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字结构析论

王初庆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王初庆  

页数:

37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受命在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授文字学开始,到2009年退休,匆匆竟三十五年。为架构合用的教材,当年边教边学,陆续由累聚的一得之见裹,勾勒出自己的文字学体系,于是在1979年结集成书,交给文史哲出版社印行。由于早年受到印刷条件的限制,只能先将以学理为主的《中国文字结构析论》刊印出来;于字例一端,则力有未逮。书中所牵涉的少量甲、金文以及古、籀、篆之字形,都是透过手写描绘的方式处理,未尽如意。其后在修订之际,也仅能在既有的格局之下小幅更动。随着计算机科技日新月益,在软件方面,甲、金文、小篆的数据或图文件字形也陆续有学者整理出来备用;于是在2003年利用休假的机会,又将六书的字例编成《中国文字结构一一六书释例》,委请洪叶文化刊印,配合《中国文字结构析论》作为文字学的教科书使用。但是两本教材,加上基本工具书《说文解字注》,学生在上课时有些辛苦,也不必讳言。如果能整合在一起,在系统上会更清爽,但因循之下,一直没有处理。  笔者对于六书主要的观点在于:虽说对于个别的汉字,就其本形、本音、本义平面地来作六书的分析,只能找到独体的象形、指事,合体的会意、形声四书;转注、假借不与焉。然而从文字孳乳衍化的层次来看,文字除却共时的记志语言以外,语言的声音既因时空有差异,文字的形义亦往往随之更易。此外,文字形构的繁简,在历时的过程裹,迭有变迁,亦为不争。由于语意的不断扩充,假借与六书之外的引申,是引致文字意义混淆的原因;于是透过转注的方法另造新字以解决之,所造出的新字与原先的本字转相为注。当然,遇见字形的混淆与语音的变迁时,转注出新字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就表面的形构观之,新造出的字大体可说都是从某某声的形声字。是以,引申与假借是导致文字义混的原因;转注是衍出新字、解决义混的方法;而所造的新字的形态以形声为主:所以在个别文字的分类时,表面观之,引申、假借、转注三者无所作用;但就如何使文字的形、音、义扩充与明辨,引申、假借、转注的作用不可忽视。透过引申、假借、转注,形声字大量出现;形声是汉字最晚出也最进步的结构。

内容概要

  在全面梳理“六书”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详尽分析,既谈六书也谈字例,既谈字形变化史也谈变化现象,理清了汉字孳乳发展的脉络,读者可以根据其分类原则及例证去了解其它汉字,并进而了解汉字孳乳演化及继续发展的方向。该书既可作为对文字学有兴趣者的入门之书,也可作为专业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书籍目录

凡例《汉字结构析论》自序《中国文字结构析论》自序《中国文字结构——六书释例》自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释名第二节 治国学不论从任何方向发展皆不可舍小学一、义理二、辞章三、考据第三节 文字本身的变易第四节 治中国文字学的途径第二章 字形的起源及其变迁第一节 中国文字的起源第二节 古文与籀文第三节 古籀之变与籀篆之变一、由古文到籀文——古籀之变二、由籀文到篆文——籀篆之变第四节 篆隶之变一、强异为同二、将一作二第三章 六书总论——六书说的起源及其流变第一节 六书之名为后贤所定第二节 六书的名称与次第第三节 六书体用探微第四节 六书非汉字所独有,其分类亦非绝不可易第五节 从《说文》说解剖析六书到运用六书第六节 三书说平议第四章 (上)象形通释第一节 释名第二节 象形字的肇造一、从造字的先民们对实物观察的角度看二、就造字先民们取材与描绘的方式看三、象形字古文多异体第四章 (下)象形释例第一节 象形字的分类一、纯象形二、象形变例第二节 象形正例一、仰观二、俯察三、正视四、侧视五、后视第三节 象形变例一、增体象形二、省体象形三、兼声象形第五章 (上)指事通释第一节 释名一、将此八字分作两层次看二、将指事分作两类解第二节 指事字与象形、会意的分别一、指事和象形之别二、指事和会意之别第五章 (下)指事释例第一节 指事字的分类一、纯体指事二、增体指事三、变体指事四、省体指事第二节 指事正例一、以虚拟之符号以表识抽象之概念二、借描绘实物的形象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第三节 指事变例一、增体指事二、变体指事三、省体指事第六章 (上)会意通释第一节 释名第二节 亦声字探微第六章 (下)会意释例第一节 由《说文》于会意诠释之术语谈会意字之分类一、会意正例二、会意变例第二节 会意正例一、异文比类二、同文比类第二节 会意变例一、省体会意二、增体会意三、会意兼声第七章(上) 形声通释第一节 释名一、主半角半声之说者二、主半义半声者三、主即声即义者四、主初有声无形者五、主初有形无声音第二节 形声字的形符与声符第三节 形声字的架构第七章(下) 形声释例第一节 形声正例一、象形加声二、由于语言孳乳而加形三、因文字假借而加形四、本字为引申义或假借义所专,遂加形或加声以明其本义者五、从某某声第二节 形声变例……第八章(上) 转注通释第八章(下) 转注释例第九章(上) 假借通释第九章(下) 假借释例第十章结论——文字的发展附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固定的和某个假借字配合,永远代表某个语词的情形。董先生又举出在云南丽江一带的么些族(今称为纳西族)所用的“么些象形文字”(今称为纳西东巴文字)来作参考,么些文字据说起于南宋,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历史,而么些文是独立发展的,没有受汉字的影响,其构造也与汉字的六书并无不同。所以,“所谓‘六书’者,本来是文字产生初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造字程序,比中国文字早两千年的埃及文和美索文是那么形成的,比中国文字晚两千年的么些文也是那么形成的。所以,实实在在地说:六书并不是我国专有的‘国粹”’①。  六书既不是汉字所独有,他们的界限是否很严密呢?戴师静山说②:指事一名,班叫做象事,郑叫做处事,许叫做指事。照许慎所下的界说和例子看,郑、许两家的意思是相同的,而和班就所见有异了。譬如“上、下、本、末”等字,照许、郑叫做处、指,意思恰合;所以许慎《说文.序》和说解中,只举了“上、下”两字,算是指事,都说是象形,却与“昼成其物,随体诘铀”的界说不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字结构析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