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辑本桓谭新论

[汉]桓谭撰,朱谦之校辑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0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汉]桓谭撰,朱谦之校辑  

页数:

84  

译者:

朱谦之 注解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桓谭新论,旧有清人孙冯翼和严可均两种辑本。孙本收入问经堂丛书第三函,嘉庆七年刊;严本晚于孙本十三年,收入全后汉文卷十三至卷十五。清季黄以周亦有辑本,但未刊行。这几种辑本都有缺憾,未惬人意。有鉴于此,朱谦之先生(一八九九——一九七二)乃有新辑本桓谭新论之作。  本书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先生任教北京大学时,写在北京大学25×20的直排稿纸的背面,线装一册。封面有“新辑本桓谭新论”、“朱谦之校辑”、“一九五九年七月”字样。原书只有简单标点,没有引号和专名号。二○○二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朱谦之文集收入本书,为其首次面世。

作者简介

作者:(汉代)桓谭 解说词:朱谦之

书籍目录

校辑者案语自序本书所据校辑书目桓谭新论 卷一 本造篇 卷二 王霸篇 卷三 求辅篇 卷四 言体篇 卷五 见征篇 卷六 谴非篇 卷七 启寤篇 卷八 祛蔽篇 卷九 正经篇 卷十 识通篇 卷十一 离事篇 卷十二 道赋篇 卷十三 辨惑篇 卷十四 述策篇 卷十五 闵友篇 卷十六 琴道篇附录 后汉书桓谭传 孙冯翼桓子新论序 严可均桓子新论叙 黄以周?子新论叙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新辑本桓谭新论(繁体竖排版)》: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辑本桓谭新论 PDF格式下载



桓谭在汉代也是一号人物


新编诸子集成的续编 希望越来越好


新编诸子集成续集可作收藏用,书籍各方面质量都较好。


新编诸子集成,系列都不错,就是不少印刷很差,这本算还好


诸子新编丛书,乃是中华文化之经典,先秦文史研究爱好者必备书,价值很大。


诸子全书已经快齐了,这个也接着收 了。中华这套绝对是经典了。


品相新,印刷精,内容经典!


一个字:好。什么时候,中华书局把价格降下来了,就可以加上两个字:真的


书好服务也好。


书好薄


中华书局的经典书,从中看出古人的政治思维


凑单买的书,不错。


研究中国思想哲学的必读之书。


送来的书好旧。内容还不错。


值得收藏的经典。


经典,一直想买,搞活动五折买了


人地名不标注可能会更适合阅读


历经兵火和自残,我们的传世典籍已经不多了。好好保护和继承吧。


有汉一朝,思想尤经者


还不错 薄薄的一本


经典的版本 先收藏着


辨古论今,比之刘向,陆贾,不遑多让。


文字有清新之气,喜欢


国学必备书籍,好书


个人喜欢,品质可以,字迹清晰,订价蛮高


不多说,经典,慢慢看!


寥寥数语,但是十分精彩。希望有更多好书


书很薄,但里面的内容不薄,还是有可发掘之处。
此书由于亡佚较早,故是本书是从各种书抄之中辑略而来,有的地方前后语义不甚连贯,需区别之。


能入选诸子集成的自然不用说了,粗略翻了翻,待细看


繁体竖排的,新字形了。


外国一些二流作家的文集都有人研究,老祖宗的遗著更应该重视。


很薄的一册书,纯粹为了凑单


内容自然没的说,只不过书的扉页有折痕,不是太爽,总体值得信赖!


严格说,买这本书纯碎是因为喜欢里面那篇著名的《琴道篇》。


不错,恒谭不错


定价太贵了


挺不错的合适一口气读完


也还行。


了解汉人想法绝佳。而且书本薄,页数少,文字浅。


桓谭新论原书已佚,此书为朱谦之从各中典籍中引用新论之句辑录,汇集成书并校注。薄薄一本,为一版一印,质量还是不错的。书中叙述无非是“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引用颜子家训语),感觉内容一般,看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不岀也罢,就以新论之择善而为之意而为之即可也。


没想到书就这么薄,没看呢就完了


书的质量不错,书也不厚,很快就读完了。


繁体,竖排,97页。无注解,无翻译。有句读,印刷清晰。


没有注解


有点不爽


虽然薄,也应该在脊上印上书名,否则放在书架上很不方便。


你们合作的快递公司至今还没有给我送到呢!


印的也不好


桓谭的作品,向来是没有单辑的,都是以诸子百家的形式串烧在其他作品中去(其实存的已很少),很难找到。此一版本集结《新论》(其主要作品)十六卷,包含《本造篇》《王霸篇》《求辅篇》《言体篇》《谴非篇》等等,薄薄一册,是09年新版,字体清晰,很是便宜兼享受。本文不难理解,稍微有点古文基础就可读懂,所以全书无注解,小字部分几乎均为几种版本字之异同或多少之区别,在我看来,小字部分不做研究是没用的。开篇自序是校辑者朱谦之的序。后附录后汉书桓谭传,几种版本的新论序。值得注意和遗憾的是,虽然简单,但是没注解还是有些不便的,比如某些地名和人名,如果没读过左传和诸子等书,有一定难度。建议大家去找一本76年版本的《桓谭及其新论》(出版社大概为安徽大学学报增刊 ),此书注解较详细。结合看效果最好。


初步翻了一下,沒有詳讀。


书皮没问题,内部纸张有问题,已经申请换货。


繁体竖排新字形激光照排,很清晰很难看。


书很薄 内容很丰富。导师要求看的。:)


很喜欢,本子很薄,装帧也很结实,值得购买。


图片与原书不同,内容不错,文字清晰。


对应书的页数和字数,除了价格有点儿高,装帧印刷啥的都还不错


此书不常见,可买来以备翻检。


没有细看,翻看觉得不错


拿经典来凑单用的……


配單必選小書


准备收齐这绿皮的新一套


这本书的相对价格有点高啊


包裝雖好,總體一般。


  這是李敖對桓谭的評價,不知道為何李能從這麼點殘缺的字去評價此人為古代思想家最優秀的一位,覺得多少有點不負責了~
  
  【桓谭(前二三?~五六),字君山,江苏徐州人。他父亲是汉成帝时候的太乐令,他在音律方面,因此就很内行。他"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除了音乐以外,他又"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
  
    在王莽篡汉的时候,"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但是桓谭"独自守,默然无言"。玉莽给了他不说话的自由,让他做掌乐大夫。
  
    汉光武当政后,桓谭上疏请求改革政治,请求禁止"富商大贾""中家子弟"放高利贷,请求注意"同罪异论""刑开二门"
  
    的司法黑暗。后来又上疏请求不要迷信谶纬。汉光武是迷信讼纬的,发怒要杀他,他"叩头流血",才得免死。此后忽忽不乐,不久就死了。
  
    桓谭在那种马屁与愚昧的时代里,敢于不讲话,也敢于讲话,的确是位了不得的前进思想家。可惜他的遗著《新论》二十九篇失传了。这篇"形神"是非常难得的一篇劫余,其中讨论"人死如灯灭"的哲理,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范缜。在中国的思想家里,桓谭的确是最优秀的一位。】
  


  “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以喻此书,亦不为过。如:“凡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情性所好恶,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务焉。若材能有大小,智略有深浅,听明有闇照,质行有薄厚,亦皆异度焉。非有大材深智,则不能见其大体。大体者,皆是当之事也。夫言是而计当,遭变而用权,居常守正,见事不惑,内有度量,不可倾移而诳以谲异,为知大体矣。”
  
  “刘子骏信方士虚言,谓神仙可学,尝问人言:‘人诚能抑嗜欲,阖耳目,可不衰竭乎?’余见其庭下有大榆树,久老剥折,指谓曰:‘彼树无情,然犹朽蠹,人虽愿爱养,何能使不衰?’”
  
  “前圣后圣,未必相袭。夫圣贤所陈,皆同取道德仁义,以为奇论异文,而俱善可观者,犹人食皆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复居美者也。”
  
  似此明智平实之语,诚2000年间俗流所不逮者也,令人兴一蟹不如一蟹之叹。


  桓谭的作品,向来是没有单辑的,都是以诸子百家的形式串烧在其他作品中去(其实存的已很少),很难找到。此一版本集结《新论》(其主要作品)十六卷,包含《本造篇》《王霸篇》《求辅篇》《言体篇》《谴非篇》等等,薄薄一册,是09年新版,字体清晰,很是便宜兼享受。
  本文不难理解,稍微有点古文基础就可读懂,所以全书无注解,小字部分几乎均为几种版本字之异同或多少之区别,在我看来,小字部分不做研究是没用的。开篇自序是校辑者朱谦之的序。后附录后汉书桓谭传,几种版本的新论序。
  值得注意和遗憾的是,虽然简单,但是没注解还是有些不便的,比如某些地名和人名,如果没读过左传和诸子等书,有一定难度。
  建议大家去找一本76年版本的《桓谭及其新论》(出版社大概为安徽大学学报增刊 ),此书注解较详细。结合看效果最好。
  
  另:桓谭,历来研究的并不多,虽然其人是王充的先行者,对后者影响甚深。桓谭是安徽淮北人,现在主要是淮北或者安徽的部分地区还在研究,其他地方貌似没有了,所以版本不多,要么就是早年的偏僻或者内部的交流书籍。CNKI的论文也不多。
  不过要了解其思想,可以参看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桓谭王充评传》,不错。
  


  〇卷八《祛蔽篇》与杜房、刘伯师以烛火论形神条。《弘明集》引为论形神之嚆矢。
  〇同卷,元帝时汉中道士王仲都能忍寒暑条。《宋书》卷41(《南史》卷23)江斅《让婚表》“王偃无仲都之质,而倮雪于北阶”。即用此典。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仲都冬倮而体温,夏裘而身凉,桓谭谓偶耐寒暑。”戴明扬校注已经指出。
  〇卷九《正经篇》指庭中大榆树,言“彼树无情欲可忍,无耳目可阖,然犹枯槁朽蠹,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之不衰。”桓温顾垂柳而致慨;仲文抚庭槐而兴叹;江淹“树无情而百色”,玉溪生“一树碧无情”之句,其意仿佛。详参《管锥编》。
  〇卷十四《述策篇》陈平为高帝解平城之围条。此事《史记 陈丞相世家》只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集解》引桓谭《新论》。《汉书 陈平传》:“高帝用平奇计,使单于阏氏解,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应劭言此事,略同《新论》此条。师古注:“应氏之说出桓谭《新论》,盖谭以意测之,事当然耳,非记传所说也。”则曲逆之奇计,盖本于桓谭之说,时去高帝二百年矣。
  
  其余述王莽时事,可补《汉书 王莽传》之阙;记扬雄论文之语(如,读千赋乃能为一赋),可为考文一助;类此不一而足。
  


  篇篇都或多或少残存些文字,以便读者能窥其概略,此是好事一桩。但从辑录的概况来看,此书除了和王充一样对当时谶纬之学持谨慎的批判精神值得一窥外,其他内容无论从辞章还是内容皆平乏之作,或有模仿时人作品的痕迹。当然只从残篇断句来断言作品整体是不公平的。


後頭寫的是什麽 湊字?


是的:)


LS所言甚当...
多自多之言而少实,可以为憾...


還可以吧 歷史上多少還是有點影響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