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

汪高鑫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汪高鑫  

页数:

3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作者简介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西汉前中期的社会政治与学术思想
二、董仲舒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地位
三、董仲舒的历史思想及其对汉代历史思潮的影响
四、关于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的研究现状
上编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
汉代“究天人之际”历史思想
绪言
第一章 “天人感应”论:董仲舒历史决定论的
神学表述形式
一、“天人感应”论的理论渊源
二、“天人感应”论的基本内涵
三、“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
一、高扬人的价值
二、汲取今文经学“圣人感生”说
三、与董仲舒天人观念的异同
第三章 两汉之际神意史观的发展和神学批判思想的出现
一、刘向对董仲舒“灾异”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班固对董仲舒以来神意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第四章 东汉末年的天人思潮
一、“二类”说:何休对“天人感应”论的总结
二、荀悦天人观的思想特点
中编 董仲舒的“三统”、“五德”
说与汉代“通古今之变”历史思想
绪言
第五章 “三统”、“五德”说:董仲舒的历史运次论
一、“三统”说:董仲舒的更化救弊论
二、“五德”说:董仲舒的王朝更替论
第六章 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一、“通古今之变”的哲理基础与思想方法
二、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三、继承邹衍、董仲舒的“五德”说
第七章 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运次说
一、新“五德终始”说的创立
二、颠覆邹衍的“五德”相胜说
三、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第八章 何休的“三世”历史发展说
一、“三世”说的理论渊源
二、“衰乱一升平一太平”之“三世”说
三、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三统”说
下编 董仲舒的“大一统”说与汉代
“大一统”历史思想
绪言
第九章 “大一统”说:董仲舒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一、“王一天一元”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立王正始”的政治大一统思想
三、“王者爱及四夷”的民族大一统思想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主张
第十章 司马迁“大一统”思想的史学特色与进步性
一、“大一统”思想的史学表现形式
二、“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统一路径
三、民族大一统思想的进步性-
第十一章 班固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一、断汉为史:对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颂扬
二、与董仲舒民族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第十二章 “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何休的“大一统”思想
一、“五始”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尊天子”与“进夷狄”:“大一统”形下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西周灭商后,一方面继承了夏、商的天命观念,重视运用这种天命观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周人看来,“小邦周”之所以能取代“大邑商”,是天命眷顾所致:“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天明畏,弼我丕丕基。”同样,周人也将伐商说成是“替天行罚”。周武王在牧野讨伐商纣王的誓师大会上,就将其伐商军事活动说成是“今予发,惟恭行天之伐”。这种说法,与当年夏王伐有扈氏、有苗氏,商汤伐夏桀的口吻完全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受命于天的夏、商两朝的相继败亡,也使周人意识到“天命靡常”。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认为上天会本着一颗公正之心,将天命转移给那些有德的人。《尚书·康诰》明确认为周人之所以能代商,就是因为周人有德,“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既然“德”是上天转移天命的标准,因此,要“受天永命”,就必须要以夏商为鉴,尊天敬德。 夏商周天命观念与神权政治的动摇和衰落,是随着西周末年王权政治的逐渐衰败而开始的。西周国势的衰败始于穆王,这一时期“庶人”阶级开始分化,从中游离出一批不贵而富的人,在穆王制定的刑罚中,有了“金作赎刑”的条款。周厉王时,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人开始“谤王”,厉王便令卫巫“监谤”,结果出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恐怖局面,邵公(召公虎)论弭谤,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政治名言,是一种制约王权的思想。周幽王时,西周因犬戎攻破镐京而亡,周太史伯阳父(甫)其实已经预知于先,当周王卿士郑桓公问其王室命运时,他就直言不讳地说王室将要灭亡了,因为幽王“去和而取同”。毫无疑问,像邵公论弭谤和伯阳父论“和”、“同”这种限制王权的思想,既是西周末年神权政治衰落之使然和具体表现,也是对这种神权政治的一种否定。与这种统治集团内部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相对应,当时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怨恨上天与社会不公的新思潮,《诗经》的许多诗篇对此做了很好的反映。


编辑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论述客观缜密,思路清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董仲舒的学问博大精深,博大到天地人都有涉及,精深到许多专业名词很难解释清楚。作者从事学士的视野研究董仲舒,开了一个新路子。


还未来得及看,希望有我需要的看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