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绿窗书影

赵芳芳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赵芳芳  

页数:

2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书话文存”中唯一的女性作品,风格、内容明显有别于其他几部作品。此书以其女性的视角、诗性的语言、散文的笔调抒写人与书的故事,别致,有趣,充满故事性。
此书与一般的书话作品不同,除了论及图书的相关掌故、因缘、书事外,更多的是将笔力放在书的情趣上,比如个人品味、审美意致、情感交流等,以及人书相遇后发生的故事。本书由知性女子赵芳芳著。

作者简介

赵芳芳,金融人,知性女子,喜欢与书邂逅,与文字为伴,著有散文随笔集《一花可可半梦依依》、《朱颜别趣》,曾为《国际金融报》、《深圳晚报》、《重庆晚报》等媒体开设专栏。朋友撰联誉之“旧时月色境界。文字美酒成佳酿;南粤梅花气概,澡雪疏影送芳馨。”

书籍目录

卷一 书人写意:有你傍我欢歌,荒原呀,便是天堂
唐德刚的刚梅兰芳的魅
无须吴之须之缶之梅花
亦生亦死亦情书,赵清阁、朱湘、石评梅——那些民国的情圣情痴
漂而不泊的北岛
秦淮灯影
晚风
迷恋手写的恣意——兼赏张旭、苏东坡书法之美
史景迁之张岱:追忆,往事并不如烟
钟芳玲的盛宴
那个纯净声音带出的清丽洗练文字
妖娆国美丽笺
梅色与墨香
前世李煜今生陈陟云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风暴蝴蝶”郑玲和“文坛外奇人”陈善螵
如果没有你,我多么孤独
白石为盟鲜花为证
再开一次吧最后一次远比第一次更美丽
张潮碎影
红裙如何得趣
三福
求知己
为月忧云
一把好刀如何抒情
自拥牛衣沉醉倒——史学家、文学家王春瑜先生印象
卷二 书影斑斓:你的醇关雅丽,曾经敲开我的心扉
误入藕花深处
“问名”的繁文缛节和衍变
书眉漫话(一)
披霞与霞帔
从你的脸读到你的心
此卢梭不是彼卢梭
你令我心迷神惑
冷冰川的温度
温馨夜
书眉漫话(二)
俞平伯的袖子
张先生,真公子也
为谁风露立中宵
好看、难看和易看
告别阅读
三更梦书
书缘,一个长长的故事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终于一脸喜气——香港访书掠影
住在楼上的书店
眼睛不够用
打折医牙痛
情色“花儿”
情诗之魅
闪开,让我看看你的八十年代
索性做条吃书的鱼
《追忆与遗忘》的终极关怀
想念你的清雅和斑斓
花事,妖娆复妖娆
伊豆舞女与温泉
春如线,四季如线——赏读吴冠中《画里画外》
而暧昧而美丽
今夜,看水与火的纠缠
也送自己一匹马
抱住读书这棵树
我爱幽蓝
宋词心情
隔墙送过千秋影
栖息在唐诗宋词里的月亮
卷三 书情婉约,与书有关的故事,我的感动我的恒久不变的痴心
壶里日月 纸上春秋
月光光照地堂
长安问石
恰似你的温柔
雪国、枕草子的音乐现场
安人辞书里走来的美丽和沧桑
关于秦腔、关于剪纸,或者一场偶遇
惊艳始于味道
阅读:夜色隆隆驶过我心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阳关三叠》说起
诗之陶
恋恋蝶舞
有一种美丽叫健康——《拯救乳房》及其他
裁毛边用竹刀才好
宁愿枝头抱香死
以身殉歌《荆棘鸟》
《绝对衣性恋》与食物恋
又见姜花
瓶中信漂流书
书房暗香
万福台是一本线装书
八十岁贝宝德二十岁爵士乐
《电子情书》的书店情缘
月下看美人
小人书的美丽和忧愁
卷四 书色可餐;可入馔的书,或煮字为食,咬文嚼字的另类表达
人与鸡
茄子是否古汉语
咖啡你爱不爱
《爱莲说》及鲜花美人
落花生的神圣职责
袁枚的趣味和美食的真味
《厨房秘密》:盐
汤圆之情感美学
自作多情“让”豆腐
不怕嫁错人最怕起错名
粥底哲思
补碗与补爱
后记:天哪,书

章节摘录

  看古装戏看地方戏,总有一些角色络腮长髯,或喜或怅,捋须的动作总少不了。也许它就像女人的美貌,用来炫耀。炫耀雄性的威武刚阳,更有人刻意在胡须上玩花样,于是,又有美髯公之说,无论什么身材,美髯飘飘,仙风道骨,该是何等倜傥。身为男人而无须,就像女人而不西施,应该是件赧颜的事吧?可这样的尴尬,偏偏落到吴昌硕身上,而他,又这么喜爱一副又长又密的于思胡子。  看过他六十岁的自画像,在《吴昌硕传》扉页之后,脸圆颊丰,眼小额秃,相貌凡俗,尤其嘴唇周围,确实没有胡须,难怪他既憾且恨。不过,世人对这些小缺陷,实行的是扬长避短之法,能饰则饰,能略则略,实在不行,还“走马观花”。而吴昌硕不一样,其无须之憾,不仅常常被,朋友们调侃,他自己有事无事也拿出来自嘲一番。最好玩是七十大寿时,居然自刻一方朱文印,号称“无须吴”,广而告之。有趣的是,这方印章的字体粗看起来,像一根根长须,优雅而舒展。手摸刻刀,是不是想着曾农髯那把迎风吟哦的长须呢?曾农髯是他的好友,也是张大千的老师。言为心声,字为心声,如此作为,个性十足。细品之下,不禁莞尔。他深怕别人不明其意,又自我解释一番,“翁灵舒逃禅乎,我禅未逃须则无,咄咄留须表丈夫,无须吴,无须吴。”更把这番话刻在边上。这还不算,十年后八十岁,再刻一方白文巨印“无须老人”,表达心中长年不释的遗憾。看来此番长恨呀,绵绵无绝期了。  想不到,长髯在吴昌硕心中,竟有如此之重。我想,一把胡子于他,不仅仅是胡子,可能是心中情感抒发的一种外在形式,或许更严重的是,那是伟丈夫的性征,怎么可以没有?如此这般老顽童,真叫人喜爱。  吴昌硕的胡子心结,别以为只是生活小节。生活情趣,直接反映艺术追求。我从来都相信,生活与艺术相辅相成,互为本末,不能割裂。吴昌硕从中表现出来的性情志趣,执著、大方、率性、孤傲、求真求美,也是作品传达出来的独特韵味,如果忽略了他对美髯的渴望,很可能错过一个风景绝佳的窗口。  《吴昌硕》是另一本关于他的书,跟《吴昌硕传》不同,此书重在解读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配有很多画作插图,每图都有简单解说。然而在《吴昌硕》里,找不到对“无须吴”的记述,即便《吴昌硕传》的描述也不多,站在读者的角度,真是遗憾,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艺术形象之外有些世俗味道的真实可触的人。  这种遗憾,因“缶”的出现,总算有了熨帖的安置。两书关于缶的篇幅不少,缶是一种很古老的物件,是乐器,又是容器。《诗经·陈风·宛丘》中这样写,“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元冬无夏,值其鹭”,说什么呢?鼓点敲起来了,缶响起来了,美丽女子合着节拍,在舞场上摇摆起舞,从冬到夏,不肯停歇。由此可见,最早时缶是敲击乐。然而好朋友送给他的这件礼物——缶,却奇大无比,“竞有五石至十石的容量,扣击之下,声如洪钟”。据查一石是一百二十斤,能装下十石,简直庞然大物。这样一件特别的东西,从出现开始,便和吴昌硕的艺术之路,紧紧维系。吴昌硕欣喜若狂,终日摩挲不已,推断这是不亚于三代的遗物。他当即为缶写了一首长诗,首句是“以缶为庐庐即缶,庐中岁月缶为寿”,更对缶进行一番形容,“雷文斑驳类蝌蚪,眇无文字镌俗手”。他爱缶成痴,把居室命名为“缶庐”,作品集多冠以“缶庐”,缶、缶道人、老缶、缶翁等别号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生涯,成为他特立独行的形象。为了他的画,专门买了一册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吴昌硕花卉册》,电脑制版,彩色印刷,共有十二幅画,其中六幅落款都是缶、老缶、缶翁。  今人也许很不理解,这样一件既重且笨的大家伙,为何博得吴昌硕的喜爱、器重?答案,就在他的画中。  最喜欢他的梅花。在一巨幅红梅上,他题写,“画红梅要得古逸苍冷之趣,否则与夭桃裱李相去几何!一落凡艳,罗浮仙岂不笑人唐突?”此话说得自负自得,可又无可辩驳,古逸苍冷,确是他毕生追求并实践的最高境界。  他画的梅花,总让石头相伴,或怪,或老,或顽,或瘦,浓淡相宜,远近不一。有一幅《寒梅吐艳》作于79岁时,画面上,红梅绿梅互为映衬,左下部绿梅以老石为背景,枝干粗直,刚毅挺拔,绿影簇簇,朴茂生气;一枝红梅从右中侧逸出,呈娉婷之态,斜向左上侧,朱红点点,婀娜有致。整幅画,清雅与秀丽互生,因一浓一淡两块老石的衬托,画面朴拙中见力量,风骨奇崛。吴昌硕曾说“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清”,以石头的冷峻刚硬,反衬梅花的苍劲雅致,凸显其坚强不屈、傲岸脱俗。《吴昌硕》收入写梅的画作共有十八幅,有图轴、条屏、册页,每一幅都有石头相伴,因此,总有一种古意古趣透出。  因着梅花的高洁冷峻,古人多有咏颂,有的甚至到了有点变态地步,比如宋人林逋的“梅妻子鹤”。若说这也是爱梅,那他的喜爱中,怎么也欠缺点格调,爱就爱了,非要“妻”回来吗?所谓文格高下立刻可见。这么一比较,吴昌硕的“苦铁道人梅知己”,更显得典雅、高洁、飘逸以及深’沉了。在他眼中,梅有百样姿态,“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倔强如诤臣,离奇如侠,清逸如仙,寒瘦、枯寂、坚贞、古傲如不求闻达之匹士。”每一种,都是他所爱所喜,画梅几十年,梅花给了他愉悦和慰藉,而他的古趣和古意,他对梅的理解和深情,也从这些千姿百态的梅花中,丝丝缕缕,渗透出来。  如此说来,吴昌硕对缶的喜爱,也源于这种古意。“与古为徒”便是他的艺术观,几十年临摹、研读大量古代碑文拓本,写《石鼓文》,并将古篆隶的用笔书法化到绘画中去,创造出古雅放逸、铿然激越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后人谓之金石味。  吴昌硕很少画人物像,可在《吴昌硕》里收有一幅《钟馗》,铁面钟馗画成白脸红衣,醉眼惺忪,袖手无助,煞是好玩。最妙的是一把长胡子,又密又黑,飘垂胸前,题写“美髯如公三百六十酒场中”,好不威风。  看来任何时候,“无须吴”都决不放过渲染美髯的机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绿窗书影 PDF格式下载



书话文丛唯一的知性女作家;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书人写意”摹写书中人物、书籍作者;第二辑“书影斑斓”,描写曾在个人阅读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书,;第三辑“书情婉约”,有别于书话体裁,融入更多的个人阅读经验和私人情感;第四辑“书色可餐”,来源于“秀色可餐”,顾名思义,这一辑跟饮食有关,可入馔的书,或煮字为食,咬文嚼字的另类表达。从书到人、从人到书、人与书的厮磨、守护、缠绵,进而情愫暗生、沉沦其中,这过程,几近谈恋爱。


和我期待的有差距,还行吧,书话类的女作家少。


很喜欢,一般不太看散文类的书籍,但这本比较清新自然。


本书是好书。本书印刷装帧都很精美,作者写的东西,写出了很多人心里想的东西。多读书,读好书。


朋友推荐的,说我一定会喜欢,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文字的深度和立意远远高于一些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反正我是喜欢了~


普通读者要求高


如题。
这几十年来,商务似乎有意识的与书话类书籍,保持着距离。
其中的为什么,不得而知。
但此数册,打破局面。应该说:好!

谨望于商务者,像做【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一样,制得精品,挽回书话声誉!

此书尚在路上,内容无从谈起。但愿不负所期!


总是有读书人在谈论有关书的话题。


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清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