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平凡的一生

释印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释印顺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前言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经台湾印顺文教基金会授权,我局于2009年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欢迎。应读者要求,我局今推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将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逐一出版,以满足不同领域读者的研究和阅读需要。为方便学界引用,《全集》和“系列”所收各书页码完全一致。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编辑出版以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台湾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为底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以下就编辑原则、修订内容,以及与正闻版的区别等问题,略作说明。 编辑原则 编辑工作以尊重原著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以符合大陆的出版规范。 修订内容 由于原作是历年陆续出版的,各书编辑体例、编辑规范不一。我们对此作了适度统一,并订正了原版存在的一些疏漏讹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原书讹误的订正: 正闻版的一些疏漏之处,如引文、纪年换算、人名、书名等,本版经仔细核查后予以改正。 2.标点符号的订正: 正闻版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大陆出版规范处甚多,本版作了较大幅度的订正。特别是正闻版对于各书中出现的经名、品名、书名、篇名,或以书名号标注,或以引号标注,或未加标注;本版则对书中出现的经名(有的书包括品名)、书名、篇名均以书名号标示,以方便读者。 3.梵巴文词汇的删削订正: 正闻版各册(特别是专书部分)大都在人名、地名、名相术语后一再重复标出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不合同类学术著作惯例,且影响流畅阅读。本版对梵巴文标注作了适度删削,同时根据《望月佛教大辞典》、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等工具书,订正了原版的某些拼写错误。 4.原书注释中参见作者其他相关著作之处颇多,为方便读者查找核对,本版各书所有互相参见之处,均分别标出正闻版和本版两种页码。 5.原书中有极少数文字不符合大陆通行的表述方式,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在不改变文义的前提下,略作删改。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对汉语佛学研究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们希望“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的佛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一年三月

内容概要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这本《平凡的一生(重订本)》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即以2005年正闻版《平凡的一生》(重订本)为底本。为了让一般读者便捷地了解印顺法师的学思生涯,正文后附有“印顺法师著作年表”、“印顺法师略传”、“印顺法师略谱”。附录内容均由台湾财团法人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书籍目录

一 一生难忘是因缘
二 出家难
三 普陀·厦门·武昌
四 谁使我离开了普陀
五 最难得的八年
六 三部书
七 业缘未了死何难
八 我回到了江南
九 厦门·香港·台湾
一○ 怀念大法师
一一 墓库运还是法运亨通
一二 香港与我无缘
一三 漫天风雨三部曲
一四 《佛法概论》
一五 余波荡漾何时了
一六 我真的病了
一七 我离开了善导寺
一八 有关建筑的因缘
一九 好事不如无
二○ 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
二一 内修与外弘
二二 半天课
二三 游化菲律宾与星马
二四 有缘的善女人
二五 学友星散
二六 写作的回忆
二七 出版的殊胜因缘
二八 传戒因缘
二九 我与居士的佛教事业
三○ 老年病更多
三一 大陆之旅
三二 旧地重游
三三 早年的修学历程
三四 我缺少些什么
三五 最后的篇章
后记
附录
印顺法师著作年表
印顺法师略传
印顺法师略谱

章节摘录

一九二五年(二十岁),我读到《庄子》的冯梦祯序文:“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而引起了探索佛法的兴趣。对于佛法,我没有师友的引导,只是自己在暗中摸索。 一九二八年清明后八日——闰二月二十三日,慈母不幸在不到四天的卒病中去世,引起我内心极大的震动,不知所措的悲伤。九月(附注:本文的年月,都是农历)里,住在同一祖宅的叔祖父士淦公死了。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父亲又在病了两个多月,终日安详的睡眠中去世(极可能是肺癌)。一年多来,一直在求医求药,办理丧事,似乎人生只是为此而忙碌。内心的沉闷抑郁,在近年来佛法的熏习下,引发我出家的决心。 “出家难”,对我来说,不是难在出家的清苦生活,而是难在到哪里去出家。我一直生活在五十几华里的小天地里,在这一区域内,没有庄严的寺院,没有著名的法师。有的是香火道场,有的是经阡应赴。我从经论得来的有限知识,不相信佛法就是这样的,我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家。而且,离家过近,也会受到家族的干扰。我在书本上,知道些名山古刹的名字,但并不知小天地外的佛教情况。我是内向的人,不会找机会,主动地与人淡话,扯关系,所以没有熟人,是不敢冒昧外出的。在我的想像中,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没有介绍,有谁会留他出家呢!如何实现我的出家目的,实在是太难了! 因缘终于来了!一九三。年(廿五岁)五月,报上刊出大幅广告——“北平菩提学院招生”。主力堵大愚法师;筹备处是“北平东四马大人胡同齐宅”;秋季开学,远道的可以通信考试;资格是男性;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僧俗兼收。这一消息,如昏夜明灯,照亮了我要走的前途。我想,在三年修学中,总会熟识几位出家同学,介绍到那里去出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就这样满有自信的,决定进行出家的计划。 试题是“佛法以离苦得乐为目的论”。得到的复信是:“考试及格,准予入学。”但又附带说:“开学时间,另行通知。”到了六月,我天天看报,天天等待开学的通知,而开学的消息却始终没有。我越等越不耐烦,越是急于修学佛法了。当时的天真想法,横竖要开学,迟几天也没关系,不如到北平再说。我就在闰六月二十九日的早上,踏上了离家(浙江省海宁县)出家,充满.光明远景,而其实完全不知前途如何的旅程。 到了上海,等轮船到天津,再搭火车到北平。那时,正是召开扩大会议,中央空炸怀仁堂的时节。我到“齐宅”去探问,回答是:“筹备还没有就绪。开学没有确定期间,远道的应等通知再来。”这一下,我可有点惶惑了。在卧佛寺(也许是卧龙寺)佛经流通处,选购了几册佛书。谈起菩提学院,这才知道学院是告吹了。一向被军政名流崇仰的大愚法师,在阎冯战争的逆转中失去了信任与支持(大愚法师从此就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了)。这一次战争的胜负与我无关,而我寄于无限(出家的)希望的菩提学院却被弄得无影无踪。我该怎么办呢?办法是没有的,北平是那样的人地生疏,连一个熟人也没有。不曾出过远门的我,对于北平方言,听来异常别扭,连“前门外”都不能顺利地听懂。这里是不能住下去的,回到南方再说。这样,又坐火车、搭轮船,回到了最近来过的上海。 上海是那样繁忙,那样尽情欢乐的都市。而我在上海的旅馆里,除了对经书出神而外,却没有事可做,没有地方可去,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呆住了几天,想起宁波的天童寺,于是又搭轮船到了宁波。问起天童寺,才知道人力车是不能到达的,先要搭小船,还要步行两小时。天童寺交通不便,我的希望又动摇了,消失了。无事可做,无地可去,无话可说,又在旅馆里呆了几天。呆着不是办法,但没有一个熟人,没有勇气向人诉说要出家的我,有什么办法呢!忽然想起,南海普陀山离宁波不远,不如去普陀山礼佛敬香。这样,我又到了普陀山。 我住在普陀前山的锡麟堂。我以香客的身份,坐了兜子,前山后山地去逢佛敬香。普陀山寺庙多、和尚多、香客多,而我还是那样的孤独,心里一片茫然。第三天下午,我在客房前的廊下看书,一位青年香客见我所看的是佛书,就自我介绍:南通白蒲人,姓王,他这次是来普陀山出家的。我听了,几乎失声地叫起来。我说:“同道,同道——王先生!我也是想要出家的呀!”——这是我离家以来,第一次向人吐露了内心的秘密。这样的志同道合,片刻问成为知己,成为茫茫人世的良伴,商量着到哪里去出家——找一个理想的地方。王君随身带来的,有一本《普陀山指南》。仔细检阅,从大寺到小庙,从小庙到茅蓬,发见在“般若精舍”下,写着“藏书极富,主持者有道行”几个字。当下商量决定,第二天上午,专诚去般若精舍拜访。 般若精舍是属于普慧庵的一个茅蓬。我们到了目的地,见房屋不大,双门紧闭。好久,才有一位(只有这一位)严肃而安详的老和尚出来开门。听说我们想研究佛法,就为我们略说佛法大意。我们说:锡麟堂香客往来太多,我们想找一处僻静的所在,安住几个月,对佛法作初步的参研。他向西南角一指说:“有,离这里不过一里路,有个俗名天后宫的福泉庵。当家是福建人,香客也都是福建人,一年不过三四次,平时非常的安静。我也不用介绍,你们说般若精舍老法师指导来的就得了。”我们向他谢别,就向福泉庵来。出来招呼我们的,是一位叫宗湛的知客师。我们说明来意,他就去征求当家的意思。当家的来了,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和尚。当家的只是点点头,说了两三句我不能完全明白的话(原来是带有闽南语韵味的宁波话),大意是好的,好的。这样,我们下午就移到福泉庵来。我与王君同住(楼上)一室,在宗湛的隔壁。P3-6

后记

这是《平凡的一生》第三次版本,也是重订后全新的版本。本书的发行,我们谨遵照印公导师生前嘱咐:“身后出版。” 一九七一年的夏天,导师六十六岁,“深感身体的不适”;“似乎因缘已到了尽头”。提笔写下了自传式的《平凡的一生》,略述一生出家、修学、弘法的事迹因缘,编入当时正排校中的《妙云集》下编之十《华雨香云》中。分属二十六篇章,约六万八千字。 一九九三年冬天,导师大病初愈,想到又过了二十多年岁月,。其间多少有些值得写下的事。因此,“对旧作作了补充,或时目的修正,另成一部《平凡的一生(增订本)》”。内容增加了六个篇章,全书约九万字。隔年秋天,导师以八十九岁的高龄返访大陆;行前,新书出版,导师交代备妥十册蓝缎精装本《平凡的一生》,那是行囊中唯一的礼物了。 一九九八年,导师九十三岁,再次把增订本《平凡的一生》做最后的修正和补充,增写了《大陆之旅》、《旧地重游》、《早年的修学历程》等新三篇,共成三十五“最后的篇章”。导师说:“到了没有什么可说可写,再说再写,如画蛇添足”,从此搁笔了。九十五岁那一年,明圣法师把导师重订后的原稿交给我。当时,导师微笑交代:“身后再出版。” 在印公已然离去的此刻,重读《平凡的一生》,令人倍感哀思。导师一生平实淡泊,在“从闻思而来的法喜充满”中,精进不已地“在佛法中奉献,在佛法中求进修”,希望“对佛法思想界起一点澄清作用”。倾注全部的生命力,毕生坚持不离佛法的立场。不论自修写作,或建寺弘化,无非为了引导普遍的佛子,趋向纯正的佛法。 “离了家,就忘了家;离了普陀,就忘了普陀。”导师说:“我的心,已属于甚深的佛法,时时想到复兴佛法,利济人群。” 礼敬智德圆满的印公,感恩慈悲深邃的导师。愿您很快回到人间来,因为“人间正需要纯正的佛法呀”! 二○○年六月五日 性滢谨志于正闻出版社


编辑推荐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这本《平凡的一生(重订本)》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平凡的一生 PDF格式下载



导师推广人间佛教,对佛教界的判教,理清佛教发展那么多年以来的脉络,让人敬佩!(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印顺导师,一个对佛教和众生有着无比慈悲和智慧的三藏法师,对汉传、南传、藏传佛教教理有深入认识和体悟,厘清乖谬,还完纯正佛法,为正法住世延续,续佛慧命的千年难得一遇的伟大法师。印顺导师生于一九〇六年,走过二十世纪中国的苦难,颠沛中志向佛法探寻,承继民国高僧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在常年的阅藏、讲学与潜修中,著作质精而量多,于『全体佛法』作提纲挈领之介绍,为现代佛教指出『人间佛教』的思考方向,为中国佛教点起当代的光源,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这句经文开启了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法门,将佛教“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落实到人间,大师先知智慧,为当今佛学研究宝藏。


当今讲经说法著书者众多,但多数参杂有偏颇乃至严重颠倒的见解,使佛法变了味,误导学人。学佛要依教而诠理,依理而起行,依行而证果。学不到纯正的佛法教理,会使修行走入岐途而不自知。印顺法师的著作,对佛法教理的阐述纯正不杂,正本清源,可正视听,学佛者不可不读,以免被误牵入火坑,不能自拔。好书还要由好的出版社、好的编辑来出版。中华书局的书,排版大方,纸张及印刷考究。最近买的简体版的圆瑛法师名著《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小字注解混同正文,经文字体混同释文,科判缺漏,错字不断,标点错误就更不必说了,还附了一篇不知所云的后记。如此粗慢对待经典的佛经注疏,实在是对三宝的不敬。


印顺法师是一代高僧大德,其自传非常值得一读。向大师大德学习,南无阿弥陀佛!


封面印顺法师的样子,就让人的内心立马安静下来……来没来得及读,应该是不错的一本书。


老人家追溯印度佛教的历史,为今后佛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佛陀在人间,发人深思、启迪啊。


伟大的人,却称自己的一生为平凡的一生。


放包里,整天带着,不为什么就提醒自已,一生,很平凡,连大师的一生都会过去,我的一生也会过去。


导师的一生一定要看啊


语言平实,有智慧


谦和的态度,伟大的成就。


很好的书.看了很感动


主要在台湾那一段,很不平凡


很平实,很平淡,很谦和


写的内容有点枯燥。


前半生接近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理解缘分、命运有启示,而后半生觉得只是琐碎的记录,不过末尾有对法师不同时期有影响作品的介绍!


頂禮印順長老!各位佛法修習者、佛學愛好者們,強烈推薦印順長老的所有著作!


追求真理,令人敬佩。


导师的自传,导师嘱咐弟子身后出版的修订版。读来满纸心酸,值得读。


相关图书