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

冯骥才主编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06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冯骥才主编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它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第一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在论述木版年画的价值之前,首先要对木版年画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它诞生于何时呢?历史地看,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主要应用于佛教经书插图的制作上。渐渐地,民间木版印制的纸马开始流行。《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着当时的开封已有了专事销售此类版画的纸马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十分清晰地描绘了纸马铺的形态。这表明至迟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即已出现。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及其文化体系并未形成。也就是说,雕版印刷——从刻版到印刷的技术早已成熟,却一直耐心地等待着大规模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姗姗到来。这一风俗的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得以普及到九州广大的乡野。

内容概要

  本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最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蒐集与编辑,它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板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的成果。  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的同步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 、从艺术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  大量的第一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最重要的价值。

书籍目录

总序: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绛州卷序:留住代们的文化血脉概说绛州年画总概代表作画的部分门神神祗仕女戏曲故节教化祈福实用版的部分分类与张贴分类张贴图示制作工艺与一具材料制作工艺工具材料作坊与艺人作坊艺人年画销售与现状与年画有关的谣谚、艺诀和传说谣谚艺诀与年画有关的传说代表作口录绛州年画调查影像资料(见本书所附DVD光盘)

章节摘录

插图:版材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梨木板,版材的厚度发展为3厘米左右,不易变形,提高了利用率。套印技术上,因要多版套印,而且不能走形,于是创造出中间控空的印案,用沙袋或者麸袋固定印版,无标记手模色版等技术。这样,不仅印刷效果好,而且印制数量多,印制时间长。每年进入农历九月各画店作坊便开始了忙碌的印制工作,腊月前后批发零售,进入紧张阶段。到这一时期,绛州木版年画在民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绘画、备版、雕刻、套印、上色、装裱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技术,从而出现了《麒麟送子》、《天仙送子》、《闺房教子》、《渔樵乐》、((四季美人图》等一批经典之作,在构图、形象、色彩等方面均达到极高水平。4、衰落期(民国中后斯以后)绛州木版年画发展到民国中后期明显开始衰落。直接的原因是,清末民初,西方传人的石印、铅印技术争夺了木版年画的市场。后来,胶版彩印、电脑激光彩排技术的推广,更使木版年画滞销。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手工业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农耕文化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逐渐消亡。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大的变化,经济形态的转变,使木版年画存在的思想基础逐渐消失。古人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农耕文明符号的木版年画逐渐走向消亡也就成为必然。战争、天灾、政治等因素,则加快了这一过程。1937年夏,汾水暴涨,大水淹没了绛州城,十几家木版年画作坊、纸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日寇入绛后,把南关渡口烧成了一片火海。南关益盛成画店存放的十几间古版,被烧了个精光,益盛成从此再没有恢复元气。剩余的几家作坊也只好停业。

后记

绛州(今新绛县)是山西省一个自成体系的、主要的木版年画产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一个可喜的收获。文化的魅力是迷人的,文化的工作是艰辛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终于完成全部普查编譬工作,可以付梓出版了。这是一部全新的年画集成,其编纂体例、编排方式、所收资料与材料及编纂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部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年画文化的全记录。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山西省副省长张平同志热切关注,并亲自为本卷撰写序言。运城市委常委、时任宣传部长董鹏翔多次协调指导工作。新绛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为普查和编纂工作及时解决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编纂组的工作人员不求回报,不辞劳苦,风餐露宿,深入山庄窝铺、田间地头,涉足到古绛州原辖区的稷山县、闻喜县、绛县及侯马市,并远赴太原、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寻访和调查,严格按照编纂要求精心筛选,细致整理,认真撰写,反复修改文字稿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北京印刷博物馆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山西画院王永豪先生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山西画报》艺术总监樊小力、《山西日报》文化部编辑刘志伟认真审闭胶片、稿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各年画作坊、店铺的传人、后人和知情人,从保存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大局出发,无私提供了许多丰富翔实的情况和资料。其他各方有关人士也给予了积极帮助,让我们由衷敬佩,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壹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最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贰 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苋集与编辑,它是21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版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的成果。叁 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同步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从艺人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肆 大量的第一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最重要的阶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