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年谱补正
2012-4
中华书局
吕华明,陈安庸,刘金平
554
410000
无
《李太白年谱补正》首次将作者所作的李白年谱汇总在一起,并基于新材料的发掘,对各家所作的年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补充了前人立论的一些依据,订正了前人观点的一些歧误,对当前李白研究颇有裨益。
前言
凡例
唐武周长安元年,辛丑(公元701年)
长安二年,壬寅(公元702年)
长安三年,癸卯(公元703年)
长安四年,甲辰(公元704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神龙二年,丙午(公元706年)
唐中宗景龙元年,丁未(公元707年)
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
景龙三年,己酉(公元709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
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
唐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公元713年)
开元二年,甲寅(公元714年)
开元三年,乙卯(公元715年)
开元四年,丙辰(公元716年)
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
开元七年,己未(公元719年)
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
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
开元十年,壬戌(公元722年)
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
开元十二年,甲子(公元724年)
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
开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
开元十六年,戊辰(公元728年)
开元十七年,己巳(公元729年)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
开元十九年,辛未(公元731年)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
天宝三载,甲申(公元744年)
天宝四载,乙酉(公元745年)
天宝五载,丙戌(公元746年)
天宝六载,丁亥(公元747年)
天宝七载,戊子(公元748年)
天宝八载,己丑(公元749年)
天宝九载,庚寅(公元750年)
天宝十载,辛卯(公元751年)
天宝十一载,壬辰(公元752年)
天宝十二载,癸巳(公元753年)
天宝十三载,甲午(公元754年)
天宝十四载,乙未(公元755年)
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至德二载,丁酉(公元757年)
唐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
唐肃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
唐代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
后记
首先是如何理解诗中的“海月十五圆”。 毕宝魁先生《李白诗中“巴东”考》(见《文学遗产》1990年第三期)认为“海月十五圆”为十五的月亮。单纯地看“海月十五圆”,未尝不可以理解为十五的月亮,但是结合“江行几千里”来看,“海月十五圆”就不可能是指十五的月亮了。这里面包含着岁月流逝、尘世艰辛和人生感叹。“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诗的一开篇便定下了全诗隐含着伤感的基调。正是这种伤感,误导不少学者以为此诗作于乾元二年,李白流放会赦期间。其实,这首诗的伤感只是游子思乡的伤感。所不同的是,这种伤感包含着岁末的时间概念和孤独的枯寂氛围。 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海月十五圆”“乃指离家以后,遍游巴蜀,为时一年有余”。开元十二年,李白出蜀,其间是否遍游巴蜀,我们目前尚未有材料可以证实。但其作此诗时,距离其出蜀“为时一年有余”却是肯定的。开元十二年秋,至开元十三年岁末,其间正好十五个月,亦正合“海月十五圆”,“江行几千里”。李白出蜀,寓居于江陵,然后往返于长江上游打点他父亲遗留下来的生意,这中间“江行几千里”,也是可能的。 再就是“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的理解。 郁贤皓先生认为“诗中有‘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句,表明他已到过‘苍梧’、‘溟海’,对‘苍梧’、‘溟海’已非常熟悉”。我认为,如果将此二句孤立地来看,再结合李白“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来理解,郁先生的论说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将它们与整个段落联系在一起来看。它们的意义就在于证明“巫山最高峰”之“最高”,高至可以周览四方了。 ……
吕华明、程安庸、刘金平编著的《李太白年谱补正》首次将王琦、黄锡珪、詹瑛、安旗、郁贤皓等人所作的李白年谱汇总在一起,并基于新材料的发掘,对各家所作的年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补充了前人立论的一些依据,订正了前人观点的一些歧误,对当前李白研究颇有裨益。
无
目前为止最好的李白年谱,集前贤研究之所长,资料详实,值得收藏。
内容不错,多个年谱汇集,同时有校正,校正内容较多。
好书,内容好,是同类书中的上品。压皱了点,容忍了。
专业书,有用,水平很高
专业研究者不可少
期盼已久的
内容很丰富,印刷也不错。
资料丰富,很不错
印刷以致需要改进,这么好的书,印得这么粗糙
包装好,印刷清楚,好
好读物,就是让人忍不住,想读!
要是按作者自己的意见为主导,将其他各谱附在后面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