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许宝蘅日记(全五册)

许恪儒 整理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0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许恪儒 整理  

页数:

2131  

Tag标签:

无  

前言

先父许宝蘅先生,字季湘,号巢云、公诚、觉庵、央庐,晚号耋斋,别署咏篱仙馆、寿閒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仁和许氏为浙江世家,自清乾隆后科第蝉联,颇得盛誉。清光绪元年乙亥十一月二十三日(1875年12月29日),先生出生于湖北汉口郭家巷。先祖父秦兆公(讳之琎)时任湖北候补知县,兼江汉关大关委员。先祖母张太夫人先已育有三子、三女,先生排行第四,在兄弟中最幼。先生四岁丧母,由继母夏太夫人抚育成人。光绪六年(1880年)先祖父任湖北东湖县知县,至二十三年(1897年)始卸任回武昌(其间曾调署建始县、应山县),同年七月病逝。故先生虽然籍隶浙江,实则在湖北长大,所以朋友中颇多鄂人。先生五岁入私塾,因先祖父频繁易地为官,只好辗转相随,先后从师多人学习举业。光绪十八年(1892年),回到原籍杭州应童子试,入仁和县学。二十八年(1902年)由附生应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本省乡试,中第七十八名举人,时年二十八岁。次年以举人报捐内阁中书。经由陕甘总督崧蕃保举经济特科,考取一等第三十名(后全部取消)。三十二年(1906年)到内阁后,学部咨调派学制调查局行走。不久,巡警部又调署外城巡警总厅六品警官,后经学部奏留,以主事用。次年考取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因先生文笔敏捷,立言得体,深加倚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病逝,所颁帝后遗诏及部分上谕,皆先生草拟。宣统元年(1909年),丁继母夏太夫人忧,调充宪政编查馆科员,兼大清银行差事。稍后,清廷因官制改革,撤销军机处,设内阁承宣厅。故宣统三年(1911年)先生服满后,经内阁总理奏派充承宣厅行走,在总务厅办事。是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十二月,清帝退位。1912年民国建立,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先生任大总统府秘书,兼国务院秘书,后调铨叙局局长。1913年,任临时稽勋局局长。1914年,临时稽勋局撤销,内务部增设考绩司,先生任司长,其间一度代理内务部次长,并任办理知事实验处处长,四次主持文官考试。1916年,考绩司裁撤,先生遂辞职家居。1917年,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先生任大总统府秘书。当时任内务总长的钱能训,为先生族姑丈,遂召为内务部秘书。1918年,一度代理内务次长。1919年后,先生两度任国务院参议,两度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一度任国务院秘书长,又兼国务院法制局局长,直至北洋政府解体。1927年11月,应傅增湘之约,兼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主编《掌故丛编》。1928年7月,应省长翟文选的邀请,任奉天省(后改称辽宁省)政府秘书长。次年底,翟文选辞职,先生回京。1930年2月,黑龙江省省长万福麟聘先生为顾问。1931年2月,又应万福麟之子万国宾之聘为洮昂铁路局顾问。7月,回京料理家事。不久,即发生“九一八”事变,关内外交通阻隔,先生遂赋闲家居。

内容概要

  《许宝蘅日记(套装共5册)》作者许宝蘅一生经历了清代、北洋及国民党政府、社会主义新中国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目睹了历史的更迭与动荡,他的日记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沧桑剧变的真实写照。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壬辰(光绪十八年,1892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庚戌(宣统二年,1910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壬子(民国元年,1912年)癸丑(民国二年,1913年)甲寅(民国三年,1914年)乙卯(民国四年,1915年)丙辰(民国五年,1916年)丁巳(民国六年,1917年)戊午(民国七年,1918年)己未(民国八年,1919年)庚申(民国九年,1920年)辛酉(民国十年,1921年)壬戌(民国十一年,1922年)癸亥(民国十二年,1923年)甲子(民国十三年,1924年)乙丑(民国十四年,1925年丙寅(民国十五年,1926年)丁卯(民国十六年,1927年)戊辰(民国十七年,1928年)己巳(民国十八年,1929年)庚午(民国十九年,1930年)辛未(民国二十年,1931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甲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乙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丙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丁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戊子(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949年(己丑)1950年(庚寅)1951年(辛卯)1952年(壬辰)1953年(癸巳)1954年(甲午)1955年(乙未)1956年(丙申)1957年(丁酉)1958年(戊戌)1959年(己亥)1960年(庚子)附录一 夬庐居士年谱附录二 许宝蘅家传附录三 许宝蘅附录四 日记中部分人名字号对照表

章节摘录

廿八日(7月22日)晨偕叔通至小馆吃点心,即归。朴生来谈,时许去。申正偕令之、叔通至琉璃厂、大栅栏各处一观。夜同馆中有以言语小故,争相哄者。伯明来,适外出未遇。廿九日(7月23日)申刻伯明来,约至国兴堂吃饭,同座为宝子年、宝子孚、梁典五、李仲平、李春谷、陈伯凡,酒醉,丑初方散,偕伯明至其馆内宿。闻子年谈及渠曾告诉南皮宫保,余取特科一等,迟日只得往谒。酉初大雨,颇凉。六月初一日(7月24日)在伯明馆内早饭,饭后同到仁钱会馆。履平来谈,劝余往谒朱艾师、李柳溪两座师,伯纲、叔通亦力言不去之非,遂定明日往谒。酉初典五来,小坐,遂同出门。典五赴国兴堂之局,余偕伯明至长福堂,小坐,无聊之极,适仲平、春谷昆仲来,因而同至万仙堂打牌,子初方散。初二日(7月25日)已初入顺治门,至西单牌楼兴隆谒李柳溪师,未见。又至西四牌楼羊肉胡同访豫少亭,晤谈良久。出城至达子营谒朱艾师,遇高廷梅、邵启贤两同年,遂归,知覆试仅取一等九人,二等十八人,余与令之、梦惺皆被黜,前取诸人大为翻案,前三名皆斥落,同人有为抱屈者。余甚坦然,觉得失不足以为荣辱。申刻出门,访履平、典五,皆未遇,后至宁乡馆晤程子大,知其病疝,遇王代功、杨通谟仲谦,复试列取一等。酉正归,知履平、笙叔均来,候久不归,方行。念白来谈,知朱、李两师约明日宴于嵩云草堂。初三日(7月26日)作俟斋、翼如书。巳刻往谒徐花农琪侍郎,谈良久。午初至嵩云草堂,李师已到,同年至者亦不少,朱师后至,共集同年二十二人,宴散,未初回馆。次珊来,酉正同至同和居小饮,令之所约。又至长福堂访王伯荃、张彦云、夏履平诸同年,均在。饭后又至李铁拐斜街谢寓,访黄伯明、仲平昆季、茀君昆仲,均在,直至寅初方归。


编辑推荐

《许宝蘅日记(套装共5册)》: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许宝蘅日记(全五册) PDF格式下载



中华书局的通病:这样的书不是线装,而是胶装。早晚全断裂。中华书局现在就是个垃圾的黑心书商,专挣黑心钱。至于书籍的出版质量,一边去吧。中华书局的老板应该自杀以谢祖宗。要不没好下场,断子绝孙吧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宝贵资料,中华书局是金字招牌,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