况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配合下,在川西北藏、羌、彝等民族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性学术考察,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做了前人所难以做到的工作。 由于他懂得藏、汉两种语言和文字,又有较深厚的汉文历史学修养,所以在收集和运用各种资料上获得了出色的成绩。  从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格勒同志的人类学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文化人类学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其中尤其对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区域结构及多重性发展原理,不但领会深刻,而且作了具体、深入的文化人类学理论的阐述。全文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思想,努力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民族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论证了藏族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与国内外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颇多创见,是当今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为依据的人类学著作。  我作为格勒同志的导师,反复读过这篇论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以充分的科学材料,批驳了国外某些学者的“藏族外来说”等学术错误和政治谬论,说明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藏族很早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成员,同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藏族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藏族强烈的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形成等问题,这对于今天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业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个出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青年学者,利用几种民族的文字材料,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探索本民族的来龙去脉,论证上千年前的古代民族历史文化关系,写出如此的论著,即使有些不足之处,也是难能可贵的。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孕育藏族及其古代文化的摇篮  第一节 藏族地区的三大自然区域及其环境特点  第二节 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域  第三节 卫藏——孕育藏族及其古代文化的摇篮第二章 藏族及其古代文化的来源  第一节 远古的西藏高原是否有人类居住?   第二节 藏族的体质特征及种族来源  第三节 藏族源于“印度”和“发羌”?   第四节 藏族源于三大原始民族系统的融合第三章 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  第一节 藏族的氏族组织  第二节 古代藏族社会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第三节 藏族文献记载的第一个部落联盟酋长聂赤赞普第四章 氐羌南迁及其与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关系  第一节 氐羌和氏羌民族系统  第二节 氐羌文化的原始中心区  第三节 氐羌东迁与汉化  第四节 氐羌原始文化南移  第五节 氐羌南迁与石棺葬文化  第六节 氐羌南迁与藏族及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关系  第七节 小结第五章 古代藏族与氐羌的融合及藏族各支系的形成  第一节 古代藏族与苏毗、羊同的融合  第二节 古代藏族与白兰羌的融合及藏族“白岭国”  第三节 古代藏族与党项羌的融合及“木雅”藏族的形成  第四节 古代藏族与氐族、宕昌羌、邓至羌的融合及迭部、舟曲、白马等藏族的形成  第五节 古代藏族与西山诸羌的融合及嘉戎藏族的形成  第六节 小结第六章 古代藏族与我国北方胡系统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  第一节 藏语对北方胡系统民族的泛称  第二节 藏北高原的“霍尔巴”  第三节 古代藏族与吐谷浑的关系  第四节 经过青藏高原到云南的北方“高鼻深目”人  第五节 古代藏族与回鹘的关系  第六节 古代藏族与突厥的关系  第七节 古代藏族与于阗的关系第七章 古代藏族与伊朗、勃律、克什米尔等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古代藏族与伊朗  第二节 古代藏族与勃律  第三节 古代藏族与“悉立国”  第四节 古代藏族与克什米尔  第五节 小结第八章 古代藏族的共同特征  第一节 语言文字  第二节 地域  第三节 经济生活  第四节 心理素质第九章 本教  第一节 本教的两种形态  第二节 本教的神  第三节 本教的巫师及其巫术活动  第四节 佛教化后的本教第十章 藏传佛教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特点  第二节 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第十一章 藏族艺术与文史档案  第一节 藏剧艺术  第二节 歌舞艺术  第三节 文史档案后记

章节摘录

  4.“羊同”早于“发羌”居青藏高原  藏文史籍中提到的藏北高原西部之zhang-zhung(香雄)邦,现在国内外研究藏史者多指为两《唐书》所载的“羊同”。  《通典·边防典》“大羊同”条:“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  《慧超往五天些国传》云:“迦叶弥罗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婆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所管。”杨同即羊同。  《册府元龟·外臣部·国邑一》:“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  《唐会要》九九,“大羊同国”条:“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至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辫发氈裘,畜牧为业。”  这些记载与本教《世界地理概说》中记载的香雄方位基本吻合。“东面和蕃接壤,有时也受蕃的管辖。”但藏文甚至汉文史籍中均未说明香雄或羊同是古羌人。鉴于国内外不少学者考证羊同为羌人一支,而且“辫发蚝裘”为羌俗,国王姓“姜葛”与“羌”古为同族,因此把它当作一个古羌人一支也许是可以的。  如果说香雄为羊同,羊同为古羌人,那么古羌人迁居藏北高原的时间很早,按藏籍记载香雄王辛绕比藏族传说中的聂赤赞普高五代,早200年左右。①藏文《安多政教史》记载,聂赤赞普生于松赞干布前851年(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之间有30代赞普,按每个赞普平均25年计算,大体也是七八百年),如松赞干布死亡的时间为公元650年,以此推算,聂赤赞普生于公元前201年即西汉初。而香雄王辛绕则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也就是说“羊同”部早在史籍“发羌”西迁入青藏高原之前就已存在,如果说“羊同”也是古羌人的一支,那么“羊同”与藏族发生联系的年代比“发羌”还早,而且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藏族文献中,只有“羊同”、“苏毗”、“党项”等羌人部落的记载,而没有“发羌”的记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 PDF格式下载



作者是国内第一个人类学博士,也是藏族第一个人类学博士,他的著作很有学术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